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霞客游记》中“互相”类情态副词考察

2014-08-15杨玉玲马连湘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情态游记指向

杨玉玲,马连湘

(1.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徐霞客游记》中共出现“互相”类情态副词9个,分别是互相、相与、相、更相、交、互、交互、交相、自相。在《徐霞客游记》中这类情态副词都用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主要表示动作行为的实施方式。通过对具体语境的分析发现,《徐霞客游记》中的“互相”类情态副词,按语义特征又可以概括为三小类:一类表“交相、交互”义;一类表“交替、相继”义;还有一类表“一起、共同”义。《徐霞客游记》中的“互相”类情态副词的语义指向在具体语境中也不尽相同,既可以指向人,也可以指向物;既可以指向双方或多方,也可以指向单方。下面我们按照语义特征所分的三个小类,结合语义指向对《徐霞客游记》中“互相”类情态副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表“交相、交互”义

用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表示同样的动作行为是由不同的主体相互发出的,两个或多个主体在动作中彼此对待、互为施受。可译为“相互”、“互相”、“交互”等义。由于《徐霞客游记》文体的特殊性,作为游记文章,文中记录的大多是关于名山大川的自然景观,因此,文中的情态副词的语义指向除了“人”之外,还往往指向“物”。

(一)语义指向与人相关

属于这一小类的情态副词主要有“互”、“互相”、“相与”、“交相”、“相”5个。例如:

(1)风帆方驶,舟人先有乡人泊此,遂泊而互酌。《粤西游日记三》

(2)余索帖再三,诸人俱互相推委,若冀余行即已者。《粤西游日记四》

(3)余乃令顾仆以石树往视之,相与抵掌为异。《滇游日记十一》

(4)涯人谓:“庐且不保,何有于薪?”舟人谓:“余因水为利,不若汝之胥溺等待淹没。”交相笑也。《粤西游日记二》

(5)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盘旋久之,得度其险。《游武彝山日记》

上例(1)中“互”用在动词“酌”前作状语,“酌”这一动作行为发出的主体为“乡人”,即乡人甲向乡人乙斟酒的同时又接受乡人乙对他斟酒;乡人甲和乙都既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又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二者之间彼此对待、互为施受。

同样,(2)、(3)、(4)、(5)中的[互相]推诿,[相与]抵掌,[交相]笑,[相]摩等,各主体“诸人”、“余”与“顾仆”、“涯人”与“舟人”、“胸”和“背”等在动作行为中也存在彼此对待、互为施受的关系。它们的语义指向都与人相关,(2)、(3)、(4)动作行为的语义指向主体都是人,(5)中动作行为的语义指向主体“胸”和“背”为人体的两种器官,与人相关。

(二)语义指向与物相关

属于这一小类的情态副词主要有“交互”、“交相”、“互相”、“互”、“相”、“相与”、“更相”、“自相”共 8 个。例如:

(6)盖硝石之南,其山皆块石堆簇,南则交互盘错,斩若截堵,峰峰皆然,以铁仙为中。《江右游日记》

(7)霓旌云幢,交相映焉。《粤西游日记二》

(8)而渺漠无征,唯与山灵互相盼睐而已。《粤西游日记二》

(9)土人言,其水与兰州温泉彼此互出。《滇游日记七》

(10)自关岭为镇中、永宁分界,而安庄卫之屯,直抵盘江,皆犬牙相错,非截然各判者。《黔游日记一》

(11)悬峡飞瀑,宛转而下,修竹回岩,更相掩映。《粤西游日记一》

(12)望东台、南台,俱在五六十里外,而南台外之龙泉,反若更近,惟西台、北台,相与连属。《游五台山日记》

(13)复至冈上尖峰侧,践流石,援棘草,随坑而下,愈下愈深,诸峰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游黄山日记后》

上例(6)中“交互”用在动词“盘错”前作状语,动词“盘错”为“盘绕交错”义,其“盘绕交错”的对象为堆簇的“块石”,即块石甲盘绕着块石乙同时也被块石乙盘绕着。堆簇的“块石”都既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又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各“块石”之间存在彼此对待、互为施受的关系。

同样,(7)至(13)例中的交相映、互相盼睐、互出、相错、更相掩映、相与连属、自相掩蔽等,各主体“霓旌云幢”、“渺漠”与“山灵”、“水与兰州温泉”、“犬牙”、“飞瀑”与“竹”、“西台、北台”、“诸峰”等在动作行为中也存在彼此对待、互为施受的关系。它们的语义指向都是自然风光,与物相关。在《徐霞客游记》中,像这种语义指向自然风光的“互相”类情态副词出现的频次相对较高,这与这部著作的游记性质是分不开的。

二、表“交替、相继”义

用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其语义指向都与人相关,但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有单方和双方(或多方)之别。根据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细微差别,可以分类为两小类。一是语义指向双方(或多方),表示动作行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更替、轮换或一个接一个地接连进行。可译为“交替”、“轮流”、“交相”“接连”、“相继”等。另一是语义指向单方,即动作行为由一方发出而及于另一方,是一方主体(单独或共同)的行为,不包括对方,我们又可以称这种情况为偏指。

(一)语义指向双方(或多方)

属于这一小类的情态副词主要有“交相”、“相”、“互相”这3个。例如:

(1)及往拜赵于学斋,遇杨学师,交相拜焉。《滇游日记四》

(2)艾仆隔江呼其主,余隔江呼静闻,徽人亦呼其侣,各各[相]呼,无一能应。《楚游日记》

(3)是方极畏出豆天花。每十二年逢寅,出豆一番,互相牵染,死者相继。《滇游日记七》

上例⑴中“交相”用在动词“拜”前作状语,“拜”这一动作行为发出的主体为“余”和“杨学师”,即二者既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又为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语义指向双方,意为交替、交相。例(2)中“相”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这一动作行为发出的主体为“艾仆”、“余”、“静闻”、“徽人”等,多方主体均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同时又为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其语义指向多方,意为交替、交相、接连;例⑶中“互相”用在动词“牵染”的前面作状语,意为一个接一个地牵累、传染,根据常识我们可以知道“出豆天花”者不可能二次感染,因此,这里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存在相互“牵染”的动作行为,但是,每一个受事者都可能成为第三个主体的施事者。与表“交互”义不同的是,主体之间彼此对待、互为施受的关系。

(二)语义指向单方(也可以叫偏指)

属于这一小类的情态副词主要有“交”、“相”这2个。例如:

(4)时有游人在玉皇阁者,交呼:“此处险极难阶”《滇游日记七》

(5)惟日夜悬之,而彼反以诟交詈。《粤西游日记四》

(6)马元中、刘北有相继来拜,皆不遇,余往玉工家故也。《滇游日记十》

例(4)中“交”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这一动作行为发出的主体为“游人”,“游人”只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则另有其人,语义指向其中的一方,意为接连、相继。例(5)中“交”用在动词“詈”的前面作状语,结合上下文知道这一动作行为发出的主体为“宝檀、云白二僧”,二者为“詈”这一行为的共同施事者,“余”为“詈”这一行为的受事者,其语义指向其中的一方,意为交替、轮流;例(6)中“相继”用在动词“来”和“拜”的前面作状语,这一动作行为发出的主体为“马元中、刘北有”,二者均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则是“余”,其语义指向单方,意为轮流、接连。

?

三、表共同义

用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相互或共同发出同一动作。可译为“互相”、“共同”、“一起”、“一块儿”“都”等。其语义指向一般都与人相关,也有个别句子语义指向与物相关。

(一)语义指向与人相关

属于这一小类的情态副词主要有“更相”、“相与”这2个。例如:

(1)乃持盖匍匐,路俱滑塍,屡仆屡起,因令追者先趋松柏要留刘,而余同静闻更相跌,更相诟也。《楚游日记》

(2)相与追述所历,始知大龙井正在大溪口,足趾已及,而为僧所阻,亦数也!《游白岳山日记》

例(1)中“更相”出现了两次,语义指向都与人相关,意思都为“一起、一块儿”,但是其语义的具体指向又有区别。第一个“更相”用在动词“跌”的前面作状语,“跌”的受事者为“余同静闻”,第二个“更相”用在动词“诟”的前面作状语,“诟”在这里为“辱骂”义,但绝不是“余同静闻”之间的互相辱骂,结合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辱骂的对象另有其人,因此第二处的“更相诟”中,“余同静闻”为“诟”这一行为的共同施事者;例(2)中“相与”用在动词“追述”的前面作状语,语义指向与人相关,意为“一起、一块儿”,“追述”的行为主体既是施事者又是受事者。

(二)语义指向与物相关

属于这一小类的情态副词只有“相”。例如:

(3)然练城之三江合流,此所之三江分流,虽同南行注洱海,而未尝相入也。《滇游日记八》

例(3)中“相”用在动词“入”的前面作状语,语义指向与物相关,意为“共同”,前面的否定成分“未尝”与“相”一起修饰动词“入”。

另外“相”在具体语境仍可以受“不”修饰组成“不相”一起用来修饰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例如:

(4)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滇游日记二》

四、小 结

根据笔者统计,《徐霞客游记》中“互相”类情态副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相”,“相”不但可以表示双向的交互行为,还可以表示单向的交互行为,且前面可以受“不”修饰组成“不相”一起用来修饰动词或动词性成分。通常情况下,“互相”类情态副词大多表示社会活动的交往方式等,其语义指向动词的主语一般都与人有关,动词一般都用来表示人际活动。《徐霞客游记》作为一部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的旷世佳作,“互相”类情态副词语义指向动词的主语还包括自然景观。例如《江右游日记》中“盖硝石之南,其山皆块石堆簇,南则交互盘错,斩若截堵”,“交互”用在动词“盘错”的前面作状语,“盘错”为盘绕交错的意思,这一动作行为发出的主体即为“块石”。像这样的情态副词表现形式在《徐霞客游记》中还有很多,这也正体现了这篇以描绘中国大好河山的自然景观为主的游记文学的独特之处。

[1]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 张亚军. 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 钱如玉. 情态副词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

[4] 赖先刚. 语言研究论稿[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5] 杨荣祥. 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猜你喜欢

情态游记指向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超市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