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周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2014-08-10孙伟斌

山西建筑 2014年34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哈尔滨市村落

庞 颖 王 宁 孙伟斌*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哈尔滨市周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庞 颖 王 宁 孙伟斌*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通过对哈尔滨市周边金星村、叶家窝铺和韩祯窝堡三个村庄现状的重点调查和分析,从景观格局、住宅风貌、公共空间和绿化景观等方面提出规划设计要点,以期为北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解决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1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的重要性

1.1 新农村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今我国的重要任务。其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农村建设提升到了政治的高度,也又一次推入了人们的视野。

1.2 乡村景观的内涵和范畴

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区域[1]。乡村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自然景观包括其自然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结构、自然群落等。主要体现在广袤的农田、成片的果园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包括聚落特点、人文特色等。主要体现在整体格局、建筑风貌、场地空间、绿化覆盖率等方面。

本文主要从人文景观规划设计介入,力求以保护大量优质耕地不被侵占,提高农转非土地利用率,以打造乡村合理景观格局为重点[2]。

1.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乡村景观的内涵决定了其必要性。首先,乡村景观涵盖了乡村风光和乡村生活,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是人居环境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乡村环境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次,乡村景观面貌、格局和乡土特色的合理规划不仅服务于本地居民,也能吸引部分对乡村自然风光向往的城市人口,为促进地方经济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意义。最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地矛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合理化[3]。

2 哈尔滨市周边乡村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乡村整体布局杂乱,景观破碎化严重

哈尔滨市地形平坦,村庄多以组团型和集中型为主。多数村庄功能布局混乱,没有明确的功能划分,交通单一且无主次之分。哈尔滨周边乡村建筑较为密集,随意性强。叶家窝堡部分住房随意摆放,对整体景观布局的营造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 建筑缺少统一风貌

村庄中建筑在年代、体量、功能、色彩、质地和外立面等都存在较大差异(见图1)。乡村建筑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个人的经济好坏对其房屋形态有直接的影响,从而造成建筑之间规模体量的强烈对比和不协调。经济较好的村户,体量较大,样式新颖,有的甚至在装饰上也有特别要求。而经济困难村户,多为老旧平房,外形简单且功能单一,空间也严重缺失。调查发现,虽然个别示范村在外立面和颜色上进行了统一,但依然无法改变本质区别。

2.3 公共空间严重缺失

哈尔滨市在乡村形成之初,大多缺少对公共空间的考究和营造。调查发现,金星村经济条件尚好的村落有小面积集聚场所,其他村落基本没有公共空间。村内杂货店门口几乎是各个村落集聚的唯一场所。村内公共空地荒废,杂草丛生,缺乏基础设施和美感,大多公共用地上还用来堆放玉米、秸秆等杂物(见图2)。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大大损害了乡村景观的整体风貌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村落入口处都没有具有代表性的绿化景观。

2.4 绿化总体水平低,缺乏系统性

乡村绿化景观主要体现在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宅旁绿化及公共空间绿化等方面。哈尔滨市周边乡村道路两旁不乏绿色,但大都没有形成对外体系,品种凌乱单一,缺少层次感。村内部分庭院种植自给自足的瓜果蔬菜,但依旧有不少庭院堆放杂物,产生难闻气味。重点调查的三个村庄房前屋后都有少量绿化,但由于是自发行为,花草树木或瓜果蔬菜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统一景观(见图3)。

2.5 生产生活缺乏统一规划,人居环境有待改善

韩祯窝铺等村庄部分农户饲养家畜。数量少的在后院放养,气味难闻;数量形成规模的,缺少放养场地,粪便难以处理。多数村庄垃圾裸露在外,影响整体环境。同时,基础设施不完备,污水排放、公厕、照明设施等尚有待完善(见图4)。

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3.1 生态平衡原则

与城市景观相比,乡村景观与自然关系更加密切。在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生态模式下,哈尔滨地域平坦,缺少自然屏蔽,村落的扩张更加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所以维护其乡村自然基质的稳定性、坚持生态平衡就成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前提。

3.2 因地制宜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尊重各个村落乡土特色。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是乡村城市化,而是乡村合理化。每个村落都具有独特个性,要避免地区内一个示范村,然后其他完全复制化。

3.3 以人为本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应更多的考虑使用人群的特殊性。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发挥景观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体现人文情怀[4]。要维护乡村传统的生活格局,密切的邻里关系,保持其家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4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方法

4.1 加强公共空间布局,打造宜居乡村生活

与城市相比,乡村居民户外活动种类较单一。村落公共空间分类大致分为两种:生产性空间和生活性空间。乡村人口多以农业种植和务工为主,生产性空间的主要活动为农作物的晾晒和储藏。地点可统一布置在村庄外围,根据各户产量划分。自采暖用的秸秆可在宅旁加设空间,以矮墙围合并利用绿化作屏障遮挡。

生活性空间以休闲集散为主。乡村居民对于集体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健身、文娱和民俗活动等都需要适当的场所。哈尔滨市地处中国东北部,冬日严寒,其集散空间既要考虑外部空间,也要提供室内场所。具体措施为:

1)在村内开阔的地带设置集散广场,提供充足照明和相应景观设施。在材料的使用上和形态的塑造上要体现当地文化特色;2)利用村内的可修葺的废弃房屋作为室内活动场所,如棋牌室、乒乓球室、小型图书室及会议室等;3)整理村内零散荒废小空间,进行合理设计。添加石凳石桌或小型儿童游乐设施等,为村民提供一个夏季遮荫避暑的休闲场所。

4.2 建立绿化体系,形成“点成景、线成廊、面成林”的绿化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其整体性和连续性[5]。乡村景观尤其要调动村民的自发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护成片树林和经济性果树的生长环境;2)哈尔滨周边村落主要道路一般为4.5 m~6 m,道路两旁可根据条件适当拓宽,以乔木为主,配置灌木和地被植物。较为狭窄的路段可以只栽种灌木和地被植物。道路绿化应形成环状绿带;3)积极调动居住村民的主动性,宅前屋后种植小型乔木或者地被植物。庭院绿化以自给自足的经济作物为主,适当配以绿化景观;4)小型公共空间利用各类植物进行合理的空间围合,营造私密感强的静态空间,配以园林建筑小品等,构成村内景观节点。

4.3 统一更新住宅形式,体现乡土特色风貌

统一建筑风格,是体现乡村特色风貌最直接的手段。首先,整理村内各个建筑情况,确定保留建筑和废弃建筑,对废弃建筑进行改造和拆除。其次,对于保留建筑更新。哈尔滨地势平坦,总体开阔无遮挡,建筑体量上不宜多于两层,天际线可适当有变化。最后,在建筑色彩上应确立相应的主色调,哈尔滨市周边地区乡村可选取如灰白、砖红和土黄等。

4.4 生产生活科学分区,营造舒适人居环境

哈尔滨市周边大多村落都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业。可引入牧业小区的概念,更新土地使用模式,将生产和生活明确分区。对于牲畜粪便技术介入,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增加经济的收入。

5 结语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乡村景观的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等特征为乡村景观规划理论的构建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东北地区,气候特征明显,历史文脉广泛,地方文化特色亟需保护和深入挖掘。在东北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地制宜,为北方乡村景观规划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贡献力量。

[1] 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56.

[2] 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3] 莫妮娜.从环境行为学探讨新农村人居环境与乡土景观的协调发展[J].软科学,2009(8):101-103.

[4]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 张 斌,高 翅.着眼于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区域性景观规划浅见[J].规划师,2002,18(4):58-60.

[6] 吴俏瑶.农村集中居住社区规划中村落空间的传承和发展[J].山西建筑,2013,39(19):3-4.

Study on th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Harbin fringe

PANG Ying WANG Ning SUN Wei-bin*

(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three villages in Harbin which is Jinxing village, Yejia village and Hanzhen villa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in landscape pattern, architecture style, public space and green landscape, etc., so as that we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olve various problems for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norther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1009-6825(2014)34-0018-03

2014-09-21

庞 颖(1973- ),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王 宁(1989- ),女,在读硕士

孙伟斌(1973- ),男,副教授

TU983

A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哈尔滨市村落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