APP下载

新疆味觉旅程之特色小吃

2014-08-21黄俊立

新疆人文地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凉粉面皮小吃

黄俊立

小吃,往往是最能体现一个地域的风情,生活情感,甚至历史的印记。新疆的传统小吃中愈来愈少见的当属面肺子和米肠子。

面肺子与米肠子

面肺子和米肠子是维吾尔族最传统古老的美食,维吾尔语叫“欧普盖”与“叶斯普”,指用牛羊的肺脏和大肠做出的珍馐。根据其用料和烹制特点,前者汉译为“灌面肺”,后者意为“灌米肠”。把羊肺和羊肠买回家之后,首先是用清水灌洗。直到粉红色的肺叶血净发白,油肠壁冲洗得一干二净。其次是把洗干净的羊小肚反套在肺的气管上,把气管与羊的小肚用棉线密集的缝在一起,是羊小肚成为与肺管连成一体的“漏斗”,以备往肺里灌面汁子时用。面肺的咸淡与色香,全在面汁子的调配。所谓面汁子,就是把和好的面洗出面筋,沉淀后,倒掉清水的一大部分,把剩下的搅拌成面浆,往面筋里倒适量的熟菜子油、食盐、孜然粉等,搅匀而成的。这两项准备工作完成后,一边坐锅烧水,一边往肺叶里灌面汁子。

灌面肺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技术活,也是面肺烹制成功的关键。通常是由丰富经验的妇女进行。灌米肠虽不像灌面肺那样需要谨慎小心,但也需要一番细致的功夫。把冲洗干净的油肠很熟练地反过来,使油面朝里,光面朝外,并截成若干段扎紧一头备用。在把羊肝、羊腰、羊油等切碎,加胡椒粉、孜然粉、食盐水淘好洗净的大米搅拌成馅儿,灌入油肠内,灌至八成满时用线绳扎紧。将灌好的油肠放入凉水中加温烧开稍煮之后,还要不时地用粗针或细铁丝扎破肠壁,使之漏气,否则,会因肠壁的破裂而前功尽弃,使之成为一锅肉米粥。米肠的味道,常因各地人们的嗜好,相宜调料的增减而有所不同。如和田人灌米肠时,大多用做抓饭的料,烹制出抓饭味的米肠。

如今,这一传统美食,因为制作工艺繁琐,需要经验的积累,而且利薄,已经越来越少。

羊杂

清水羊头、羊蹄是新疆男人们喜欢的零嘴儿,清水煮出的羊蹄、羊头原汁原味,不腥不膻,来一盘就点小酒,是新疆男人们最好的消遣,比吃大餐来劲儿。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用刀顺着羊上下颌骨接缝处先斩后撬,打开羊头骨,用勺子挖出羊脑,直接吃,脂肥软绵,也有人撒上孜然盐面吃,这种彪悍的吃法,是新疆人豪迈的性格决定的。

羊杂是新疆人爱吃的那一口,在担心胆固醇的今天,原来遍布街巷的羊杂馆不怎么好找了。乌苏东郊冬梅羊杂,有清煮羊杂,有炒羊杂,小小的店面,饕客不绝,数十年如一日,羊杂的原料都是店主亲自挑选,亲自收拾,用心烫煮、用心搓洗,不用碱泡,所以弹口弹牙,保留了羊杂固有的味道,但是绝不膻臭,别有一番风味。爆炒羊头也是这家羊杂馆的招牌菜,纯手工拆下羊头肉,包括羊眼,辣皮子、鲜辣椒、大蒜片,简单的配料,在铁锅中爆炒出锅,香辣过瘾,羊头肉紧实弹牙,羊眼周边的滑糯的胶原蛋白很香,就像一句老话:好吃不过羊眼睛。喀什老城区街巷里的清水羊杂摊子,干干净净的推车,洁白的搪瓷盆中盛着煮好的羊杂,如有客人要买,帅气的摊主麻利地切好羊肚、羊小肠,浇上料汁和腌制的辣椒酱,小小的白瓷碗里,白肚子、黑肚子、小肠段,红红的辣椒,调料很香辣,但是绝对不会掩过杂碎的香味。

新疆“三凉”

凉皮子、黄面、凉粉是夜市上点餐极高的小吃,每一个烤肉摊子旁边总有一个卖凉皮子、凉粉、黄面的摊子,相生相伴。凉皮子有点像陕西的擀面皮,但是面皮蒸制的要软薄,调味上在回民的基础上又融合了民族口味,自成一派,主料有蒜水汁、油辣子、有着芥末的秘制汤料,这秘制的汤料可是各家的看家本事,绝对秘不外传。还有油辣子的配制也很讲究,要辣的香,而不是干辣呛口,这也是各家有各家的法子,配菜码有黄瓜丝、香菜段,酸酸辣辣,是新疆女人的最爱,逛街时的必备项目。石河子的小三凉皮,工艺讲究、品种多样,配料独特,吃起来有筋骨有嚼头,香辣甜酸,是一种融合了内地新疆口味的复合味道,就像肯德基到了中国后的亦中亦洋的中国味道,成为石河子美食中最让人惦记的,很多人慕名前去,甚至成了出差石河子回来馈赠亲友的礼品。

黄面是新疆的特色凉面,是手工拉出凉拌着吃的面,因颜色油亮金黄而得名。面细润滑,酸香辣凉,黄面很细,手工能拉到这么细,其主要原因是加入了蓬灰水。这是新疆戈壁上的野生植物制作的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和面时先用淡盐水,土碱水把面和匀,此时加入蓬灰水,并要不断地边揉面边拉,直接到面被揉的光滑有力时为止。然后放在案板上稍晾一会,稍后把面拉成细条状,煮熟后要过两次凉水,把水漓尽后,放在案板晾凉上,再均匀地抹一些熟清油拌开,防止粘连。这样整个制作程序就全部完成了。吃的时候。把凉面盛在大些的盘中,浇上提前拌好的料汁、醋、蒜泥、油辣椒、芝麻酱等佐料,吃起来,味又酸又辣,又香又凉,很是过瘾!在昌吉市、奇台县、米泉县等地的回族人中间,多有出名的拉黄面师傅,拉出的面细如游丝,柔韧耐嚼。再加上配料精致独到,蒜、醋、辣味俱全,深受群众欢迎。在夜市上,人们喜欢边吃烤肉边吃凉面,有的人把签子上的烤肉用筷子捋下来放在黄面上,这一独特吃法,生出了另一小吃,并且还进入酒楼宴席,名字叫“黄面烤肉”,很受欢迎。

新疆凉粉好看更好吃,在新疆有一种专门刮凉粉的工具,是一个圆圆的,有着小洞洞的漏勺状的勺子,以铜质的为最好,洞有大有小,洞大的自然凉粉粗些,洞小的便细一些。南疆的凉粉口感好,品质也比其他地方的略优一成,因为南疆的地理位置优越,全年日照时间长,温差悬殊,水源充足,无病害,不打农药,是天然的绿色蔬菜基地。所以,吃起来自然就大有不同了。南疆巴扎上的凉粉摊,案子上的凉粉像一座座和田玉塔,柔韧颤动,晶莹剔透,丰腴美丽的女人拿起一个彩瓷的精致小碗,捏一撮清白相间的萝卜丝,放在碗底,熟练地用特质工具沾一下水,按在凉粉上,飞速转一圈,凉粉就变成了细嫩的凉粉条,盖在萝卜丝上,抓一把炒熟的鹰嘴豆撒在凉粉上。然后,操起一把铜制的精美小勺,挖一点炸好的蒜末,勾半勺过油的红辣椒,舀一勺调制好的鲜蒜水汁,泼上两勺老醋,酸辣爽口,冰凉宜人。南疆伽师尼扎琼凉粉有着30多年的历史了,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其味美料香,凉粉筋道,柔软滑顺,回味悠长,粉丝众多。

据当地人说从喀什地区各县甚至是阿克苏地区,专门来吃尼扎琼凉粉的络绎不绝。北疆夜市上的凉粉多数是切成块状的,调料中有腌制的辣酱,蒜要加两种,一种是油炸的蒜油,一种是熬制的加了生蒜的调料水,过油的辣子也以当地地产干辣皮为最好,香辣浓郁。老新疆人还有一种凉粉调和方法,将蒜末、干辣椒末、新鲜辣椒丁、葱末放在调料碗里,加入醋、白糖、盐,泡好的蒜水,加热油泼滚,这样做出的调料味道独特,因为蒜和辣子等未被油炸的很透,所以既保留了蒜的原有的辛香味,也透出了油炸过后的香味,很是清爽。把凉粉块儿做汤,就是粉汤了。

特色小吃

炸油糕是新疆地方小吃里的一绝,油糕的味道香甜,口感酥软,整个的油糕也只有手掌的一半那么大,最外一层酥酥的,第二层糯糯的,里面的馅料核桃香、红枣甜,吃起来真是无比的醇香。

新疆小吃烤南瓜很美味,新疆的南瓜因为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因此很甜很面,一经烤制,外表咖啡金,里面蛋黄一般,甜香的味道让人难以抗拒,喀什烤南瓜最有名,是喀什美食中历史比较久的一种,无论季节怎么变化,你都能在巴扎中见到喀什烤南瓜的身影,哪怕是没有看见也罢,那诱人的南瓜香也会把你吸引过去的。

哈尼木是维吾尔族的一道传统美食,哈尼木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女士,是一种层层面皮层层馅的蒸制馅饼,厨房里的女人挽起袖管,露出白嫩的小臂,在印着四叶草图案的搪瓷盆里用清水和面,面团是多么的幸福啊,被美人这样的揉着,揉好的面团被女人擀成薄皮,女人将大葱、卷心菜、土豆、青椒切成丝,西红柿切成块,羊肉切成肉丁,加入盐和黑胡椒粉搅和在一起制成馅料,将做好的馅料均匀的铺在面皮上。从面皮的一侧慢慢卷起,将面皮卷成圆桶状。将卷好的面桶放在蒸盘上,放进蒸笼里蒸上20分钟。取出后平盘中斜着切成10厘米长的面段,摆在盘子里就可以了。用蒸笼蒸好的哈尼木热气腾腾的摆在桌子上,香气四溢,面皮晶莹油润,咬一口滋味层层不同。

喀什老城里的小巷中,有一种奇特的小吃,现做现吃,用擀制的面包上肉馅,形状像大一点的春卷,下油锅炸至酥脆,出锅沥去油,撒上白糖即可食用,入口时皮酥脆,砂糖的颗粒咯吱响,接着馅料的肉香油润,甜咸混合,居然很搭,尤其是白糖的甜美合着炸制的面香,滋味很是奇妙。

总之,新疆的小吃就像新疆的美景,你想一下看完是不可能的,你想一天吃遍也是不可能的。

猜你喜欢

凉粉面皮小吃
擀面皮
开胃小吃“丝娃娃”
美味的饺子
怕冷的小吃货 等
厦门品小吃
大家都爱吃小吃
楠溪江白凉粉
特色葱油饼
凉粉杨
少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