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减压在预防吻合口瘘中的作用

2014-08-15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16

吉林医学 2014年32期
关键词:口瘘胃壁胃液

黄 蓓(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6)

选择200例该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胃肠减压在预防吻合口瘘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36例,女64例,年龄24~87岁,平均65.8岁。基于随机原则,将其分作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术前全部放置16号胃管,术后全部予以胃肠减压,术后3 d后予以鼻饲无渣营养液,频率为1次/2 h,鼻饲量为200 ml/次[1]。与此同时,施以补液、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另外,两组采用完全一致的术中吻合方法。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100例,术后予以持续胃肠减压,时间控制在24~36 h,术后12 h胃肠减压50 ml(按均值计),表现为陈旧性血,外观为深咖啡色,pH值集中在4.8~5.5这一范围[2]。对照组100例,术后予以持续胃肠减压,时间控制在7~10 d,术后12 h胃肠减压70 ml(按均值计),表现为陈旧性血,外观为深咖啡色,pH值集中在4.5~5.6这一范围,后每24 h胃肠减压量为540 ml(按均值计),外观为淡绿色(部位为淡黄色),pH值集中在2.0~3.5这一范围。术后第3天予以鼻饲营养液后33%患者24 h胃肠减压量明显升高,平均值为1650 ml,且含有一定的鼻饲营养液成分,提示有十二直肠—胃反流现象存在,鼻饲结束后,夹闭胃管1 h,每24小时胃肠减压引流量为870 ml(按均值计),pH值集中在2.0~3.5之间。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胃肠减压、吻合口瘘发生及治疗情况对比:观察组持续胃肠减压时间24~36 h,对照组为7~10 d;观察组吻合口瘘1例(1%),对照组为4例(4%);观察组吻合口瘘治愈率为100%,对照组为61%;观察组吻合口瘘平均治愈时间23 d,对照组为51 d。

3 讨论

3.1 胃肠减压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相当比例存在轻重不同的胃—食管反流问题,导致吻合口酸实际暴露时间大幅多于健康人,予以持续胃肠减压可以及时实现对酸性胃液的有效抽离,从而缓解该不良症状。术后,患者普遍存在胃蠕动排空机能减弱问题,在胃潴留的影响之下,吻合口部位将承受更大的张力,而持续胃减压能够有效消解该张力,从而为吻合口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血液循环环境。

3.2 胃肠减压可以降低胃壁水肿及残端瘘的发生率:在临床上,确诊为胸内吻合口瘘的术后患者有较大比例发生残胃胃壁缺血、坏死穿孔以及残端瘘等典型症状。通过胃肠减压能够明显减少胃内潴留,有效避免胃扩张,抑制胃壁水肿发生,降低张力,从而实现对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的有效控制。

3.3 胃肠减压有助于已发生胸内型吻合口瘘患者的治疗:以已发生胸内型吻合口瘘患者为目标对象,予以持续胃肠减压能够缓解胃—食管返流问题,大幅减少吻合口酸的实际暴露时间,缓解酸性胃液给瘘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控制经瘘口流进胸腔的胃液量,避免患者因此发生全身性中毒,与此同时,结合适当的胃肠内外营养支持等,能够大幅促进瘘口的愈合速度,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吻合口瘘治愈率。

[1] 陈玉萍,刘静梅,李金林.延长胃肠减压的时间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7,22(17):3340.

[2] 何庄建,江上军,何顺东.胃肠外静脉营养应用在胃肠吻合口瘘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1,24(3):512.

猜你喜欢

口瘘胃壁胃液
炎症相关指标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淋巴细胞比值联合降钙素原对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结直肠癌吻合口瘘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空腹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直肠癌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操作技巧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