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商业街道路规划设计的人性化构想

2014-08-10向海漫苏晓毅

山西建筑 2014年34期
关键词:人车商业街行人

向海漫 苏晓毅*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传统商业街道路规划设计的人性化构想

向海漫 苏晓毅*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分析了现行城市商业街道路交通的构成形式,提出了一种人车共存的商业街道路设计构想,结合人车共存道路在商业街中的适用原则,对人车共存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以解决传统的商业街道路交通规划中的动静态交通问题。

商业街,人车共存,道路,规划,交通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好转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的到来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生活工作中的便利,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交通拥堵、泊车困难、环境污染、车祸增多等等。人,作为城市交通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也在时时刻刻参与着城市交通的运作。在现代城市中如何实现人车和谐共处已经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而传统商业街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和城市商业中心,它的交通的组织直接关系到城市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舒适度的问题,本文从传统商业街交通的现状入手,对现代人车共存的商业街交通设计模式进行了探讨。

1 现行城市商业街道路交通理论分析

商业街的道路系统关系着城市商业区的便捷性、可达性、经济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不同的城市中的商业街道路也会因地制宜的划分成不同的形式,以下从两个方面对现行城市商业街的道路交通进行分类。

1.1 按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的构成形式分类

1)混行形式(见图1)。步行道路与车行道路共同存在于一个平面内,为相互平行的形式,道路设施一致令步行者与车辆拥有相同的道路体验,这种交通形式造价较低,但行人安全性较差,若无交通管制车辆随意停靠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和混乱。

2)交叉形式(见图2)。步行道路与车行道路有各自独立的交通系统,车辆与行人有各自不同的道路体验,只有在道路交叉处才有冲突,这种交通形式的行人步行安全性较高,行人步行比较自由,缺点是车行交通受到约束,商业街中的车行生活道路受到制约,且仓储用地变得尤为重要。

3)分行形式(见图3)。步行道路与车行道路完全分离,相互处于平行的形式,中间由隔离带构成,车辆与行人拥有不同的道路体验,行人步行安全性非常高,车辆交通可达性较高,但车行道失去了行人,使道路失去了活力,行人需要到特定的地点才能穿越街道,并且由于车行道仅供车辆出入,无法控制车速。

4)架高步行街道与地下步行街道(见图4)。步行道路与车行道路完全分离,车辆与行人具有完全不同的环境体验,行人安全性高,车辆交通可达性高,但造价高,且不适合形成大规模的商业街。

1.2 以人车关系来分类

1)完全分离式:将人车完全分离到两个道路,车辆不允许行驶到步行街区上,行人也只有在路口位置能够步行到机动车道上。一般采取两种分离方式:平面分离与垂直分离。平面分离即除了消防救灾车辆以外的其他车辆禁止驶入步行街道内部,实现人车在平面上处于两个不同的区间。垂直分离即搭建高架桥与地下步行街道,让人与车在立面上分离在两个不同区间。

2)半分离式:在一定的时间段(例如日间的上下班期间与节假日期间)或者是局部地段进行限制车辆进出的措施,其他时间则允许车辆正常出入。

3)公共交通转运式:即允许公交车、悬挂列车等公共交通进入街道,并在街道内设置专门的停靠点,供公共交通能够进入以便转运行人,此设计要注意的是合理安排公共交通站点及公共交通的路线,要做到仅允许公共交通驶入,其他车辆禁止入内。

4)缩小机动车道、拓宽人行区域:通过缩减车行道的数量来拓宽人行区域的幅面,仍然采用人车分行的形式,但由于人行道幅面的大幅扩大,街道的美观会有所提升,人行区域的景观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并且由于车行道的减少使得一部分车辆不得不选择从其他道路行驶,从而也减少了车流量。

2 人车共存的商业街道路设计构想

2.1 人车共存的起源及定义

1970 年荷兰德尔福特(Delft)地区的居民为防止汽车对生活环境的入侵,在自家门口设置花坛、铺设地砖、种植树木,以减少通过性车辆的穿越,任何不得不进入居住区的外来车辆也必须减速行驶。这种做法得到了荷兰政府的认可。所谓“人车共存道路”指“在不威胁行人、自行车的通行及沿街住户生活行动的范围内,允许汽车通行的道路”。它强调人的活动在居住区的优先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住区精神,这种道路系统更加强调人性化的环境设计,认为人车不应是对立的,而应是共存的,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使街道重新恢复生机。这一类型探讨了小汽车使用和行人步行及逗留之间冲突的解决方法,其手段不是交通分流,而是重新设计街道,使两种行为得以共存,认为使各种类型的道路使用者都能公平的使用道路进行活动是改善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人车共存道路最先被运用于居住区中,经过实践证明,只要城市过境交通和与住区无关车辆不进入住区内部,并对道路的设施采用多弯线形、缩小车行宽度、不同的路面铺砌、路障、驼峰以及各种交通管制手段等技术措施,人行和车行是完全可以合道共存的[1]。

2.2 人车共存道路在商业街中的适用原则

人车共存道路描绘了一幅人、车、路共同和谐活动于一个空间的场景,商业街作为城市交通中的特殊性道路,一直是城市道路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将传统商业街的道路设计成人车共存的道路形式是在人车共存道路应用于居住区之后的一个大胆的设想,但并不是所有的商业街都适合改造成人车共存道路。车行交通量不大但人行交通量特别大,临街干道,不以穿越交通为主的商业街最适合设计为人车共存道路,从道路分级的范畴讲,人车共存道路适用于城市道路中的支路。从商业街的位置来说,人车共存道路更加适合于处于城市次中心的商业区,而非处于城市正中心,不仅担负着商业功能还肩负快速通过功能的商业街道路。两种不同的界定方式,都是以解决交通可达性,而不是快速通过为目标的。

2.3 人车共存的商业街交通设计的基本要求

1)需要有一个符合人体尺度的综合形式,要求道路设计在布局上产生一种统一的效果;

2)行人需要在商业街内步行游憩、购物、漫步,而不必担心机动车造成的危险,且不必步行过长的距离;

3)驾驶员需要能够把小汽车停放在距离商业体比较方便的距离之内、视力所及之处,然后下车进行商业活动;

4)需要使服务车辆(救护、维修、消防车等)能到达离商业体尽量便捷的距离之内;

5)商业街中的运货车辆需从商业街的背面或者地下进行转运货物等活动;

6)城市商业高峰时段(节假日、重要活动等)采取限制停车、域外停车等措施尽量减少车流量。

2.4 人车共存的设计方法与措施

在商业街中,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遵循尊重交通组织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选择性,以高效便民为要旨,以安全舒适为出发点,更要突出商业街街道亲切、融洽、繁华的特性。在传统商业街中设计人车共存的道路交通系统,应该从道路系统入手,合理的设置商业区道路,可以从道路的布置、线形、铺砖、主次、功能、路程等多方面考虑道路上汽车的使用和影响,以及对行人和车流之间冲突的解决,从规划设计中解决人车共存的问题,而尽量不要靠制度和规范来限制车辆与行人的活动,最大程度的还原人车和谐共存于道路的想法。

在对传统商业街道路系统进行人车共存的设计时,需结合商业街道路的特点,主要以控制进入车辆的车速为出发点,合理设置道路,可以从以下措施入手。

2.4.1 水平措施

即通过道路平面设计的方法来进行限速。

1)将车行道设计为折行、曲行或锯齿状,在拐角处设置停车位、景观植物、雕塑、小商业岛等,使进入的车辆不得不减速慢行才得以通过,也使还未进入的车辆由于道路曲折而选择不进入此区域进而达到限制车流量的作用,再合理搭配景观和附近商业,让整条道路充满趣味性和丰富性。

2)改变道路的铺砖形式和色彩,在同板块的道路上采用不同的铺砖形式、充满冲突色彩的铺砖以及不同材质的铺砖材料,从视觉上造成驼峰、凹槽、印象岛等效果,让车辆减速,同时由于道路铺砖的改变,能让道路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可玩性,让来此购物的人和驾驶者心情更加愉悦,进而提高商业量。

3)在保证车辆能够正常通过的前提下,人为的缩窄行车道路的宽度,造成车辆不易通过的假象,可以考虑利用景观措施或者直接将道路设计成“凸”字形,将人行区域扩大、车行区域缩小,进而使车辆速度降低,保证行人的安全。

2.4.2 垂直措施

即通过设计垂直面的措施来进行限速。

1)可在道路中设置弧形减速带和台形减速带(见图5),使车辆行驶时产生震动感,迫使车辆减速慢行。

2)在交叉路口可将路面抬升或者下沉,亦或造成上下波动的不平整道路,加剧驾驶者的驾驶不平整感,使车辆降低速度缓慢行驶,同时不平整的道路围合而成的区域能够产生广场感,亦能够让商业区的商业气氛和休闲气氛更加浓烈。

3)道路铺砖可采用凹凸铺地(见图6),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颠簸感,吸引驾驶员注意力,使行车速度不能太快。同时凹凸质地的铺砖还能在雨天起到防滑的作用,保障行人的行走安全。

2.4.3 其他措施

1)可在车辆转弯处缩小转弯半径来降低车速,让车辆自行减速。2)通过在交叉口设置斜路障、路端上设置通行路障来限制车辆的转弯与前行。3)在商业街入口处设置形象具体的减速提示、禁转提示等信息,减少进入车辆数量。在进行以上措施的时候,每一项措施都不是单独设立的,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更好的达到人车共存的效果,一条道路往往会采取若干种措施合而为之,但不论采用何种措施,最终效果都是要达到在商业街道路中实现人车共存的效果,都是为了抑制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改造行人和车辆的行驶环境,让人和车辆更加和谐的共存于道路中,并且在另一方面,人车共存的道路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这也是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

3 结论及反思

在传统的商业街规划时,人和车往往分成两个不同的群体来进行道路的设计,在传统的道路规划中,道路往往只是为了服务车辆而存在的,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让车辆能够快速通过往往是评价一条道路设计的是否正确的一个评价标准,这其实就把人放在了其次的位置,这就导致了每个城市都是千篇一律的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单调的道路断面和冷漠的交通环境,以及充满噪声、灰尘的人行道。与之对应的,人车共存道路却是以人为道路的核心而设计的,将道路功能返还给人们,设计出安全、灵活、多变、富有趣味的道路平面和断面,创造宜人、友好、充满人情味的道路空间,还能够让道路的含义由简单的快速通过演变成人们交流的场所,让道路的含义更加深刻与丰富。

而对于商业街来说,人车共存的道路不仅能够突破道路环境的局限性,还能够创造出更加亲切、灵活和趣味的空间。而设计出恰到好处的、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景观设施,也会为优质的人车共存道路提供更好的保障和补充。在当今的国内环境下,人车共存的商业街道路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实际的项目完成,而对于居住区来说,人车共存的道路已经在很多城市的小区中实施出来,完成后的效果证明人车共存的道路在国内环境下也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是值得借鉴的。当然,对于商业街道路人车共存的道路规划设计,可能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相信随着人们公共交通意识的提高和自行车更多的重返社会,人车共存道路定能为商业街的规划引来很多新的思路,让商业街的人性化构想更加向前一步。

[1] 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徐循初.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问题[J].城市规划汇刊,1992(6):42.

[3] 朱丽芳.人车共存道路——迈向人性化的道路规划设计[J].规划师,2002(11):20-22.

[4] 丁彦君,刘文琪,李宏健,等.浅谈商业步行街交通设计[J].陕西建筑,2008(11):6-8.

[5] 叶 茂,过秀成,刘海强,等.基于人车共存的规划设计探讨居住区道路系统[J].规划设计,2009(6):47-51.

[6] [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7] 邱书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J].建筑学报,2007(3):9.

On humanized idea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raditional commercial roads

XIANG Hai-man SU Xiao-yi*

(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nents for the commercial roads’ traffic in modern cities, points out the design for commercial roads of coexistence of pedestrians and vehicle, and illustrates the design method for the combination by integrating the applied principle for the roads with pedestrians and vehicle, so as to solve the dynamic and static traffic for the traditional road traffic planning of traditional commercial streets.

commercial street, coexistence of pedestrians and vehicle, road, planning, traffic

1009-6825(2014)34-0006-03

2014-09-25

向海漫(1989- ),男,在读硕士

苏晓毅(1965- ),女,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一级建筑师

TU984.13

A

猜你喜欢

人车商业街行人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李晶晶作品
平巷人车连杆式自动连接装置的设计应用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基于“人车互等”智能公交站台的创新研究
路不为寻找者而设
我是行人
曝光闯红灯行人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