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尾寒羊蒺藜感光过敏的诊治

2014-08-15宗泽君

中国兽医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蒺藜小尾寒羊患部

宗泽君,陈 雷

(1.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024031;2.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业局,内蒙古巴林右旗025150)

羊感光过敏是由某种光能剂随同饲草料进入体内,经血液循环到达皮肤,在日光照射下,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特征是羊的无色素皮肤部分发生皮炎或过敏性红斑,出现神经症状。本病虽死亡率不高,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大批死亡。现将一起小尾寒羊采食蒺藜感光过敏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3年6月初,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一户牧民在草原放牧的326只小尾寒羊陆续发生眼睑、耳、阴部、脸部和口唇等部水肿症状,发病羊只不安、蹭痒。先后发病147只,发病率45.09%。现场查看发现:由于当地春季严重干旱少雨,放牧场上除了大量的蒺藜生长外,几乎没有其他可采食的植物,并且蒺藜叶片背面布满了蚜虫。

2 临床症状

症状较轻的病羊,最初在阳光照射到的皮肤部位出现充血、肿胀,继之变为红斑性疹块和硬性肿胀,病羊疼痛奇痒,摇头擦痒,用蹄踢蹴患部。中午强光照射后症状加重,早晚减轻。发病严重的羊只两耳肿大、下垂,耳肥厚水肿,眼睑及面部肿胀明显,皮肤紧张,口唇增厚影响采食。病羊表现为羞明流泪、鼻孔缩小,呼吸加快,采食困难,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离群,个别病羊反刍停止。有的伴发口炎、结膜炎等,有的出现兴奋。针刺患部流出浅黄色胶水样渗出液。因奇痒擦破皮后流出黄色液体,干固结痴,痂下化脓致皮肤坏死。病羊痊愈后耳尖断掉,眼、鼻、唇周围形成无毛的瘢痕。

3 诊断

3.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羊在放牧场采食大量蒺藜,并同时吞进蚜虫后发病的情况,可做出病性诊断。

3.2 羊痒螨病虽然有皮肤瘙痒症状,秋末、冬季和早春为高发期,且现场刮取病变与健康部皮肤镜检,未见有螨虫,据此排除羊痒螨病。

4 治疗措施

4.1 立即停止在有大量蒺藜生长和寄生蚜虫的草场上放牧。

4.2 减少阳光照射,将病羊置于阴凉的圈舍中饲喂,放牧时早出早归,晚出晚归,中午多休息,避开强烈阳光照射,归牧时把羊只置于阴凉地方休息。

4.3 病羊在避光处隔离治疗,治疗原则为消炎、抗过敏、解毒,肌肉或静脉注射与患部涂药及内服轻泻剂相结合。肌肉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50mg,1次/d;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μg,安痛定5mL,地塞米松5mg,1次性肌肉注射,2次/d;维生素C 5mL,肌肉注射,2次/d;石蜡油100mL,人工盐50 g,灌服,1次/d;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患处,再用氟美松软膏,2次/d。重症病例用强心药物,同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0mL,1次/d,0.1%肾上腺素1mL,肌肉注射。

5 小结与讨论

5.1 由于诊治及时,未发生死亡。羊群经过治疗和改善放牧管理条件,2~3 d控制了发病。症状轻的1~3 d症状消失,较重的1周左右恢复健康。

5.2 赤峰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春季干旱少雨,在草原上一些放牧场放牧的羊只只能采食抗旱性强的蒺藜,特别是有大量蚜虫寄生时更易发生本病。结合本病例发生特点、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草场有致病草种存在,确诊为小尾寒羊感光过敏。

5.3 今年阿鲁科尔沁旗春旱严重,大部分牧场中耐旱性强的蒺藜秧大面积生长,并在其叶片背面寄生了大量的蚜虫,放牧时羊只单一采食了蒺藜秧的同时也吞进了蚜虫。本地区6月份气温较高,发病的小尾寒羊群刚刚剪毛,裸露的皮肤经强光照射,反应敏感。

5.4 羊只采食蒺藜被后,在体内代谢产生叶绿胆紫素,由于同时采食蚜虫中毒致肝功能障碍或胆管闭塞时,叶绿胆紫素与胆色素一起进人血液循环到达皮肤,在阳光照射下积聚光能,损坏血管壁,致使皮肤发生疹块或肿胀性皮炎。

5.5 避免在有大量蒺藜生长的牧场放牧,羊群发病后宜选夜间或早晚放牧,及时准确的诊断,合理用药,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猜你喜欢

蒺藜小尾寒羊患部
防控家兔疥癣病验方20例
蒺藜的本草学考证
又被蒺藜扎了
小尾寒羊什么季节配种最好
夏天热卖
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繁育生产性能分析
东弗里生羊、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羔羊肌肉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大黄治疗银屑病
小尾寒羊饲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