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再分类

2014-08-15尹百利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数量词词类现代汉语

尹百利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范围副词的再分类研究

最早对范围副词进行再分类的可以追溯到黎锦熙(1924)。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把关于范围的副词分为五项:表专独或空枉(仅仅、仅、单单、单、只、光、就等),表各别(各、另、两下里等),表相互(相等),表共同(共、共同、一同、一起、一齐等),表统括(都、全、尽、遍 、一 概 、总 、总共 等 )。 其 后 的 杨 树 达 (1930)、王 力(1943)、高 名 凯 (1948)、张 志 公 (1952)、丁 声 树 (1953)等都对范围副词划分了小类,主要是从意义上进行划分的。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对范围副词等的研究开始深入,我们着重对八十年代以后对范围副词的再分类进行一下梳理。给范围副词划分小类,首要的问题就是运用什么标准来分类。根据运用标准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各家对范围副词的分类分成以下三种观点。

1.1 单一标准的分类

单一标准的再分类以朱德熙(1982)为代表。朱德熙根据范围副词标举对象位置的不同,把范围副词分为标举它前面的词语的范围(如都)和标举它后头的词语的范围(如就)两类①。其后的李泉(1996)根据语义的前指与后指,把范围副词分为表总括性的副词(如都、全、共等)和表限制性的副词(如只、广、仅等)②。 肖溪强(2003)根据指称的范围从集合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范围副词进行了分类,把范围副词分为超范围副词、等同范围副词、子范围副词三类。其中超范围副词可分为确超范围副词(如不止、不只、不单、不光、不仅等)和下确界范围副词(如至少、最少等);等同范围副词可以分为容他性范围副词(如都、全、皆、一律、统统等)和排他性范围副词(如总共、一共、只、光、仅、仅仅、单等);子范围副词可分为过半范围副词(如大都、大多、大半等)和上确界范围副词(如至多、最多等)③。

1.2 多重标准的分类

很多语言学者在给范围副词划分小类时采用多重标准,但意义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李运熹(1993)根据范围副词的语义以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把范围副词分为三类:表示总括的副词、表示限定的副词、表示外加的副词。表示总括的副词又可以分为两小类,一类是总括全部的副词,如“都、全、全都、统统、通统”等,一类是部分总括类副词,如“大都、大多、大约、至多、至少”等④。张亚军(2004)以语义特征为基础,以句法功能为标准,参照范围副词的语用功能,把范围副词分为总括性范围副词(作者所说的“都”类)、排他性范围副词(分为“只”类和“光”类)、限量性范围副词(也就是“共”类)⑤。

1.3 多个不同角度的多种分类

多个不同角度的多种分类方法要以张谊生(2001)为代表。他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现代汉语范围副词进行了多角度的分类:根据表义功能,分为统括性范围副词、惟一性范围副词以及限制性范围副词三类;根据句法功能,分为附体性范围副词与附谓性范围副词;根据语义指向,分为前指范围副词与后指范围副词、单指范围副词与多指范围副词、实指范围副词与虚指范围副词。

以上是各家采用不同的标准对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不同分类。朱德熙、李泉等所采用的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标准单一,划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一些范围副词兼属这两个类别。朱德熙先生认为“都”是标举它前面的词语的范围,的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标举它前面的词语的范围,但“都”同样可以标举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例如:

都哪些人去参加今天的会议了?

在这类句子中“都”标举其后面词语的范围,这种划分很多范围副词将兼属两类。李泉的分类方法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采用多重标准的分类方法,一般都是以意义为基础。李运熹虽称以语义为基础,顾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不同,但在实际划分中对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考虑得较少或基本没有考虑。张亚军的分类同样是以意义为基础,但考虑到了句法结构、组合关系和语义指向等,这种以意义为基础,以句法功能为标准,参照语用功能的划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种划分方法。

以张谊生为代表的多个不同角度的多种分类方法,把意义、句法结构和语义指向割裂开来,致使不同的标准得到的分类完全不同。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别,意义和形式不能统一。

2. 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角度对范围副词的再分类

在词类的划分中,“意义是词类的依据,或者说是基础,但不是标准”,“划分词类以功能为标准,并不否认词类有意义的依据”⑥,这说明在词类划分上,以意义即语义特征为基础,以功能为标准划分出来的类,能够相互印证,彼此支持,使意义和形式能够统一起来。

我们对现代汉语范围副词再分类,将以意义即语义特征为基础。意义在词类划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范围副词的划分中所起的作用无疑更为重要,因为确立范围副词这个小类,意义在其中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划分词类还有一种标准——功能,在词类划分中以功能作为标准得到了广泛认可。我们在谈到范围副词的句法功能时说,范围副词的句法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充当状语,包括句中状语和句首状语⑦。如果以这种句法功能作为划分范围副词的标准恐怕难以实施,以充当句首状语和句中状语来给范围副词分类,意义也不大。我们还对范围副词的分布进行了考察,发现所有的范围副词都能和动词组合,但并不是所有的范围副词都能与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组合,范围副词在组合时的选择性,给我们分类提供了一个依据。范围副词与这些实词的组合能力,同样也是语法功能的一个体现。据此我们以范围副词与这些实词的组合能力,作为划分范围副词小类的标准。这样以意义为基础,以范围副词与其他实词的组合能力或者说是范围副词的分布为依据,把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这是我们给范围副词再分类的思路。

我们对范围副词的分布进行了考察,发现所有的范围副词都能和动词组合,这表明范围副词的共性,但不能表明范围副词内部的区别,所以不能作为划分范围副词内部次类的标准。在和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组合时就有很大的选择性,这种组合的选择性就可以成为我们划分范围副词小类的标准⑧。

范围副词在和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组合的时候可以说具有互补分布的特征,能和数量词组合的一般都不能同名词和形容词组合,例如“共总、合共、拢总、通共、一共、一总、总共”等都能和数量词组合,但都不能与名词和形容词组合,根据这个分布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范围副词一分为二。根据语义特征,我们发现范围副词中有一类,是对事物、对象或行为所包含数量的统计,或者反映它们的确切数量,或者反映它们的大致数量,如“共、总共、通共、大约、约摸”等。这种语义上的特征和分布上的特征基本重合,基于这种语义特征和分布标准,我们可以把范围副词分为两类:统计性范围副词和非统计性范围副词。

统计性范围副词是表示对事物、对象或行为数量的统计。在语义上具有统计数量的语义特征;在分布上,都能修饰数量词,而不能修饰名词和形容词。我们可以用符号简单地表示为:

语义特征:[+数量统计] 分布特征:~+数量词∧*~+形容词∧*~+名词

符号说明:“[+数量统计]”表示具有这种语义特征;“~+数量词”中的“~”表示能进入该格式的范围副词;“∧”表示并且;“*”表示不能,下同。

符合上述标准的统计性范围副词共有21个,它们是:不过、充其量、差不多、大约、大致、共、共总、归总、合共、几乎、将近、拢共、拢总、通共、统共、一共、一总、约、约摸、总共、足。

在这21个统计性副词中,有的是对事物、对象、行为等在数量上的精确统计,有的却是一个大致模糊的统计。根据统计的精确与否,我们可以把统计性范围副词再细分为两小类:确数统计和约数统计。表确数统计的有:共、共总、归总、合共、拢共、拢总、通共、统共、一共、一总、总共。表约数统计的有:不过、充其量、差不多、大约、大致、几乎、将近、约、约摸、足。统计性范围副词无论是充当的句法成分,还是分布上都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对统计性范围副词的这个分类,不论是根据意义来分的,还是根据功能标准所获得的分类结果基本完全相同。这也再次说明了意义和分布相互印证的特点。

我们再来考察非统计性副词内部的差异。非统计性范围副词无论是在语义上还是在分布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只能修饰名词,不能修饰形容词和数量词,如“遍地、不单、不光、处处”等;有的既能修饰名词,也能修饰数量词,还能修饰形容词,如“都、光、惟独、惟有”等;有的只能修饰动词,而不能修饰名词、形容词、数量词,如“一总、尽数”等。如果单纯地以分布功能为标准,这些具有相同分布特征的一类,可以独立为一类,但这样就会造成分类过多,也是不适用的。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相同分布特征的一些词,在语义上有些是完全相反的,例如具有只能修饰动词,而不能修饰形容词、名词、数量词这组分布特征的有“尽、尽数、概、专、专门”等,但它们表示的语义却是完全相反的,“尽、尽数、概”是表示总括的,“专、专门”是表示惟一性的范围副词。由于非统计性范围副词分布的复杂性,我们在对它们进行分类时将更加重视语义这个基础,以分布作为标准,会适当照顾语义上的一致性。

我们以语义特征为基础,以分布功能为标准,先分出惟一性范围副词。惟一性范围副词就是把所论对象或事物、行为限定在某一范围内的某一个体,即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其他。在语义上具有排他性的语义特征,在分布上基本上都能修饰名词,绝大部分都能修饰数量词。我们可以用符号简单表示为:

语义特征:[+排他性] 分布特征:~+名词∧ ~(绝大部分)+数量词

符合上述标准的惟一性范围副词共有15个,它们是:单、单单、独、光、仅、仅仅、仅只、惟、惟独、惟有、止、只、只是、专、专门。惟一性范围副词在表义特征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分布上的一致性稍微差些。以意义为基础,以分布功能为标准,让意义和功能互相印证,互为表里从而确定惟一性范围副词这个类别。

分出惟一性范围副词剩余的我们就称之为非惟一性范围副词。对于非惟一性范围副词内部依然存在着差别,无论是在语义特征上还是分布特上。有一类范围副词表示的是对事物、对象或行为全体的一个总括,我们把它称之为总括性范围副词。总括性范围副词在语义上有总括全体的特征,在分布上都不能修饰数量词,大部分都能修饰名词。我们可以用符号简单表示为:

语义特征:[+总括全体] 分布特征:*~+数量词∧ ~(绝大部分)+名词

符合上述标准的总括性范围副词共有18个,它们是:遍地、处处、到处、都、概、皆、尽、尽数、净、全、全都、通通、通统、统、统统、一概、一例、一律。总括性范围副词在意义上同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分布上的一致性略差。

这18个总括性范围副词虽然都是表示总括全体,但在总括全体的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别,有的是笼统地总括全体,有的是逐个地总括全体。我们据此还可以把统括性范围副词细分为两个小类:统指总括性范围副词和逐指统括性范围副词。统指总括性范围副词有:都、概、皆、尽、尽数、净、全、全都、通通、通统、统、统统、一概、一例、一律;逐指统括性范围副词有:遍地、处处、到处。这也是从表义方式上分出来的小类,在分布特征上没有明显的差别。

运用二分法进行三次分类之后,还剩下一部分范围副词。这类范围副词在语义上既没有表示出对事物或行为的排他性,也没有表示出对事物或行为的总括性,而是表示对事物或行为的一种限制,即把事物或行为限定在某一个范围之内,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我们称之为限制性范围副词。限制性范围副词在语义上有限量的特征,在分布上都能修饰名词,基本上都不能修饰形容词。我们可以用符号简单表示为:

语义特征:[+限量] 分布特征:~+名词 ∧ *~+

形容词

符合上述标准的限制性范围副词共计有9个,它们是:不单、不光、不仅、才、大都、大多、就、至多、至少。这组范围副词在表义上虽然都表示限量,但表义较为复杂,有的是对某一范围的限量,有的是对超出某一范围的限量,具有较大的任意性和主观性,它们在分布上的一致性相对比较整齐。

通过以上的划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再分类系统:限制性范围副词,总括性范围副词,惟一性范围副词,统计性范围副词。

注释:

①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P195-196.

②李泉.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 [A].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③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3).

④李运熹.范围副词的分类与语义指向[J].宁波师范学院学报,1993,(2).

⑤张亚军.副词及其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68-76.

⑥张斌.现代汉语语法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6.

⑦尹百利.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分布考察和句法功能[J].焦作大学学报,2014,(3).

⑧尹百利.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分布考察和句法功能[J].焦作大学学报,2014,(3).

[1]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李泉.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A].胡明扬,等.词类问题考察[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4]李泉.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J].语言研究,2002,(2).

[5]李运熹.范围副词的分类与语义指向[J].宁波师范学院学报,1993,(2).

[6]卢英顺.词类划分——广义形态与原型范畴理论的嫁接[A].范晓,等.语言研究新思路[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3).

[8]杨荣祥.现代汉语副词的次类及其特征描写[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1).

[9]尹百利.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确定原则[J].语文知识,2013,(4).

[10]尹百利.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分布考察和句法功能[J].焦作大学学报,2014,(3).

[11]张静.论汉语副词的范围[J].中国语文,1961,(8).

[1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0,(2).

[14]张斌.现代汉语语法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6.

[15]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猜你喜欢

数量词词类现代汉语
数量词在双数量结构中的影响与作用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会叠罗汉的数量词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巧记数量词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