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

2014-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费 杨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教育体制也在改革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等学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使各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伦理道德等在这一群体中不断碰撞,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屡见不鲜,对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稳定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及时且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时有效地制定对策,对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社会压力、文化背景、多种价值观并存以及不良的社会现象等。本课题组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总结。

1.社会就业压力。目前,我国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有增无减,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49.11%的受调查大学生认为生活中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压力。

2.多种价值观与文化的碰撞。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东西方文化交互发展、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冲突现象随处可见。高校大学生面对不同于自我拥有的文化背景,以及多种价值观,部分大学生难免处于茫然、疑惑、混乱状态。同时,不良社会风气盛行,使大学生人格弱点浮现,并最终走上心理失衡。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以及父母婚姻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家庭教育方式。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其一,简单粗暴式教育,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孩子缺乏自主意识,或是家长选择错误的沟通方式,如打骂、放任自流等;其二,溺爱式教育,对孩子过分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

2.家庭成员及成员关系。健全的家庭有利于孩子全面的身心发展;反之,留守儿童、不完整的家庭往往会造就孩子心理问题。

3.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一种自卑的心理。容易形成自我封闭与偏激、嫉妒处世态度。在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中,存在炫富现象,在物质生活上进行攀比。不管上述哪种家庭经济情况的学生,最终都会导致心理畸形。

(三)学校因素

1.对学校环境适应问题。大学生活不同于家庭生活或高中生活,集体的居住条件、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使得对大学生自主性要求较高。此外,对新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很难适应。

2.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忽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正确引导。同时,根据本课题组问卷调查的结果,多数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并没有用到实处,学生对于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并不热衷。这些原因都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疏导和解决。

3.学业压力。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构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学习基础知识转向学习专业知识,从依赖封闭型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从传承型转向创造型。部分学生无法掌握在学习中的新角色,从而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

(四)个体因素

1.生理因素。生理外在因素的缺失影响内在心理的形成。高校大学生中生理外在形象异于他人者多处于自卑状态,如身高过高或过低,体重过重,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等。

2.心理发展不成熟。大学生心理不成熟、不稳定,常常表现为对自我认知的偏差,例如自我认识不客观,自我定位不准确等,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或过分的自卑,一味的迎合他人,而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

3.人际关系问题。由于学生间的性格不同,沟通交往具有一定复杂性。同时,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表达自己的勇气,缺少与他人交往能力,从而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进而形成自我封闭状态,与现实世界脱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课题组认为,需建立以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级心理危机干预相互作用的体制。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健全大学生人格,使其最终能够成为健康、合格的社会成员。

(一)社会支持

大学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个小型社会,因此社会风气往往会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获得社会支持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好地状态走向社会。

1.改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目前,我国各方面的发展迅猛,随之社会风气也呈现多种状态,并不少不良风气夹杂其中。因此,我们要继续弘扬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2.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性的就业竞争市场。根据上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就业压力为受调查者的首选。因此,在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进行分配时,应着重考虑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1)各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2)校企合作,开设毕业生招聘专场。

(二)学校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于大学赋予他们的新身份。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产生于大学校园,高校应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题。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大学生拥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其本身会正确对待自身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危机,并能够适时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此,高等学校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到课程计划之中,而且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编写适应大学生特点的教学用书,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以应对多样化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可考虑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在户外,在保证大学生群体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素质拓展训练。

2.建立健全高校心理辅导机构。高校需有独立的心理辅导机构以应对突发的心理问题事件。心理辅导机构应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组成。(1)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大学生入校时对其进行心理普查,掌握每个大学生的心理情况,并为之建立心理档案,按照其心理状况分类,并实时进行更新修改,以此为育人管理和心理调试提供参考。(2)对热点心理问题,举办专题讲座,进行适宜的辅导,可定期开展心理知识问答竞赛,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3)及时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活动。心理辅导机构应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大学生施以重点帮助,对他们进行个别的心理咨询或辅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身产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情绪以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3.对大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仅需要社会支持,更需要学校的帮助以及学生自己的努力。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应重视对制订学习计划的指导与对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是学生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努力学习,在就业市场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活动积极,要充分调动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缓解学习压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能促进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个性化,使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不拘泥在课堂中,进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维护精神和心理的健康和谐。

(三)家庭引导

家庭教育被誉为孩子的第一场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影响深远。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过程中,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发展方面的关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锻炼其应对挫折的能力,并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大学生作为刚步入成年的群体,拥有其独立的判断力,在进行家庭教育引导时,家长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独立思想,或在进行家庭决策时,参考其提出的意见,让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有参与感与自我价值感。

(四)自我完善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对个体自身而言,需积极配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完整的人格;正确全面的认识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积极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正确对待与处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主动向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寻求帮助;大胆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缩小自身能力与理想的差距。

[1] 李大维,张囝囡.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调适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2,(2).

[2] 苏红.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

[3] 王红燕.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对策[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 杜永春,赵成名.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J].科教导刊,2012,1(上).

[5] 苏鹏. 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

[6] 宋歌. 谈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J]. 教育探索,2012,(2).

[7] 程婧,段鑫星.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述评[J]. 平原大学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