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学习中的歌唱卫生

2014-08-15周宝军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音喉咙声带

彭 婕 周宝军

(江西省浮梁县蛟潭中心小学,江西浮梁 333416)

声音是歌者的生命,世界上最名贵的乐器不是别的,而是人的声带。它不像其他乐器可以随时换新的,一个职业歌者如果他的声音每日退步,并受到严重的破坏,那他可能永远无法歌唱,平时说话也会感到困难,进而会影响一般健康并带来其他疾病,这种痛苦和打击是歌者无法承受的。也就是说他花了无数的时间与金钱培植而成的声音完了。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声音就像是歌者的信仰、爱情和生命,所以如何来保护和维持使它永远光芒四射,是每一个歌者所求的。

歌唱训练要不妨碍健康,特别是声带健康,必须遵守三大原则:(1)呼吸、发声与共鸣腔的运用方法要绝对正确;(2)按照自己的条件合理地制定歌唱时间;(3)注意生理健康。

方法不正确,除了歌唱得不到效果,也会导致各部肌肉疲劳,歌唱不能持久。而歌唱的时间不知节制,也能直接导致声带疲劳,而疲劳也是病变的主要原因。

1 歌唱方法与歌唱卫生关系密切

1.1 呼吸肌肉的不平衡发展

如果呼吸肌肉群的力量薄弱,那呼吸两群肌肉的机能会失去平衡,连呼吸也会失去控制而不平稳,致使发音时喉肌调节声带的张力发生困难。如呼吸太过冲动,那发音时喉头很自然地会保护性地收缩,舌部就必定会习惯性后退并挡气。喉头收缩和舌退后虽有助于呼气的调节,但在呼气太冲动的情况下,声门会受到损伤。声门若常受到这样强力呼气的冲击,那它局部就会充血,因此喉肌会拉紧声带、迫紧声带,导致声带容易疲劳。

声乐入门第一课就是歌唱的呼吸,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好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一般说歌唱呼吸有三种方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

胸式呼吸方法的气息较浅,根基不扎实,所以形成的声音显得缺少深度力量;腹式呼吸方法气息较深,一般以小腹力量控制呼吸,横膈膜下沉,形成的声音较有力,但由于气息力量的“源”与发声器官喉咙距离较远,往往声音听上去死板、不灵活,气息调动的反应相对慢些。我们可以通过实践体验一下这两种吸气方式:

⑴自然大口吸气,感受气息所到部位。这样的吸气速度快并且很浅,腹部、腰围几乎没有积聚力量,很虚很弱,小腹几乎没有动作。

⑵鼻子安静地吸气,感受气息所到部位,尽量不抬肩和胸部。这种方式气息比较深,腹部、腰围明显有力量可以支撑,这种力量的运用还可以延伸到小腹,基础特别扎实。

以上两种吸气方式比较,可以明显对比出吸气的过程和气息到达的部位,我们声乐教学中把这两种方法综合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法:胸腹式呼吸法。刚开始练习这种吸气可以先多采用鼻子吸气,找到吸气的较好的状态并养成习惯,然后逐渐慢慢地用鼻口一起吸气,且气息所到的位置应该仍然要保持喉咙、肺部、腰部的深度以及肌肉的支持。

吸气吸好之后,很多人认为接下来就是呼气,却忽视了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保持气息”。歌唱的气息是流动的,所以我们这里说的“保持”不像字面上的“稳定、固定”的意思,它是一个运动的状态。但“吸气”时喉咙的空间却是需要保持在这个状态上,所以,不要将保持喉咙的“吸气状态”与“保持气息”呼吸在概念上混淆。肌体的运动是积极的,具有动感性的。那在歌唱中我们到底要“保持”什么?保持气流的畅通运动?保持某种力量?是保持喉咙的吸气状态,还是保持吸气之后的气息凝固状态?我们建议最好是保持某种运动状态或是喉咙的空间状态。在呼气过程中保持喉咙的吸气状态,可以获得良好的发音和共鸣空间。歌唱是变化的,气息必然随着歌唱乐句的需要而变化,时强时弱,有些乐句流畅,唱时需要大量的气息,有些需要用“断音”唱法。但始终都需要以运动为基础,吸气动作完成的同时就是向外呼气的开始,吐故纳新,来回循环。

气息吸好之后接着是呼气。如何将气息应用到歌声中,是歌唱学习的关键。声带发声后,声音迅速地随气息通过各腔体被送到体外,在空间传播。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歌唱时气息运用过少,声音便十分尖利刺耳,我们称之为“紧”、“憋”或“僵硬”。气息流量过大,运用太多,形成的声音很“沙”,而且气息很快就“漏”完了,不够完成歌唱运动的需要。我们经常会很好吸入气后,张嘴唱歌就泄了气。主要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歌唱的呼气方式。

歌唱的呼气和声音随着气息的流动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而不是紧张的对抗。歌唱时,呼气的强弱要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为了保证歌唱的质量和艺术性,就要有气息的支持,歌唱呼气与平时的呼气不同,不能随意,应充分使用腰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流量,使其达到乐曲的要求。当然,由于我们平常呼吸的习惯,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用喉咙来控制气息流动,但歌唱状态中与它是不同的。

下面来介绍一些呼吸训练方法:首先我们可以做一些体育运动帮助腰腹部肌肉进行锻炼,来加强歌唱呼吸的能力。例如,跑步、仰卧起坐、游泳等。但要注意运动要适度,运动结束时也不能马上进行歌唱,这样容易造成声带充血。再者自然站定,用鼻子安静地、深深地呼吸,像闻花香的感觉,吸到八九成,腹部尽量保持向外撑住,喉咙尽量放松,反复进行这个练习很有好处。首先,气息吸得比较深,不会造成上浮的“喘”气现象,同时可以掌握充分打开喉咙的技巧。如果一开始就用口吸气,吸气一定不够深,喉咙会干,口腔空间状态不好。

1.2 发音器官与呼气配合得不好而失去功能的平衡

在控制好呼气的情况下,如若发音器官的机能与呼气不相配合,声带必然产生病态,发音是声带的张力,是先靠拉紧声带的肌肉力量再与呼气扩展声带的力量共同合作的。如果喉肌力量不能单独把声带拉到每个音所需要的紧张程度,那就需借助呼气的力量,每个音的发出都需要用到中强以上的音量。声带时常受到强烈呼气冲击,又时常由于呼气过分而膨胀,它会发炎、充血,也会失去正常的弹性,声带的肌肉势也容易疲劳。

1.3 喉部肌肉发张失衡

歌唱时造成失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喉肌功能的失去平衡。在正常发音时,两个声带不仅要拉紧,而且要互相紧密靠拢,如果失去披裂肌力量的支撑,唱高音时声带就不能紧密相靠;因此声带因受到呼气猛烈的冲击,容易引发炎症;呼吸肌肉也由于不断的漏气而导致力量流失,容易疲劳,时间长了,呼吸的控制也就会失去了。

那些只会用“驰振”(即假声)来歌唱的人,即使具有了高度控制呼气的技巧,也会造成喉肌的不良平衡发展以至于“失音”。因为在使用那种“驰振”的假音时,张紧声带的肌肉(环甲肌与甲披裂肌)用力,促使两声带靠拢,过度利用迫紧声带的肌肉,那张紧声带的肌肉就会逐渐失力而消瘦。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控制,不但歌唱时低音“轻浮”无力,高音尖锐刺耳,而且说话的声音会变得粗糙嘶哑。最后,当环甲肌群极端消瘦无力,声带就失去其正常的伸缩性,到那时,就连尖锐刺耳的高音也唱不出来了。这时,如果歌唱者还不自量力,继续唱高音,那么唯有用这缩小声带振动的方法才能发出高音。但是这样压制声带来发声,势必造成声带前后部的动作不一致,而养成“声带长小结”的病变。

1.4 “发音管”调节失当

无法调节“发音管”便不能歌唱。初学者常有的缺点:是不能灵活地调整“发音管”,来配合发声,所以经常唱没有声音,或是有声音但“音高”不准,或是音量很小,听来不是喉音很重,便是空洞无力,不论如何努力仍不能唱响;还有部分人有舌部往后退的坏习惯,于是声音哽咽透不出来,听来十分粗造刺耳。

歌唱时若不能灵活地调节喉音(发音管)来配合每个“音高”的共鸣情形,则发出的音效果必然不会很好。尽管使出再大的力量也唱不响,而且发音器容易疲倦。唱完后,咽喉部分因紧张过度和摩擦得太厉害,就会时常感到难过,多唱还会引起慢性咽喉炎。

发音能力薄弱的情况,要么是声带有毛病,要么是因为不能灵活地调节“发音管”的各肌肉机能,这样的话,“发音管”就缺少伸缩性,能唱响的也只有“发音管”在天然状态能与声带发音情形配合的几个音,也就是平时说话的声音。因此这种人不但歌唱发音的能力差,音域也很狭小。

有些人虽能灵活地调节“发音管”来配合共鸣,但把“发音管”调节得太短小,能发的音量也不大;一方面这样的发音是很难得到“共鸣机制”泛音共鸣的效果最大化,声音粗糙不甜,使人感到喉音很重;另一方面在“发音管”的出口处,空气会产生激动而造成出口处部分的咽腔受到刺激。经常用这种方法来唱歌必然会引起慢性咽炎。

1.5 调节“发音管”无法配合“音高”与呼气

调节“发音管”的同时还必须配合“音高”与呼气。“发音管”除发音功能,还能帮助声带抵抗呼气的阻力。唱的音越高,所需呼气的力量越强,也就更需要用“发音管”作为一种阻力,保护声带,放轻声带挡气的负担。因此,当唱高音时,如果把“发音管”调节得过宽过短,或是声音直接冲击在口腔的前部,那么,呼气就会很快从口透出,故意减轻了呼气,那“共鸣腔”通行的阻力,必然加重声带的负担,声带会被过度膨胀。若时常用这种形式歌唱,声带就会失去正常的弹性,并且由于处于强烈的激动状态,导致经常发炎。长时间处于充血状态,而甲披裂肌容易疲劳,情形严重还会麻痹。

以上说的五点由于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弊病,不一定就会很快地显现出来,唱坏喉咙有很多因素:疲劳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是长期疲劳才有害,方法错误的程度,歌唱的次数多少,每次的时间长短,还有个人年龄健康情形,都是造成损害喉咙的因素。

2 歌唱时间与歌唱卫生的关系

就像上面所说的歌唱的次数与每次歌唱时间的长短,与声带健康有着很明显关系。但歌唱次数和每次的歌唱时间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主要以个人情况与学习的阶段来决定。身体强壮有歌唱基础者,次数可加多,时间也可加长,但也要审视适度,随当时的健康状况调节,如果每次时间超出它本身能力范围或是长时间歌唱之后,没有充分的休息,甚至在声带已经呈疲劳状态时仍不懂节制,久之,嗓子自然会唱坏,许多专业歌唱家便是犯了这错误。而体弱的初学者,歌唱次数宜少,时间宜短。

3 身体和生理健康状况对歌唱的影响

⑴没有充足的睡眠——肌肉容易疲劳,尤其喉肌是极细小极嫩的肌肉,歌者身体稍微感到疲乏就会有明显反应。如失眠或无充足睡眠的人,多说几句话或唱几句歌,声音就会变哑。唯一的治疗是让声带休息一段时期,最好卧床静养,把身体休整好,同时吃清淡的食物、饮大量的流汁。

⑵患肾炎、糖尿病、结核病及其他慢性发炎病的,血液中有异常的变化,促使喉肌不能正常工作。有这些慢性病的患者,在没有彻底治愈之前切忌唱歌。

⑶发声器局部不正常而造成的影响。比如由于感冒引起咽部红肿时,还是不知道节制地歌唱,常常会导致长期的失音。又如喉部受凉或歌唱前饮大量的冷饮,都会使咽肌、喉肌失去收缩的准确性,歌唱不像平时那么运用自如。再如吸烟过度会引起咽喉黏膜的慢性发炎,木炭的气味与煤气也对喉部黏膜有很大的刺激,在充满炭气、烟味的地方歌唱可能引起严重的喉炎。

⑷月经期间。月经期间女性歌者都体会得到,在这期间歌唱会感到精神不振、腹部胀疼不敢用力、声带充血等。所以在此期间最好少歌唱。

4 过于自信的弊病

⑴滥唱高音。音高确实是歌唱技术的重要方面,没有相应的音域,达不到相应的音高,你所能演唱的作品就受到限制,或者稍大点的声乐作品你就完成不了。每个人的音色和音域是不同的,音高是人为地训练出来的,如果使用方法却还不能达到某个高音,千万不能用不当的发声方式去喊或挤出高音,那么必然会伤害到声带和各发声器官。

正是因为高音是人为地训练出来的,大部分初学者会因拥有某些高音能力而沾沾自喜,常常忍不住炫耀自己的能力。却忘记了声带的质地是比较脆嫩的,只有保持它的健康才能保持它的灵敏度,才能发出高低轻重的各种声音。如果过度地演唱高音,使声带常常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会使声带和周边的肌肉慢慢地失去弹性,形成病变:如声音嘶哑、声带水肿、边缘粗糙、声带小结等。每一位歌者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音域广才是歌唱的足够本钱,才能胜任各种歌唱需要。滥唱高音不仅对生理带来不良后果,也体现出了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他的文化水平的差距。

⑵片面追求音量。许多人常以声音响亮来表扬唱歌,这只是片面的观点。歌唱方法正确而且声音响亮是一件好事情,歌唱技术革新中包含了音量,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情况下,能让声音传得很远,并且响亮是歌唱技术的一项衡量标准之一。但歌唱是一门艺术,它之所以美妙动听,就是因为优美的旋律、抑扬顿挫的语言与节奏和有轻重缓急的歌唱美感。如果只强调唱响亮,一味地追求音量,必然带来两方面的后果:第一个方面是唱得不好听,任何作品从头到尾都是用响亮的声音演唱的话,就失去了歌唱的艺术和音乐的美;第二方面的后果是给自己嗓音带来破坏,人的声带和相关的器官有一定的极限,长期地过度负荷,甚至超负荷地运转,必然造成对发声肌体的伤害。强大的音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所以初学者会不自觉地追求大音量,结果声带充血,声音嘶哑。真正强的音量要靠共鸣和气息来达到而不是嘶喊。同时,由于唱强音所需要的强烈气流冲击咽喉部分,在口咽内部形成的大音量冲击着离它很近的耳室,时间一长,听觉会慢慢衰退。

⑶一味地追求大曲目。这是急功近利,不自量力,超负荷地演唱力所不能及的大作品的综合体现。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形下,超负荷地演唱,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会在短时间内,就出现声带突起,甚者小结急性病变。同时,由于肌肉和各发声器官的过度紧张,造成它们的僵硬,时间久了就消弱了肌肉能动性。

对于任何歌唱者,声带犹如生命。想在声乐学习中有更多的突破,我们就先得好好保护、保养好自己的这件名贵的“乐器”,这是你歌唱的根本。注意好以上各点问题,养成良好的歌唱卫生习惯,则进步是指日可待的!

[1]曹海文.声乐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1962.

猜你喜欢

高音喉咙声带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喉咙里的奔马》创作谈
喉咙里的奔马
经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手术治疗声带白斑的观察研究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
China Fire-fighting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