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政对联:公堂之上的警醒

2014-08-14蔡诗安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6期
关键词:为官者知府楹联

蔡诗安

在我国古代,许多为官者喜以楹联拒贿自律,表明自己廉洁从政的决心。他们将自撰的廉政楹联或贴于大门之上,或挂于公堂之中,作为警示语、座右铭,用来警己警人,拒贿防贪,防微杜渐,勤政为民。古人的这类廉政楹联,不失为中华楹联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今天读来,仍受教益。

据史料记载,明代户部右侍郎张津(?-1518),任福建南安知府时,撰联于城内谯楼之上: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此联表明了他对拒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他能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实属难能可贵。

明代李廷机(1542-1616)官至礼部尚书,他曾撰联警己警人:

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

其意是为官者应是其人品,而不是他的官职使他受到社会尊重。

明代吏部尚书王恕(1416-1508),为官清廉,任人唯贤,曾撰联悬于吏部大堂: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馈遗”“ 苞苴”皆指贿赂,此联提醒人们,不可行贿买官卖官。王恕本人也以此为诫,身体力行,受到好评。

清康熙年间进士武承谟上任无锡知府之日,就在官衙门前贴了副对联:

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此联表明了他为官清廉,不贪不占,“真正公平”“法所必严”的决心。

清代的潘先珍(生卒年不详),任莲溪(位于四川省)县令时,在县衙三堂题有一联:

扪心自惭兴利少;

极目只觉旷官多。

他扪心自问,感到惭愧的是为民兴利的官吏太少;而不为民办事的官吏又太多,以此警戒自己不做旷官。徐士林(1684-1741)于康熙年间,在山东任臬司(省级司法最高长官,似今省高院院长)时,自题一联于大堂之上:

看阶前草青苔绿无非生意;听墙外鸦啼鹊嗓恐有冤魂。看到院里草木青绿,要想到百姓生活是否安定;听到墙外鸦鹊啼叫,要想到是否有错案冤狱。其自警之心,令人佩服。清代的许多衙署还普遍流行这样一副对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本;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此联道出了贪利是贪,贪求名声也是贪,不可为图浮华虚名忘了从政之本;要保持廉洁,需从勤俭入手,要求别人勤俭,自己不勤俭,不是真正的勤俭。为官者要品行端正,保持节操才是根本。

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曾自题一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鲜明地昭示出林则徐虚怀若谷,“无欲则刚”之崇高精神境界。

此外,民间还有不少如“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以及“廉吏无宦乐,达人不折腰”这类格言联,也颇值得品读与镜鉴。endprint

猜你喜欢

为官者知府楹联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济公传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楹联雅味
从儒家政治文化中观为官之德
为官者的“从头到脚”
为官者交友的基本常识
远处识人
老子的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