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学习中主体性教学法的步骤和训练

2014-08-15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练琴指尖音色

李 伟

(西北民族大学 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众所周知,钢琴学习需要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主体性的教育观念,还应具备优秀的音乐专业素质以及对文学、美术、戏剧等相关学科的涉猎和修养。对音乐的本质掌握的越多、越深邃、越透彻,就越有助于教师掌握音乐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而利用这些特殊规律找到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生如何获得科学的练琴方法?简单地说,练琴是围绕着声音感受来训练的,所谓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归根结底,练琴时,要具体到每一个音符,要踏踏实实地感受音色与触键。

一、听觉训练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学琴伊始,就对自己弹出的音符充耳不闻,只是忙于双手手指的技巧运动。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只要学生不用耳朵去听,再美好的愿望也无法实现。

这说明听觉训练在钢琴学习中至关重要,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在听觉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辨别准确无误的音高、纹丝不差的音值、恰如其分的音量……然后从音准训练、节奏训练、乐句划分和听觉的综合训练等方面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这样才能在弹奏过程中准确表达,使音乐形象生动完美,更富表现力。耳朵的任务是辨别所听到的乐音与谱面是否完全吻合,并不断以听到的效果来帮助大脑对手指发出调整的指令。

如何使学生获得对自然和音乐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听,无疑是使学生接近音乐作品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不管你想听还是不想听,有些声音会钻进你的耳朵里。这说明只要有声响就能听见。对于音乐的学习,光听见是毫无用处的。在钢琴的学习中,你要训练自己主动去感受、辨别、捕捉每一个声音。不是无意识地参与,下意识地弹奏,而是有意识地积累对声音的感受,积累耳朵的感受、手指的感受,培养学生主动听觉感受的能力。

二、慢速练琴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每天的练琴都要从分手慢练开始,弹每个音之前,学生都要尽量想好后再弹,弹之前,指法、音位、音高应该早就想好了。需要什么样的音色、怎么触键、什么力度……心脑手耳都要提前想好。换言之,意识要先到位,而不能让手走在思想的前面。因此,弹琴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准备。

弹奏声音的好坏,取决于你的听觉。不要同时进行识谱、找音位、弹奏,在学习中,应把学琴的难点分解到听音、视唱、乐理、练琴等部分中,这样相对降低学琴难度,利于掌握。识谱是从眼睛的角度去解决对乐谱的认识;视唱是内心对旋律的认识,再用耳朵去辨识。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听觉习惯。感受声音,感受的是声音的音质、音高、节奏、语气、旋律、和声等。

慢练是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再积累声音的感受,慢才来得及想,来得及听,练琴才能事半功倍。千万不要等到作品都弹熟了再来做这些事情,这时的弹奏已成了下意识的手的惯性,想改变什么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在慢练中认认真真地听,久而久之,声音就会发生质变,坚持下去,就会不一样,感受就越清晰,手指就会更明确在做什么。慢下来,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去找音色、找力度,使手指的机能得到提高。

三、高抬指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音乐作为一门技术性极强的艺术,音乐的情感表现从来都不可能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手段,音乐对人的情感陶冶等诸多教育意义事实上都是在对技术的不断锤炼中获得的。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在训练技能技巧的时候都能将学生的主体能力引发和带动得那样充分、有效。因此,教师驾驭技能教学的方法与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弹钢琴,需要一副“智慧”的手指,就是大脑能否绑在手指上,而要想手指有“智慧”,就要让手指有“架子”,所以解决手的支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不好音,声音垮都是“架子”出了问题。用“掌控”这个词来描述弹钢琴的手最为确切。

高抬指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训练手段,但它并非是演奏的方法。高抬指的要点就在于手掌的“架子”要“挺”,哪个手指弹就抬哪个指头,不要满把抬,抬不独立,就弹不独立。其局限性在于容易造成胳膊和手腕的紧张,音色也易发干。可是,如果高抬指结合声音的感受,结合听来训练,声音的品质就不一样了。通过训练,学生的手指获得了独立性,即便是将来演奏时,贴着键快速地跑动也能发出很好的、有力度的声音。只要学生学会了支撑,就会发出有质量的声音,哪怕是柔和的声音,也会放射出力度的光泽。这就是通过稳定取得了技术的能力。这就是“架子”挺的价值。

弹琴,永远是一种用力状态。从这个意义来说,它没有紧张、也没有放松。非要说放松,那就是把多余的紧张放松了,这有点像踩刹车,车停下来,发动机却没有停止工作。放松是针对僵硬来说的,声音既不是僵硬的、干枯的,也不是松垮虚弱的,而是明亮、饱满、通透、柔和而结实的。音乐要有筋骨,还要有弹性、韧性,不能松垮掉,就像每个手指指尖用力都是掌关节来带动,并与胳膊的力量配合起来,贴着键,将重量送下去,无论快下键,抑或慢下键都是如此。这是弹奏钢琴的一些基本的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四、第一指关节的训练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决定音色的关键因素是第一指关节。首先,要把掌关节带动第一指关节用力作为一个长期的训练任务。很多人都在用手指弹琴,殊不知用手指弹琴和用手指尖弹琴有本质的区别。手指弹琴声音的随意性大,容易乱撞、乱碰,声音容易发散。弹奏时第一指关节要“抠”住,指尖就像鹰的爪。训练第一关节的主动性、主导性,使第一关节更挺、更灵敏,更加强调指尖那种特殊的感觉,它宛如决定味觉的舌尖一样。

其次,还要考虑指尖下键的速度和角度。下键快,可产生强、亮、硬的音色;下键慢可产生弱、软、暗的音色。而下键速度的快慢所产生的音色完全要靠耳朵来调整,要像做科学实验那样去一个音一个音地实验、感受,捕捉自己想要的声音,从而积累发音的经验。

下键的力量既有横向转移的力量,同时还有纵向的送入,它是两种力量同时工作、相互对抗平衡的结果。指尖横向的连接使钢琴更加能“歌唱”,可以称之为器乐的声乐化;指尖纵向送入的力量使声音更加集中、声音的密度更大,反应出来的音色就会通透,明亮中透着柔和的光晕,仿佛声音被空气包围着一样。

五、指尖能动力训练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敏感的听觉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演奏者所进行的一切努力,都是在审美的听觉监控下进行的。它要检验在大脑支配下手指触摸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是否发出作品所要表达的音色和意境。

因钢琴本身的结构及发音的特点,决定了钢琴这种乐器的特殊性在于演奏时,要将一个一个的音连接起来,才能做出变化。所以,这便向听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唱养心,弹养手。音乐有一种行进的方向,旋律线条在进行着有倾向性和方向点的演奏时,要根据其走向,注意表情、性格敏感而微妙的变化。前提是已经用指尖找到了每个声音,接下来,就要去搭桥造路。无疑歌唱会指引道路,有一个清晰的线条指引着,一个音弹完以后,马上准备下一个音,不要松懈,要在唱中感受音程之间的高度。音与音之间怎么自然地连接,句与句间如何无痕迹地衔接?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是长句子、还是短句子,你怎么发展它,句子怎么往前走,要调动自己的意识和愿望,想怎么说,想怎么连接、它有什么样的脉搏,怎么呼吸,音与音之间,不管是断抑或连,一定是一个发展延伸。这是由它的本质所决定的,只不过是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来延伸罢了。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闪亮的生命,要用敏感的指尖来准确、生动地表达。

六、内心听觉的培养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人的音乐能力,正是在聆听音乐的引导中被唤醒。发展音乐听觉是发展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要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音乐听觉训练,用耳朵唤醒自己内心的愿望。音乐教育归根结底是审美教育,对美的感知和理解都要从听觉入手,并贯穿始终。通过演奏钢琴的实践活动去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弹琴不是随随便便的事,你要让别人听见你心里的话,诉说你内心的愿望,甚至是心里的秘密,你內心的丰富情感都透过琴声表达出来。在表达中,你会发现自己会不断认识自己,修正自己,进行美丑的选择,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

音符是死的,音乐不能自己展示自己的美,要去解读音乐,我们不是弹奏那些音乐知识,而是感受音的高度、语气,它带领你去寻找,把每一个音符都转换成你的音色。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闪亮的生命,要用心安静地把它从容地歌唱出来。音乐是一种抽象思维,只有专注才能感受得到。

综上所述,要在钢琴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耳和手的联动,使钢琴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练琴指尖音色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练琴记
乐乐姐姐热线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指尖童话
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