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可行性研究

2014-08-15张鹏海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体育产业

张鹏海

(西藏民族学院体育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0 引言

1986年4月,原国家教委发布《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学校申报审批暂行办法》(教体字[1986]7号)[1],制定了确定试点学校的原则、试点学校的条件、申报与审批程序。截止2011年,已经确定了北京大学等268所申请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等学校。新一轮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人数将达5000人,招生项目达25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学校已经从1987年首批51所增加到2011年的268所,已经占全国2000余所普通高校的11%左右。

2006年,教育部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进行全面评估后,使建队规模趋于稳定[2,3]。20多年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共经历了小规模——快速——平稳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建队之初的51所,发展到高峰时的303所,到近年来其数量已趋于稳定,基本保持在了240所左右。目前在西藏的6所高校中,还没有1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这与西藏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极不相称,没有反映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西藏地区能否建设一支具有地方特点的高水平运动队?其可行性如何?具体又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这些问题对西藏体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西藏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必要性

1.1 从区域分布来看,有必要向西藏偏远区域倾斜

2011年的268所试点高校中,共涉及田径、篮球、足球等25个项目。

从地理区域分布来看,北方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等7省2市,以及安徽,江苏两省北部,共有112所,占41.8%。南方地区,包括湖北,湖南,福建,台湾,浙江,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上海,重庆等9省1区2市。以及江苏安徽二省南部地区和四川东部地区,共有131所,占48.9%。

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宁夏,内蒙古,陕西,甘肃等3区2省,共23所,占8.6%。

青藏地区,包括青海,西藏等1省1区以及四川省西部地区,仅有2所,占0.7%。

在区域分布上,这些高校大部分在东部地区,共有243所,占91%,而西部地区仅有25所,特别是青藏地区只有2所,而且都在青海省。全国共有30个省、市、自治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而占国土总面积1/8的西藏,竟然没有1所试点高校,这种区域分布很难做到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1.2 从项目分布来看,西藏优势项目和群众普及项目明显失衡

从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分布来看,开展情况也十分不均衡。项目数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和网球等10个大项上,占到了85%左右,而其它16个项目却只占了15%;而且每个学校设置的项目数量也差别很大,项目设置最多为8项,所占比例不足1%,而设置2-3项的高校数量约140余所,约占60%;另外还有22所高校仅开展1个项目。

由于高水平运动队设置项目的学校布局很不均衡,也不尽合理。开展学校数量50个以上的项目有4项: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但有8个项目开展的学校不足5个,规模太小带来的问题就是不利于这些项目高校赛事制度的形成。

可以看出,首先是西藏优势项目明显没有被重视,在摔跤、射箭、马术等西藏传统优势项目上没有设置;其次是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跳水)等也仅有56所学校设置,仅占全部700多支高水平运动队的9%,虽然在高校容易开展,但开展的高校并不多,这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初衷——“为奥运会争光计划打基础”严重偏离。十分有必要对西藏的优势项目进行挖掘和培养,一方面促进西藏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充分发挥民族体育区域优势,让更多的藏区优秀体育人才走出西藏,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也急需对西藏全民健身运动进行扶持,增强藏区人民群众的体质,在高寒高海拔探索群众体育健康发展的道路。

1.3 从西藏政治经济发展来看,能够保稳定、促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发展相对内地还比较落后。体育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但发展体育产业有其先天性的优势,并非需要单纯的经济支撑。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和促进旅游、餐饮、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房地产开发等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其带动示范作用不容小视。以体育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案例不在少数,而西藏地区具有的高原体育训练、民族体育运动、探险、漂流等现代体育项目开展的独特地域优势,与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健康生活、亲近自然的理念不谋而合,西藏独有的高原神秘感,更是现代社会人们向往的一片净土。

高水平运动队可以为西藏创造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高原雪山、宗教寺庙,新鲜而神秘的西藏,成为了无数人心中向往的圣地,她为探险者提供了高山冰川,为旅行者提供了草原净水,为企业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追随梦想的人们提供了心理净化的乐土。有这么多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必将吸引外界大量的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西藏的建设中来,以体育产业的发展来带动西藏文化、旅游经济和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是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光明道路,这也为国家实行的“西部大开发”,创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维护西藏的稳定和社会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西藏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可行性

西藏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可行性,核心是要充分发挥西藏高原地域和民族体育优势,挖掘西藏体育特征,形成自己独特的训练风格和办队模式。主要理由如下:

2.1 从西藏教育大环境的发展角度上具有可行性

西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国家对西藏教育事业和体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在服从国家高等教育为培养人才总目标的框架下,以教育事业发展为前提、以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为突破,促进西藏地区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弘扬西藏多民族、多层次、多元文化的特征,充分发挥民族体育区域优势,让更多的藏区优秀体育人才走出西藏,走向世界。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西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人文关怀。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从1999年到2009年10年间,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总投入达29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2.47%,这其中西藏财政仅自给不到5%。而这10年间,国家对西藏各级各类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先后投入资金75.82亿元,新建及改扩建校舍面积400多万平方米。2009年教育基建投入15.61亿元,是1999年基建投入1.48亿元的10.55倍,年均增幅达26.6%。可以看出,国家对西藏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是十分大的,而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投入到体育教育领域的,仅2006年实施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来,西藏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资金总投入3.25亿元,其中国家体育总局彩票公益金投资达5577万元。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国家和政府要下大力度发展西藏教育事业,特别是体育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西藏的人文关怀。在这样的形势下,西藏建立自己的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符合发展西藏体育的要求和趋势,紧跟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

2.2 从西藏地区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上具有可行性

对于西藏这样的偏远地区,整体的教育和体育事业都相对比较落后。高校作为教育和科研的前沿阵地,学科门类齐全,而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涉及的专业门类很多,特别是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生理生化等方面都需要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力量,高校正好具备了这种先天的优势和条件,适合为高水平运动队提供科学的训练教学方法,缓解“学训矛盾”,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全面发展[5]。

同时,高校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优势也会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发掘具有优秀教练潜质的教师重点培养,吸引外部优秀教师和教练员到高校执教,发挥西藏高校的民族优势项目,以弥补藏区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训练实践经验不足的劣势。

国家教育部在各个试办高校的初始阶段,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上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保证高水平运动队有能力维持正常的日常训练,这对缺少经费发展壮大的西藏高校显得尤为重要。一旦有了高水平运动队支撑,再加上西藏独有的自然文化和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就会吸引大量企业、商家的眼球,不管是电视转播、门票,还是赞助广告宣传都会纷至沓来。从而使西藏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西藏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和发展壮大也会随之而来,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是西藏体育跨越式发展的良机。

2.3 从西藏体育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具有可行性

高水平运动队对于提振西藏体育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体育产业在国家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正以每年20%以上的增速发展。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突破0.5%,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体育产业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高水平运动队作为竞技体育的发展的龙头,其辐射效应就更为显著。从上游的健身娱乐、竞赛联赛,到中游的体育培训、媒体、服装鞋帽、体育器材,一直延伸到下游的食品、旅游、搏彩等行业,体育产业链的规模和效益十分可观。这个巨大的市场,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其它社会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发展还起到了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西藏体育产业上游的发展来看,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发展,将使西藏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为人们更多地了解西藏、走进西藏打开了一扇窗口;同时,民族体育的推广和开发,也培育了体育健身市场,引导了大众的体育消费理念。西藏历年的民族运动会、藏历新年表演等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竞赛表演市场的开发,知名品牌赛事的打造,会带来巨大的商机,起到了明显的产业放大效果。相关的赛事传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为西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体育产业中游的发展来看,登山攀岩、漂流等极限运动和高原体育项目的蓬勃发展,为这一领域的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培训等也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与之相关的器材开发、服装装备等也会随之迎来极大的发展空间。

从体育产业下游的发展来看,西藏具有发展体育旅游的先天优势。可以通过民族体育舞蹈、民族体育比赛等异域特色的体育项目来吸引这方面的游客,开展专门的草原赛马、民族歌舞旅游,以高原雪域的神秘色彩和极富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来吸引游客;也可以通过户外运动、极限运动、高原运动等具有西藏特色的体育项目来吸引探险和追求新鲜刺激的人群。

综上所述,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西藏体育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改装推动西藏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西藏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

2.4 从现代体育发展的方向上来看具有可行性

由于现代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窗口,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6]。从更高一个层面来看,整个国家的基本国民体育素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情况,就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和整体实力。虽然以奥运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大行其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对应的是每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许多项目的记录如果与全运会、世界级记录相比就略显寒酸。全国大学生众多的单项赛事并不为人所知,体育赛事运行的社会化程度明显不足,社会化功能弱化。因此,在北京奥运会后,提出了“努力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体育发展方式转变,这一转变的重要一环就是要转变现有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紧跟现代体育发展方向。

⑴从古至今,各类体育项目都是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都深刻影响着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大量新生的体育项目如攀岩、漂流、登山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极限运动日趋成为人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追求;另一方面,体育舞蹈、民族歌舞等独具特色的地域体育文化也被追求新鲜体验的人们所接受。这两方面的发展趋势都十分迅猛,极有可能成为今后体育项目发展的大趋势。而西藏自身的地域文化和资源,为这两方面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西藏在高原特色体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西藏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已经创建了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2个、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3个,建成14个“雪炭工程”和2个援疆援藏工程,拉萨健身竞赛训练场、马术训练馆、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竞赛场、拉萨市人民体育场改扩建等体育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一系列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品牌全民健身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的氛围,顺应了现代体育项目发展的趋势,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⑵西藏具有的高原训练条件,是许多竞技体育项目训练的天然训练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一方面,世居或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中,促使其机体生了代偿性反应,其自身的心血管、呼吸系统具有了低氧环境的适应性,这类人群中选择优秀的耐力性运动员,具有先天的优势,更易培养出优秀运动员;另一方面,高原训练已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成为了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西藏地区正是一个理想的训练场所,我国的许多优秀运动员都通过高原训练,取得了良好的竞赛成绩。我国现有的20多个高原训练基地,分布在青海、甘肃、云南、贵州等地。西藏地区由于海拔过高,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不太适合建立长期的高原训练基地,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世居平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应为2000-2500米,而且低纬度、高海拔的气候条件更有适合建立长期的高原训练基地。

实际上,西藏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2012年已经实施了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林芝高原训练基地等几个重大的体育工程,为高海拔地区的高原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集中体现,高水平运动队是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法之一,西藏高校作为教育和体育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部门,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西藏独有的地域资源优势、民族体育优势、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都赋予了西藏体育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建立具有西藏特色的高水平运动队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西藏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必将为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及经济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值得我们期待。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审结果的通知,教体艺厅[2010]10号.[EB/OL].http://www.pczgc.com/internet/201012/14292.html,2010-12-13.

[2]毛俐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困境与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 -8.

[3]张浩,吴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政策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31 -34.

[4]杨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3):93-96.

[5]王凯珍,刘海元,刘平江等.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2):126-132.

[6]何强,熊晓正.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的回顾与反思[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53-57.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体育产业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