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电大双向服务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2014-08-15单庆国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双师基地实训

单庆国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奉化分校,浙江 奉化 315500)

传统的高等学校实训基地是学校在校内或校外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建设的中小规模的实践场所,其功能是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服务对象是学生。这里的县级电大双向服务型实训基地为校外实训基地,是指电大在企业、社区等地建立的比较稳定的实训场所和协作关系,在基地单位为电大学生提高应用性能力服务的同时,电大为基地单位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服务。它是一个新的概念。它的建设是电大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根据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它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本文着重对它的建设进行了探索,意在抛砖引玉。

一、双向服务型实训基地的内涵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内涵主要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双向服务型实训基地的内涵是指硬件设施、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基地功能、运行机制等基地的构成要素。基地的内涵建设就是以服务、效益、特色、质量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一)基地建设的现实意义

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更加强调应用性、职业性和适应性,强调社会实践、实验实训、过程保证和质量保证体系。县级电大双向服务型实训基地建设顺应了这一要求,是电大加强实践教学、寻求校企合作利益契合点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校企联姻、学校与社区合作,促进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有利于工学结合,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有利于发挥电大的服务功能,在基地开展各类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电大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育能力,促进“双师型”的培养,进而推动电大和基地单位的发展。

(二)基地建设的理念

电大双向服务型实训基地建设应改变传统的实训理念,坚持双向服务原则,确立先进的实训理念。一是拓宽受益面。实训工作不再以单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学生受益为目的,而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基地单位员工综合素质,学校、基地单位、学生三方受益为目的;二是改变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不单单是输出方,学校与企业也不再是索取与被索取关系,而是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基地建设,达到双赢的目的;三是把实训工作置于合作办学规划之中。学校不应把学生实习只作为一项教学任务,而应把学生实习作为促进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一个有效载体。

(三)基地建设的特征

本着生产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真实性的原则进行建设,使之具备一般实训基地的特点,并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具备双向服务功能。基地既要具备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服务的实训功能,又要具备为基地单位员工提升综合素质服务的培训功能;二是实训方式要适合成人的特点。电大学生绝大多数为成人在职人员,少数为待业人员,他们有的已经有比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有的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有部分还没有从事过与所学专业相称的工作,显然,适宜于全日制高校学生的实训方式并不适宜于他们。在基地建设中要积极探索适合电大学生,尤其是工科类学生的实训方式,使实训方式适合成人在职人员和职前人员的特点。

二、电大职业技能实训工作的现状

目前,电大采用的实训方式主要有校内模拟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两种,“会计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能较好地完成实训任务;其他专业的学生,有些由学校组织到相关单位参观考察,大多数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种团队式和个体式的校外实习、实训方式已暴露出明显的弊端:

(一)实训场地不足

我校开放教育前十年开设的专业绝大多数是文经类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也是适用于这些专业的。近几年根据社会的需求,新增了“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建筑施工与管理”等工科类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很难落实实训场地。其原因是企业不愿接受学员实习,企业集中精力搞的是经营,孜孜以求的是利润,学生实习不能为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因而,从企业决策层到基层负责人,对学生实习往往是态度冷漠,不屑一顾。

(二)实训师资不强

实训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实践操作能力,即“双师型”教师。我校虽有5位“双师型”教师,但都是计算机专业和会计专业的,没有拥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工科类专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导致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影响实习实训的效益。

(三)实训质量不高

电大集中教学的时间本来就少,到校外集中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就更少,一般一个学期只能安排半天时间,无法安排顶岗实习,很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往往是走过场。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帮助不大。

电大出现实训场地不足、实训师资不足、实训质量不高“三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重视不够。政府重视的是高职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工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这些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电大学生的实训工作还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电大观念陈旧。县级电大从领导到教师还没有转变传统的实训观念,认为实训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没有把为企业服务与实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甚至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实训教学环节是可有可无的。

要改变电大职业实训工作“三不”现状,必须改革传统的实习方式,谋求学校和企业都愿意接受,并能给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带来好处的实习方式,其中双向服务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双向服务型实训基地建设的设想

双向服务型基地的建设重在内涵建设,在规模扩展和布局结构调整的前提下,更注重提升“软实力”,更强调实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双向服务型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大要积极主动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陈述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争取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行业、企业、社区等单位参与电大实训基地建设,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电大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训工作,把实训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落实实训场地,推进合作办学

实训场地是开展实训工作的必要条件,场地建设是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应按照就近、先进、够用要求选择场地,就近:就是尽量选择离电大比较近的单位作为合作单位,在这些单位建设实训场地。电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实训场地的交通要便捷,居住在全县各地的学生到县城是比较方便的,电大一般都在县城,因此选择离电大比较近的单位作为实训基地是比较合适的;先进:工科类基地单位在本地同类行业中应是比较领先的,最好是龙头企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实训场地的设施设备在同类车间中达到先进水平,使学生的实训具有前瞻性,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运用先进设备操作的技能;够用:场地规模既能满足电大学生实训的需要,又能满足基地单位员工继续教育的需要,既要有实训车间,又要有面授教室,既要有实训需要的设施设备,又要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

众所周知,由于企业不愿意承担电大实训责任和义务,落实工科类实训场地是一项比较难的工作。根据我校实践情况,破解难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合作办学、送教上门、进企业办班。宁波锐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位于我市城区东南 5公里的尚田镇,在职员工1000多名,主要产品是汽车底盘转向系列总成,年生产总值达3亿人民币,是我市汽动元件制造业的骨干企业。2012年春季,该公司为了打造学习型企业,提升员工的学历层次,决定与我校合作培养本、专科学生。合作采用“定单式培养”方式,由企业确定学习专业、组织生源、负责学员的学习费用、提供学习场所;我校优惠部分学费、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实施、学籍管理、选派优秀教师到公司授课。首次合作招收学员 72名(95%学员为新市民),专业为开放教育专科“数控技术”和“物流管理”。此举,得到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文卫副市长出席开班典礼并讲话,奉化日报、奉化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我校以此为契机,和公司领导商谈建立实训基地事宜,得到了他们大力支持,2012年5月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明确该公司为我校“数控技术”、机械类专业实训基地,公司把原来的一个生产车间确定为实训车间,新建了80座多功能教室,教室内安装了一个多媒体投影仪和40台电脑。实训车间供电大学生实习,多功能教室用于公司电大学员集中面授、自学以及公司员工继续教育,由我校教学副校长和公司人事处副处长具体负责实训基地工作,至今我校教师已在该公司集中面授228课时,举办了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等5期非学历培训,公司为我校两季学生提供了实训场所和指导,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实训指导教师

培养优秀的实训指导教师是基地内涵建设的关键。要求实训指导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讲解、示范、指导具体的实训操作。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途径:一是大力培养“双师型”。对于电大正式在编教师要求他们向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转型。学校应尽快建立长效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是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统筹安排“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其次是经费保障。学校设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实外出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奖励等经费;再次是目标管理。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合理确定任务结构,专兼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培养进度,量化细化工作标准,层层落实培养责任,有效激发全体教师的内在积极性;第四是约束机制。以双职称评定为导向,以效绩考核为手段,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时刻保持适度的外在压力,以压力产生动力,提高教师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加速向“双师型”转型。同时规定“双师型”教师的职责,明确“双师型”教师在教育教学、指导实习、实训和科研、项目开发中的任务,要求中青年“双师型”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促使“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聘请企业技能骨干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在基地单位招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等高职称、高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为电大兼职教师,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三是确定优秀学生为实训指导教师。电大学生中有的本来就是企业的技术骨干,请他们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不仅能解决目前实训指导教师缺乏的问题,而且以学生带学生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有利于互帮互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成就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新电大实训方式,构建成人实训模式

目前,全日制高校学生的实训组织形式有团队式和个体式两种,前者由学校统一安排,组建实习小组,确定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后者则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聘请指导教师,两者都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顶岗实习等方式完成实训任务。电大学生大多数为在职学生,无法安排团队式实训。电大采用的是个体式实践方式,由学生到相应单位进行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以社会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作为衡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依据。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有好处的,但对提高学生尤其是工科类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帮助不大。为顺应国家开放大学对人才应用性、职业性、适应性方面的要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电大的实训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目标,必须对现在的实践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探索适合成人学生特点的实训方式,采用融入式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融入式实训方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电大学生融入到实训基地,作为基地一员参与基地相关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实训任务。例如,我校2012年春、秋两季共招收数控技术、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91人,其中58人为我校工科类专业实训基地——宁波锐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职工,19人为其他企业职工,14人为待岗人员,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融入方式。基地单位58名学生中9名是技术人员、熟练工人,49名是新招收的工人,实训对象主要是49名新工人,采用边工作边实训的办法,指导教师定期对他们进行指导;经学校与企业沟通,把14名待岗人员招收为基地临时工,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间基地每个月发给学生 1000元生活补贴,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师傅,试用期结束后,由双方商定是否续聘。现14名待岗人员中已有11名成为了该公司正式员工;对其他企业的19名学生,作为基地钟点工参加实训。每周半天(或一个晚上)到基地工作,基地付给学生一定报酬,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这些学生通过实训,不但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可增加一定收入,这种实训方式受到了他们欢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荒问题,企业也是乐意的。

(四)探索运行机制,健全管理制度

电大要主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通过对社会需求、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大纲设置等教学链结构的重审与研究,制定实训规划和制度,把实训工作纳入到合作办学规划之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由政府出台行业建设实训基地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职业实训,并由相关部门加以指导和监督;建立比较科学、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训实施有效的评价,进而提高实训质量。

我校经过几年实践,形成的基地运行方式是:“政府主导、电大主体、多方联合”。“政府主导”指政府行为导向机制,市教育局在基地建设中起指导和引导作用,为基地建设提供政策、制度、组织和经费保障,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如:2009年底市教育局落实了“奉化电大力邦社区新市民学习支持服务基地”建设经费50万元(财经拨款20万元、电大自筹30万元),确定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任基地管委会主任,做好与西坞街道沟通、基地运作的统筹与协调工作;基地的建设与实施工作以“电大为主”。我校负责基地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基地师资的培训、培训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实施等基地运作的主要工作,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学历教学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多方联合”指电大与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电大与力邦社区、西坞街道成人学校、社区周边企业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整合这些单位的人力、信息、管理等资源,共同来为新市民服务。

双向服务型实训基地的管理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课程管理等多个方面,管理制度是基地有序、高效运作的基础。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基地的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程、质量管理标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等内容,不同的基地还应根据其特点制订相应的管理细则。例如:我校根据外来务工员集居区的特点,在“奉化电大力邦社区新市民学习支持服务基地”制订了《基地管理人员聘任制度》《上门帮学制度》《导师制度》等人员管理制度,规定了电脑房建设和管理经费、教学资源开发经费,基地师资培训经费,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学生奖励经费使用细则等经费管理制度,电脑房使用、维护规程等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五)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学声誉

双向服务型实训基地最主要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职业实训功能,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服务。以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为落脚点,根据成人业余学生特点,明确学校、基地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建设高标准的实训场所,建立、健全基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落实机构、人员,明确职责,确保基地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二是继续教育功能,为基地单位员工提升综合素质服务。以和谐社会、学习型企业建设为目标,根据基地单位特点,明确继续教育项目,建设能满足基地单位员工需要的学历继续教育集中面授和非学历培训场所,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以保证基地继续教育功能的实现。要尽最大努力,拓展技能考证、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服务功能,为其他社会人员服务。例如:奉化市力邦社区位于县城东7公里,社区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居民2800多人,是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样板,也为全国同类城市所瞩目,被誉为“力邦模式”。为帮助社区居民提高综合素质,我校于2010年初开始建设的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后续项目—“奉化电大力邦社区新市民学习支持服务基地”,经过几年努力,一个组织机构健全(基地管委会全面负责基地的建设和实施,下设学习部和培训部)、管理人员齐备(有12位管理人员)、硬件设施完善(力邦社区将原来一间 60平方米的小食堂改造成 50座多功能电脑房,电脑房内网络设施设备完备)、教学资源丰富(基地能共享上级电大学历教育资源,自建了实用技能培训类、生活品位类等非学历培训资源)的综合性基地已经建成。基地建成运行以来显示了它强大的功能。一是助学功能。基地为新市民参加学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参加学历进修,调动了他们参加学历进修的积极性,社区居民报读电大人数逐年递增,现有在校生161人;二是培训功能。我校与社区一起,积极开发培训项目,努力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充实培训内容,非学历培训能力和效果都有显著提高。近两年来,在基地举办了青春期健康教育、奉化方言等22个培训班,去年培训达1566人次,年递增约14%;三是实训功能。作为我校“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人口与家庭”等管理类专业的实训基地,至今已有190多位学员在该基地完成了实训任务。此外,我们还把力邦社区作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合作交流的平台,和社区一起举办了由电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的乒乓球、羽网球比赛等联谊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基地的成功建设和有效运行,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声誉。

[1] 王召鹏,徐通泉.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

[2] 张翔. 强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途径[J]. 机械职业教育,2012,(9).

[3] 黄志敏,徐捷. 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训机制探索[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8).

猜你喜欢

双师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