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高校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及成因分析

2014-08-15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竞争毕业生医学

罗 辉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随着高校迅猛扩招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焦虑、挫折、自卑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心理世界始终动荡不安,引起心境不良而存在不同的心理表现。笔者以江西省属井冈山大学等6所高校医学专业的578名毕业生为对象,研究其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1 调查对象的基本心理状况及分析

我们选择江西省属井冈山大学等6所高校应届医学毕业生,其中包括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和药学等专业应届医学毕业生,为了解他们的就业心理状况,笔者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收回5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其中男生316人,女生262人,平均年龄为21.8岁。

1.1 医学生离校前就业状态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已与医疗相关单位签约的医学毕业生366名(占63.32%),考取研究生的医学毕业生95名(占16.43%),未与医疗单位签约的医学毕业生117名(占20.25%)。

1.2 对医学生离校前心理状况的分析

(1)面临就业竞争,多数医学毕业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参与竞争,面对这种境况,学生的心态还是比较积极的,尽管对竞争的自信心不是很充足,但是敢于挑战的心态还是占大多数的,从数据可以反映出这一点。对于竞争的心理态度情况为:选项“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的选择比例为55.59%,选项“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选择比例为35.47%,选项“想竞争,但害怕失败”的选择比例为1.96%,选项“害怕竞争”的选择比例为3.35%。(2)就业过程各困扰因素中,医学毕业生焦虑心理表现明显。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困扰因素主要集中在焦虑、急躁、受挫和自卑几个方面。毕业前的生活基本是以学校和家庭为活动单位,即将走向社会,除了憧憬,更多的是对这种憧憬的没有把握,进而表现出急躁、焦虑的心理。找工作前,怕找不到工作,想找到工作,着急、焦虑。找工作过程中,被拒绝,就会气馁、挫败、迷茫。找到工作后,又怕不是最理想的,患得患失。(3)看重就业和深造,但缺乏创业勇气。对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占到了45.81%,选择“先工作,后深造”的比例为25.42%,要“继续深造”的学生人数约为20.39%,而选择“自主创业”开医疗疹所的人数仅为8.10%。从上组数据可以看出,毕业后会走向医疗工作岗位的人数达到了71.23%,选择深造或以后深造的人数比例到达45.81%。由此可见,医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以直接工作为主,创业人数较少,这跟90后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

2 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

医学毕业生面对竞争的心态以及职业获取过程中的心理调试等方面还是很准确、积极和科学的,但是由于缺乏实践和准确的社会认知等原因,部分医学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并不乐观[1]。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等教育普及面扩大,社会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强

扩大高等教育的受众面以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困难,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以来,逐利心理在等价交换背景下,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强烈地激发出人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当前的应届毕业生多出生在上世纪90年前后,他们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几乎是同步成长起来的,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就形成了深刻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自觉性。社会竞争体系的不断完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一年难于一年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2]。

2.2 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往往倾向于“薪酬待遇”和“稳定工作”,缺乏“拓新、吃苦”的胆识和勇气

职业教育中的道德要求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对岗位和职业的热爱应该源于奉献社会、服务群众。但现实社会中,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往往倾向于“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其出发点往往是从对自身最有利的角度来选择职业[3]。调查问卷中“您比较青睐以下哪些性质就业单位”一题的回答情况是,“政府机关”和“国企或事业单位”的被选率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其中政府机关甚至超过了60%。另外一个问题,即“进入企业,您最希望从企业中得到什么”,该题目的高选项为“稳定的工作岗位”、“良好的薪酬福利”选择率分别为46.93%和41.34%。由此可见,90后的大学生比起80后和70尾的学生缺乏了一些“拓新、吃苦”的胆识和勇气。

2.3 大学生在校时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集中在17-25岁这个年龄段,处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往往因未曾真正参与社会生活,所以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现代大学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富足的家庭条件、有待提高的学习能力等等,这又使他们具有不与自身相关的先天优越感和较强的依赖心理。很多大学生在离开大学校园之前不仅对社会的把握够不客观准确,对自身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加上生活水平的相对富裕,衣食无忧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其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在面临就业等压力时,部分医学生表现出一些诸如逃避或抑郁等不健康心态的特点[4]。

2.4 大学医学毕业生就业渠道不够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心理指导需加强

传统的就业途径,是通过校园招聘和人才市场,帮助学生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通道。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人才市场或网络招聘这些途径进行“海投”,其结果可想而知会非常不理想。当前,高校学生的就业途径,可以通过“您主要通过哪种求职途径找工作”问题的回答可见一斑,校园招聘会67.04%,浏览人才网站55.59%,社会招聘会43.30%,报纸、学校推荐、亲朋介绍等的选择率较低均低于20%,亲朋介绍更低到3.2%。因此,校园招聘会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因此,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面对竞争和职业选择方面的表现还是很科学和积极的,但是眼界、成长经历、天资等因素的存在,不少学生还是对自身和学校缺乏底气,因而产生一定的自卑、挫折等心理。“打铁还得自身硬”,学生应该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的刻苦学习,把知识和技能内化,增强竞争资本,增加竞争自信力。学校只是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地方,“学由师授,术由己成”,学生应该铭记能否学好学会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学校专业知识外,还要博览群书,增强实践能力,做一个综合素质发展的人,并且要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学校有必要高度重视对医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规划未来就业指导活动。

[1]孙 鸿.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1,(5):22-24.

[2]王俊红,唐一源,冯洪波,等.身心调节法对大学生心境的改善[J].中国临床康复,2006,12(46):36 -39.

[3]宋天华,朱建伟.四川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前心境状况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101 -104.

[4]张响金.大中专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2):238-240.

猜你喜欢

竞争毕业生医学
医学的进步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感谢竞争
医学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