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保持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思考

2014-08-15谢红桂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岗位

谢红桂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一、前言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使辅导员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校改革稳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中流砥柱。特别是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教育部制定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对辅导员的角色职责、配备选聘和培养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定,使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走上了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形势要求,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愈发繁重、内容愈发综合。与此同时,辅导员队伍一直存在着的从业时间短、队伍流动性大、专业素质和能力不足等问题日渐凸显。有资料显示,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为3~5年。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也表现得十分突出。许多辅导员在工作几年后,积极性锐减,离职或转岗的现象频频发生。以笔者所在的院系为例,从2008年9月起开始设立专职辅导员岗,到2014年6月止,6学年先后共接收过辅导员24名,目前仍在岗的10名,其中连续工作年限达5年的只有2人;连续工作年限达3年的只有1人,剩余7人工作年限分别为6个月到2年不等。

当前,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已严重制约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阻碍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需要高职院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加以解决。有鉴于此,笔者在下文中结合自身所在院系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就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性原因及解决对策谈点个人浅见。

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性原因

1.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工作领域和角色定位仍比较模糊

2005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把辅导员定位为“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5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又强调“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说明辅导员的主要职能是从事德育工作,主要任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兼有管理职能。但是在实践中,辅导员更多的时候是以学生事务员的形象出现。有关学生的所有事情辅导员事无巨细都要管,同时还经常为学校各种职能部门充当“基层办事员”,做各种琐碎的事。此外,辅导员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压力大,不仅要在上班时间处理好学生工作,业余时间也有责任义务做好学生工作。由于时间精力被大量事务性工作所占据,使得辅导员难以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也较少对本职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这种角色定位的不清弱化了辅导员的基本职责,直接导致了辅导员群体缺乏职业成就感、使命感、荣誉感。不少辅导员把从事这一工作作为进入高校工作的“捷径”。他们并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打算,而是希望工作几年后能转到其他岗位,辅导员岗位只是他们进入高校的“跳板”。

2.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水平较低,职业认同度不高

长时间从事大量事务性、边缘性的工作,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并客观上造成了辅导员就是一般行政管理人员,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多数人都可以胜任的认识偏差,致使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再加上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尚没有高校辅导员这一专业及方向设置,导致进入高职院校辅导员这一岗位的大多数人员都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专业训练。以笔者所在的院系为例,10名在岗的辅导员中,思政专业1人,英语专业3人,艺术专业2人,机械专业1人,管理专业3人。而这种非专业性的工作岗位势必会影响到社会包括辅导员个人对这份工作的评价及职业认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律,即只有专业化才能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能担任的,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事实也是如此,笔者对身边的辅导员进行过职业认同度调查,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辅导员岗位社会地位低,是学院最底层,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因受社会和他人对此岗位评价不高的影响,多数辅导员不能安心本职工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跳槽或转岗。

3.辅导员对岗位未来的发展上升空间缺乏信心,没有职业归属感

国家很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把高校辅导员定位为“教师与管理干部”双重身份,使得辅导员既可以参加职称评定,也可以参加行政定级。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有关辅导员待遇的政策在高职院校层面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辅导员两条路都可以走的结果是哪条路都没走好。许多高职院校在评定职称时并没有专门为辅导员提供较有利的条件。辅导员由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事务性工作上,往往难以达到职称评定所要求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量,无法与专任教师进行竞争。据了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称及职务结构状况是中、初级职称比例比较大,高级职称比例较小。还是以笔者所在的院系为例,10名在岗的辅导员中,高级职称0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剩下6人因工作年限短暂未取得职称。另一方面,从走行政定级的发展道路来看,辅导员也看不到出路。不少高职院校出于诸多因素的考虑,要么没有制定及实施行政定级的相关政策,要么对辅导员行政定级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所以,辅导员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忧虑,不愿意长期从事本职工作,盼望着早日转岗。

三、保持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对策

1.高职院校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学校各部门凡涉及辅导员的工作不能分别布置,要总体协调,通过学生工作部门这一渠道来安排部署。学校不应附加辅导员过多职责范围以外的事务,要让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培养工作中。学校应强化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者、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理顺辅导员岗位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兴社会职业,其专业学科基础比较薄弱,内涵建设和理论支撑都存在不足,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制度至今尚不健全,还需要高职院校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探索辅导员工作的性质、规律,准确把握其特点,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做到科学指导、规范管理。

2.高职院校要对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一是帮助他们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职业定位上,要由眼前的、过渡性、临时性观念向长远的、崇高的终身事业的认识转变;二是帮助他们树立高层次的职业理想,消除工作上的短期行为和任意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重视工作原始积累,在工作中成长成才,在岗位上成就事业;三是帮助他们学会用事业的眼光审视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在角色定位上要由学生事务管理员向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学会科学、合理、艺术地协调处理工作,从办公室走出来,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把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帮助他们在工作方式上由传统经验型向学习研究型转变,鼓励辅导员多学习、多研究、多思考、多总结,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继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工作的专业层次。

3.高职院校要为稳定辅导员队伍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稳定辅导员队伍不光要靠感情留住人,而且也要靠政策和待遇留住人。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的规章制度,对辅导员选聘程序、任职资格、岗位待遇、考核培训、职称评定、科研工作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辅导员岗位并不是多数人都能胜任的岗位,而是专业性强、素质要求高的岗位。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变化,辅导员给予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为学生提供成才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还要从事学风建设、校园活动策划、党团事务、评先评优、班级管理等工作,这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职院校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要适度提高辅导员的各种经济待遇,如在话费补助、业务学习补助等方面酌情给予支持。要严格考核制度,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奖惩分明,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通过系统、经常、专业化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高职院校要想从根本上稳定辅导员这支队伍,解决好辅导员的职称评定是关键。在职称评定问题上,学校应向辅导员实行政策倾斜,应设立单独的辅导员职称系列,以改变他们在与专业教师的竞争中处于科研劣势的状况。在实际操作中,可在辅导员序列中设初级岗、中级岗、高级岗,产生出一批教授级、专家型辅导员,真正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高职院校还要加大对辅导员工作科学研究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设立辅导员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开设辅导员工作相关课题研究方向,鼓励辅导员加强工作理论学术研究,提升专业学术含量。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直接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长远大计。高职院校应通过全方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来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之奋斗,为之奉献,使辅导员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1] 潘晴雯.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困境与消解[J]. 理论导刊,2010,(7).

[2] 朱敏. 浅谈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 孟宪青.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北京教育(德育),2010,(Z1).

[4] 韩丽丽. 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岗位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