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人才培养

2014-08-15刘芳琴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素质创新型素质

刘芳琴

(南昌市科技进修学院,江西南昌 330003)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要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发展,必须教育先行,不断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关键还要注重高校人才培养,努力培育出一大批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顶尖人才,培养能引领社会各界健康发展的精英,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育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要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紧抓好,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不断满足日益竞争的市场需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1 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

1.1 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有创新才有进步,才有发展。创新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应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1.2 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在知识需求上,要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多个方向伸张,要学以致用、学有所长,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为此,高校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切实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踏踏实实,立足长远,不断超越自我,向复合型、多元化目标迈进。

1.3 较高的道德水准人才

当今大学生道德素质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必备要素。高尚的人格并不完全取决于文化修养的高低,更重要的是道德、意志、行为和情操修养。所以,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培养自身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情操,规范的行为和道德修养,这也是我国大学办学的要求与最终目标。

2 高校人才培养举措

2.1 严格制定培养目标

高校人才培养,首先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大学普遍缺少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但是,国外大学就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都具有明确的规定。美国的高校创新型人才的知识需求、素质或能力结构;较强的逻辑思维、写作和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具有理解某种东西和辨识重要东西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包含在培养目标设计中,非常的详细和具体,并有依可循、有据可查。为此我国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上,也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更新理念,借鉴和学习好的经验,努力培养出我们自己的自主创业人才。

2.2 科学设计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设计要科学化、合理化。高校要在面向社会实际、加强学科交叉、重视能力培养、强化团队精神、注重实践环节、训练系统思考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努力。科学的培养模式要包含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等三个要素。

首先,教学制度的设计要采用学分制,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建立暑期学制,给那些求学欲望强、有特殊要求发展的学生提供科学研究训练、深化专业、职业培训、各种实践以及素质拓展教育等,这些对他们的成长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让本科生参与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社会应用价值和一定的创新性。

其次,教学模式的设计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一是要满足学生对人文素质发展、培养和开阔形象思维、陶冶道德情操的需要;二是要让学生从紧张的日常学习中放松心情,以利于学生的科学创造与思维。同时,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外,人文环境的营造。一是要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科学”和“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的大学精神文化氛围;二是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三是要营造“时不我待”竞争意识的文化氛围。

2.3 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者和传播者,而且还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建设者。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的教师在开拓创新方面要起表率作用,必须具有超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平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非常重视教学调研,积极主动开展教育科研,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认可教育学家。另外,还要不断地探究,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完整有效的创新教育体制。

2.3.1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以改革促发展,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前进。首先,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明确和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作为长期的目标,不断完善和规划教育体系,推进我国教育的整体综合有效改革。其次,建立和完善领先的教育发展机制,以前瞻性的眼光推进和增强教育改革,从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根本,不断推出精品课程。另外,要努力吸收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及力解决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根据当今世界前沿教育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适时调整和完善日常教学各个重要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推陈出新,在课堂上要恰当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要跳出教材的局限,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判断和理解能力。在管理体制上,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人才资源的是最宝贵的资源,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引进人才,并结合重视培养自有人才,尤其对一些特殊领域的高级人才要制定专门措施,特别引进,从而加快培养真正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高校创新人才。

2.3.2 营造创新教研氛围,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一种高级的、即来源于教育实践,又有所超越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功底,具有较强的自我创造能力和处置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执着奉献精神等。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即要把握最先进的最前沿的现代教育理论,又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教育理论。我国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我们现在的许多教师都属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授型的教师,具有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今社会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综合的,以能驾驭的教育科研能力,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发展。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和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一是能够增强教师们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更加激发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践;二是能够转变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和封建的思想残余,不断地接受新生事物和现代教育新观念;三是使教师自觉而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索与实践教育改革,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教书育人,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国家栋梁。

2.3.3 努力建立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高校要做的工作,即要组织教师经常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他们创造宽松的教改、教研的良好环境,让教师们有更多的科研自由,在教育科研领域发挥想象空间;又要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丰富和发展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最前沿的科研和教研信息,经常组织开展高校教师交流、研讨,外出学习考察,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教育专家讲座,积极创办有特色的学术刊物,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重要一点,还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及时表彰和奖励那些在教育科研中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独特见解的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奖励或专项。同时,还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相联系,真正有效调动和激发教师们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高素质创新型素质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