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外语身份英语

张 华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1. 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

近年来,关于教师的研究视角渐渐发生了改变,从强调教师所具备的教学技能技巧即“教师应当如何”的客观界定转向关注教师存在的身份认同的研究[1]。教师身份认同(identity)旨在使处于教师群体中的个体教师主动建立一个认知和表达体系,在自己是谁、自己是做什么的、扮演什么社会角色、遵循什么规范等问题上形成清晰的主体意识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行为[2]。当前,随着高等教育诸多变革的实施,大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技术﹑教学模式﹑评估机制等的改革下,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的身份认同受到多重张力的冲击,因此,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他们开始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是谁?”“为什么我是大学英语教师?”“大学英语教师是怎样一种角色?”。

2.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相关因素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大高校的展开,个体教师在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理解的牵引下以自己的方式实施各种教学改革的行为。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实施会对教师提出更高更难的角色和任务,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经受各方面的监督与评价,这时候,国家宏观的教育政策,学校的组织氛围和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自我意象和个人身份认同。以下将对高校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的这三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的外语教师的管理和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2.1宏观的教育政策影响

戴依(Christopher Day)[3]指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教师都遭受着以国家课程、国家考试、评定学校质量的标准等形式的政府干预。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受制于考试体系,目前的语言考试仍然是以“自上而下”的姿态出现,是界定语言知识、实施语言政策和选拔人才的工具。现行的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基本还是Tyler原理的课程范式,这一课程原则可以概括为设定目标→提供经验→组织经验→测评结果的课程逻辑[4]。这样的课程具有非常明确的社会系统的功利目标,如就业、升学。Habermas[5]把此类的理性方式定义为“工具理性”。

根据这一逻辑,外语专业学生合法的学习对象只是语言知识和技能,这与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悖而驰。

当前,英语考试正面临着较大的改革,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地位并没有减弱。全国的大部分高校仍然十分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而英语专业也在追求专业四级和八级的通过率,这几乎是每位学生和英语教师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尽管有许多国内专家学者呼吁超越“工具理性”的课程改革,但外语等级考试的压力和学生对应试的要求会折射到老师身上,导致教师在改革和应试这两种标准之间挣扎,这种持续的影响侵蚀了教师的自主,挑战了教师的身份认同。根据吴宗杰[4]的研究,“大纲、教学目标、教材、评估方式、学校机构形态以及一切潜课程要素以话语权力的方式在不断向师生双方暗示某种以支配为特点的知识传递形式”,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批判解读活的课程文本来认识这些话语的本质,以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不少外语教师采取中庸的做法,探索一套比较适合目前状况的测评方法,如温州医科大学的自主学习,注重形成性评估,规定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时间,既照顾考试又不单纯地考察语言技能。

2.2 学校组织文化影响

学校组织氛围会影响教师满意度,进而影响教师身份认同。支持的环境和充足的课堂自主性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效能和增加满意度。但目前高校令人窒息的管理条例,学校对教师的日益加强的数字化考核力度,教学业绩的量化和排名等都会影响教师群体的和谐,造成内部的不同的声音。教研会议等本是教师学习和探讨教学的群体活动也往往变成了上级下达命令和布置任务,教师按照上级的意图而行事的一种活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少,因此可能会形成Hargreaves[6]所指的“硬造的文化(contrived culture)”,这种文化下的教师容易产生孤独感。实际上,教师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放和互相支援的学习群体,我们应该给老师们创造安全的空间,使他们相互之间可以真诚地沟通、交流和学习,使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目前在全国各大普通院校里英语基本上还是一门必修的公共课,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英语老师要承担的课时压力较大,同时还要忙于应付院校的各种检查,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学校甚至硬性规定教师写多少教案、申请多少项目,导致教师没有自主的权利,没有课程设置、教育决策以及教学评价等的权力。为此,在当前教育转型期,学校机构需要超越科层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开放学习资源,融合新老教师一起学习探讨教育经验,不断营造合作型教师专业文化的氛围,促使教师获得一种职业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让他们具有教师个人自我表达的现实空间,提高教师参与教育变革的积极性。学校的角色也应从单一的绩效“考评者”转变为提高绩效的“服务者”,为教师提供组织支持,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促进他们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身份认同。

2.3 个人层面影响

大学英语教师有一个特殊性就是教师的知识权威性较低,因为在其他专业课上,教师的教学工具即语言是师生早已经具备的,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受限制,且教学内容专业性较强,所以教师的知识权威性较高;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都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较大程度的受到目标语的限制,又缺乏专业术语,且相当大一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学的知识重复,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课教师,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权威性较低。另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计算机等教辅工具的应用,学生借助这些教辅设备就可以完成听、说、读、写等技巧的操练,外语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在减弱,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教师的“目标自我”即高知识权威性与“实际自我”即低知识权威性之间的差距拉大,从而引起教师内部分裂而不完整的身份认同。

另外,高校英语教师在面对评价和考核体系时,他们的身份认同也容易遭到冲击。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的外语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而学校的考核和职称评定对教师的科研要求日益提高。英语教师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兼顾科研,又因为英语教师多为女性,一般需要对家庭和孩子付出更多的时间,压力自然很大,这会给身份认同带来危机,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3. 总结

本文从国家的宏观教育政策、学校的组织文化、和教师个人这三个层面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文章指出传统的国家考试和教育制度仍然制约着课程改革,追逐英语四级和六级仍是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这使得英语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得不到自主,因此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构成危险。学校对教师的过严的管理条例、数字化考核等在某些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学习群体的合作化进程,影响了教师的群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语言既作为工具又作为内容的学科的特殊性、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等因素,导致英语教师的知识权威性比较低,容易引起教师分裂的身份认同。

[1] 李茂森. 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2009,(3).

[2] 张军凤.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J]. 教育发展研究,2007,4a.

[3] Christopher Day. School reform and transitions in teacher professional and identit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 (8).

[4] 吴宗杰,等.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 Habermas,J.1987.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Vol.1.Reason and the Rationality of Society. London:Heinemann.

[6] Hargreaves,A & M. Fullan. 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

猜你喜欢

外语身份英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大山教你学外语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读英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酷酷英语林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