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城市区域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2014-08-15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劳动力

杜 煜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1. 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

1.1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家制度和政策保障

为全面推进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编制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国务院将此件转国家发改委,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办理。与此同时,根据《意见》明确的“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的要求,安徽、山东、河北、陕西等省纷纷来文要求将毗邻地区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在国务院批准的2012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中将中原经济区规划列入了其中,明确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这一工作。此次编制的《规划》将是指导中原经济区发展布局、谋划重点任务和重大改革以及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规划,要进一步明确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建设布局,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在制度和政策上得到有力保证。

1.2 中原经济区劳动力比较充足,成本相对较低

国家给正在崛起的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要发展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在成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过程中,务必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将人们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在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的同时,务必将促进人口、产业和要素的集聚,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将节约更多的劳动力。从劳动力成本来看,中原经济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较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37%。目前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具有劳动力数量充足和成本相对不高的优势。

1.3 中原经济区后发优势凸显,未来商机无限

中原经济区,尤其是作为主体地位的河南,通过近年来自身的发展,一系列的后发优势也更加清晰。在交通区位优势方面,河南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桥梁,在全国区域格局中有着难以替代的枢纽地位;在载体平台优势方面,河南省建设了180个产业集聚区和部分城市新区,开放载体和平台日趋完善;在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方面,河南有39个行业大类、182个行业中类,产业体系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同时,户籍人口全国第一,消费规模及占全国比重均居中部六省第一,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并对周边市场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在城市建设领域,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推进,未来10年间,河南将有超过千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按照人均10万元进行测算,投资需求便超过1万亿元。在国家目前及未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将会给未来的中原经济区带来广阔的投资空间和发展机遇。

2. 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2.1 农业效益低,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中原经济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国家批复的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河南粮食要增产260亿斤。”这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基本条件,也是首要目标。中原经济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农业效益低,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再加上农资成本的上升,打工收入的增加,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抗灾减灾能力弱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导致农业特别是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增大。

2.2 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中原经济区劳动力充足,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充分表明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然而,中原经济区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就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低和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困扰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亟需得到解决。

2.3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009年中原经济区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14.40:55.04:30.56,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也高于其他三个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样也低于其他三个城市群。这固然与中原经济群的城市主要是农业地区有关,但也说明河南仍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需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2.4 环境保障和环境容量压力大

环境问题是全中国乃至全球的大问题。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伴随着轰轰烈烈的产业建设和产业转移,这些建设和转移难免会给环境保障和环境容量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解决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3. 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对策

3.1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针对农业效益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二是要进一步降低农资价格,减少农民种粮成本,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三是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收益;四是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五是加快建设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提升中原经济区农产品期货市场水平,从而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六是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择机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3.2 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筑牢中原经济区发展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从中原经济区总体情况来看,应从以下五方面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一是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孩子最低都具有高中文化的水平;二是加大基础能力建设投入,加快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示范性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职业教育免费制度;三是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培育高学历人才;四是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建设中原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配置中原经济区内外劳动力资源,提高向周边地区输出人才和劳动力的集约度和辐射度;五是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在职员工的免费继续教育,使在职员工的素质水平也能够进一步提高。

3.3 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发展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依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新变化,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二是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原材料工业和发展壮大消费品工业,从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要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四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服务经济。

3.4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面对愈来愈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社会应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是要加强污染防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着力从实施工业污染全防全治、加强城市污染防治、加强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和严格环境管理四方面做起;三是要统筹安排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四是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从全面推进节能降耗、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入手。

[1]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方创琳.区域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魏丽华.中部地区引进战略投资者需要破解的难题分析[J].中州学刊,2010,(4):60-64.

[4]梁玉红.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绩效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5):37-39.

[5]何会爽.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互动与中心城市影响的研究[J].经济论坛,2013,(1):24-27.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劳动力
沁园春·赞中原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御中原 画饼充饥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