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①

2014-08-15周海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总体性卢卡奇客体

周海飞

(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093)

1923 年,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使卢卡奇成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奠基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首次提出了“总体性”范畴,在卢卡奇的整个哲学思想中,总体性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同卢卡奇所述,“总体范畴的统治地位,是科学中的革命原则的支柱。”[1]20世纪下半叶以来,许多学者展开了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讨论和研究,但大多倾向于批评和否定。笔者认为,准确理解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它的渊源和内涵进行系统分析,并给予其意义以积极的评价。

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的渊源可以从整个欧洲哲学史中考察,其与德国古典哲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主要源于黑格尔哲学思想。

总体性思想在欧洲哲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自古希腊开始,哲学家们就从整体上去探究世界的本原。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细节是如此紧密地互相联系着,以致任何一部分的移动或取消都会肢解和破坏了整体。”[2]欧洲近代也有许多哲学家探讨总体思想,如:霍布斯强调物质是一切变化的总体。康德主张主体把握不了客体的总体。而费希特试图从唯心论出发,强调主、客体最终统一在主体上,认为主体才是实际的总体。黑格尔在批判康德和费希特的基础上,以绝对观念的客观运动为基础,首次提出了具体的总体性思想。

卢卡奇的总体思想和黑格尔的整体思想是密切关联的。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总体就是一种“绝对观念”。这种“绝对观念”是统一、普遍、完整的有机整体,存在于纯粹观念、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个发展环节之中,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否则作为整体的绝对观念都不能构成有机的整体。在黑格尔看来,“绝对观念”中的每个环节本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整体绝不是部分的机械简单相加,而且任何部分都是总体中的部分。整体在其有机的进化过程中,是由“绝对观念”内在的各个环节上的具体矛盾决定的。

概言之,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就是在批判吸收了整个欧洲哲学史,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关于总体性思想的合理内容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二、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内涵

卢卡奇在《新民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一文中曾对总体性范畴做了较全面的概括:“其一,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总体性范畴是具体的总体性;其二,所有总体性都是相对的;其三,所有总体的相对性,都是历史变化的。”[3]概括说来,其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整体性

“总体性”,首先强调整体特性。部分构成整体,但整体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部分的机械相加,一般来说,整体的价值和作用必须高于部分价值和作用。因此,只有整体才能规定部分的性质,而且部分必须在整体许可的范围内存在、变化。所以,要想正确认识事物和现实,只有从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去考察,才能到达认识的效果。所以,卢卡奇强调,总体性优于局部性是“科学中革命原则的支撑者”。[1]因此,他强调,要想把握整体和过程中的各个部分及其存在的意义,只有考察整个社会和历史过程。

(二)注重主客体的辩证作用和统一

卢卡奇强调,总体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不能离开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否则,总体性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卢卡奇指出,认识的主、客体双方由总体性决定,要想把客体当作整体看待,首先必须把主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由此,卢卡奇在分析阶级意识时强调它的整体性,指出,要想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人们必须具有一种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进而,卢卡奇把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加以区分,指出客体在形而上学那是一成不变的,同时认为主体的活动是非实践的冥思;而辩证法强调主体与客体的辩证作用,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突出总体的历史性

卢卡奇指出,主客体的统一只有在历史的运动中去把握。历史时期不同,主客体的内涵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人们认识、改造自然也存在差别。由于人们在奴隶社会,控制自然的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的摆布,这个时期主体自身的主体性还不能被意识到。因而,只能历史表现为自在的主、客相统一。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方面有所增强,主体这时开始意识到自身主体性的存在,自在的主、客也变为自为的主、客体。主体在劳动过程中,意识到劳动结果的重要性。在资本主义社会,我们看到一种现象:工人从事生产劳动,资本家给予相应工资。但这并不能反映主体与客体真正统一,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不消除,主体就不能真正认识自己和把握历史。

三、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为坚持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特点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第一,卢卡奇的总体性是辩证的总体性,科学发展观也是一种辩证的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逻辑上和理念上看,科学发展观与总体性方法具有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辩证总体性在社会发展观上的现实体现。辩证的总体性强调从社会现实出发、具体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等思想,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方法论指导。

第二,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要求我们在理解科学发展观时,必须把社会看作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来理解,社会发展应该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社会历史总体化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因素之间、要素之间以及因素和要素之间构成复杂的关联,各要素间的作用方式和结果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在理解科学发展观时,必须把社会发展视为一个总体化的演进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总体的各部分、要素之间既是是协调的,又是可持续的。

第三,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一方面从整体性角度去解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诸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及其对整个历史进程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为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方法论。而且,为我们能在实践层面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实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视野。

(二)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和谐的思维方式,那么什么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呢?所谓和谐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在理解社会发展时,必须承认社会发展存在矛盾,各阶段的发展有差异性,而且社会发展也是多样性的统一。这与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在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看来,构建和谐社会只有正确处理好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有机体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现实世界。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由诸要素彼此相连而构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其他发展间的关系,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协调发展。

其二,卢卡奇关于无产阶级的主体性意识的观点,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民群众是始终发挥主体的作用。因此,只有对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利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为和谐社会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其三,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蕴涵了领导权意识。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只有掌握领导权,才能总体性把握社会现实。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因此,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实践中,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有机统一,既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促成社会大和谐的生动局面。

概言之,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由于受特殊历史条件和他本人思想成熟程度的局限,使得他的理论存在不可避免的内在困境,但其总体性思想在指导我国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76.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7:337.

[3]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卢卡奇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M].北京:三联书店,1997:283(注释21).

猜你喜欢

总体性卢卡奇客体
如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
——回望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主持人的话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总体性治理”与国家“访”务——以信访制度变迁为中心的考察
卢卡奇论悲剧的形而上学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