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2014-08-08余人袁玲

现代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成人化娱乐化功利化

余人+袁玲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少儿出版增速快,增幅大,市场表现良好,未来潜力巨大,但也存在着成人化、娱乐化、功利化、低质化、低俗化等矛盾与乱象,有些甚至是非常尖锐与突出的问题,应引起出版界与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并早谋良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少儿出版;成人化;娱乐化;功利化;低质化;低俗化

中国少儿出版目前处在历史最好时期。据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出版少年儿童读物30966种(初版19396种)、47823万册(张)、2854119千印张、总定价808182万元,与2011年相比,种数增长40.38%(初版增长37.79%),总印数增长26.52%,总印张增长33.49%,总定价增长33.94%;与2006年相比,种数增长230.27%(初版增长244.51%),总印数增长139.41%,总印张增长193.34%,总定价增长350.24%。

和其他板块的出版相比,少儿出版不仅增速快,而且增幅大,市场潜力巨大。但无庸讳言,少儿出版目前也存在着不少矛盾与乱象,有些甚至是非常尖锐与突出的问题,应引起出版界与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并早谋良策加以解决。

一、成人化倾向:“望子成龙”与“揠苗助长”

少儿出版的成人化倾向由来已久,目前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一段时间以来,所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有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中国家长头顶,让很多家长寝食不安甚至忧心忡忡。不少出版企业在有意无意中推波助澜,不断强化此类教育理念,无原则地迎合乃至强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与期待,忽视孩子的年龄特征,违背孩子的认知规律与成长规律,出版了一些成人化少儿图书。这些少儿图书大多贴着“科学”与“教育”的标签,但实际上并不科学甚至有反科学的成分,“教育”的结果也常常适得其反。

少儿出版成人化的表现一是“揠苗助长”,即人为拔高、加深图书内容。比如,幼儿园用书编写拼音、计算100以内加减法、写作文等本是小学1至3年级甚至更高年级才学的内容。二是用成人思维代替孩子思维,用成人特点代替孩子特点,甚至把成人世界的阴暗面、污浊气无遮掩、无底线地展示给孩子。如少儿图书里的孩子说成人话、做成人事,“小大人”形象比比皆是。

尽管儿童有反儿童化的倾向(儿童渴望成长有时候喜欢阅读超出自己理解力的图书),少儿图书可以有适当超出目标读者群年龄所能理解的知识与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少儿图书可以无原则、无底线地“反儿童化”。在儿童化和成人化之间,少儿图书要有一个平衡。少儿出版要研究并遵循少儿成长规律,要专业、严谨、科学。过度成人化导致许多孩子“被长大”,在孩子内心造成伤害或隐形伤害。

二、娱乐化倾向:“苦读”“悦读”与“酸甜苦辣咸”

少儿出版的娱乐化倾向一是受整个社会娱乐化风气的影响,二是受“悦读”理念的影响。

目前我们的媒体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需要不断提高关注率、收视率、点击率,于是不断强调和渲染娱乐化,以吸引受众,以致有网友戏称中国现在已进入“全民娱乐时代”。比如电视里,唱歌的节目连台不断,“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开门大吉”“回声嘹亮”“星光大道”每周每月每年都要推出新人新作,“舞出你的人生”“舞林争霸”紧随其后,也不甘落后,还有“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缘来是你”“百里挑一”之类的相亲节目的反复播放;①至于文学作品、网络节目、手机信息等,娱乐化内容更是铺天盖地,如影随形。“全民娱乐”自然也会影响到少儿出版。

过去主流意识强调“苦读”,比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映雪囊萤”等,让很多家长与孩子把读书、学习视为“畏途”。实事求是地说,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但那些毫无效率可言甚至有可能让身心备受煎熬与摧残的苦读方法确实是历史的糟粕,不值得提倡,更不值得效仿。现在主流意识强调“悦读”,即快乐学习,快乐阅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学习、读书的事情搞掂。这个理念非常好,也有不少孩子取得了实效,但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现在不少出版企业一味迎合孩子和家长的喜好,无原则、无底线地“投其所好”,孩子和家长喜欢什么就出版什么,或者过分强调、强化“悦读”,甚至以“悦读”为名有意无意地误导孩子和家长,导致少儿出版过度娱乐化。

适当娱乐化是一件好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学习效率,但一味娱乐化或者过度娱乐化就会带来很多“后遗症”,比如孩子会把什么东西都娱乐化、游戏化,只追求表层或者浅层的“快乐”“愉悦”,而缺乏应有的庄重、崇高、挫折体验、深度思考,等等,这些会在孩子的心田埋下浮躁、浅薄的种子,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孩子在未来游戏人生、玩世不恭。

所以,少儿出版不应只强调、强化“甜”,而应兼顾“酸甜苦辣咸”,给孩子多元、立体的阅读体检,为孩子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功利化倾向:“投入—产出”与“值”或“不值”

功利化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在商业社会,企业与个人为了生存与发展,趋利似乎顺理成章,不可避免。但少儿出版目前有过分趋利而忽视文化内涵与出版生态的倾向。

不少家长、老师和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少儿阅读就是孩子看一些对学业有用的、有利的图书,对现在和将来考级、升学、求职、择业、竞争等有帮助的图书,特别是那些能立竿见影取得预期实效的图书。

面对这种功利化的阅读观点、意识与理念,不少出版企业没有很好地去引导、矫正,相反却有意无意地选择了去迎合和强化。

当少儿和少儿家长越来越重视和要求少儿图书有实际功用,甚至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实际功用(最好孩子看完这本书就能学到某种实际的本领),出版企业就越重视去研究和迎合少儿和少儿家长的这种期待或者说潜在期待。这使得少儿图书的品种有越来越集中到某些“实效”类型的趋势,最终会导致少儿图书的内容趋于同质化,少儿出版的路也会因之越走越窄。

功利化常常用实用主义态度来看待出版与阅读,注重“投入—产出”比,寻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而且是直线目标。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或者投入可能高出预算,就会被认为“不值得”。功利化也含有一种数据化倾向,就是把所有的投入消费与最终获得以及可能产生的损耗全部数据化,使之从不可控的感觉变成可控的数字,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损失。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但孩子快乐的心情、美好的情感、良好的习惯、远大的志向、浓厚的兴趣、坚定的意志、积极的进取心、强烈的探究心、悲天悯人的情怀、异想天开的想象,等等,这些通过出版与阅读可以培养和激发的东西算不算是利益与收获?它们值多少钱?怎么计算、怎么量化?因为“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最好还能捡个大便宜”已成常人心态,如果把这种功利心态投放到少儿出版与阅读上,就很容易造成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出版人、家长、老师需要警惕的,也是国家教育政策制定者、出版管理者需要关注和思考的。

美国著名的兰登书屋曾一度实行“单本核算制”,“即每本书都要做一个盈亏表,不赚钱的书不赚钱的系列则没有出版的必要”,目的是“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如果诗歌赔钱,很简单,砍掉。翻译书赔钱,砍掉。慢慢地,严肃类别越砍越少”。结果是图书结构越来越单一,雄心勃勃的商业计划并没能如愿以偿地实现,相反赢利率相对以前反而下降。②我们的少儿出版如果过度功利化将会重蹈兰登书屋的覆辙。

比如,少儿诗歌现在已是难觅芳踪,寓言、少儿散文等也日渐稀少,如果照此情形发展下去,不久的将来,寓言、童话、少儿戏剧、少儿散文等文体有可能因“创利困难”而遭到“淘汰”。消失和正在消失的阅读文体对少年儿童来说,是幸福还是灾难?少儿出版传播文化与赢利创收同样重要,两者不应顾此失彼,而应相得益彰。

四、低质化倾向:万分之一差错率与“错得离谱”

国家一向重视图书质量(自然也包括少儿图书质量),并制定了比较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管理和提高图书质量,省、市、区一级的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甚至有每年或每半年的例行抽检,监督与管理的力度比较大,效果也比较好。但近年来由于图书品种的不断增多、出版主体与出版形态的不断多元,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的意识有所抬头,少儿图书的整体质量有下滑的趋势。

少儿图书低质化的表现一是差错率居高不下,甚至有上升趋势,不少少儿图书的差错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万分之一的比例,为不合格产品。比如,2013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查,有5家出版单位的6种少儿图书的编校质量为不合格:文汇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德育三字歌》差错率达到6.87/万,《重生女警之错嫁为妃》差错率达到1.15/万;海南出版社的《下一站爱妃》差错率达到5.4/万;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星域大战》差错率达到2.31/万;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脑筋急转弯大本营》差错率达到2/万;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爆笑脑筋急转弯》差错率达到1.23/万。③二是中小学教材这样严肃而特殊的文化产品,近年来也出现各种低级错误,甚至有时错得离谱。比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美术教科书第39页、40页“荆楚文物揽胜”一节中,错将“铜盖豆”写成“果盘”,将“镈钟”写成“钟镈”;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页《散文诗两首》——《金色花》中词语“沐浴”的“沐”错写为“沭”。④

少年儿童处于身体、身心发育、成长的阶段,一是缺乏独立辨别错误的能力,二是易受图书的影响,有些影响将是终生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这决定了我们的少儿图书更应重视和提高质量,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侥幸。少儿出版一是要一如既往地重视质量,加强监管,常抓不懈;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新技术的出现,有关部门要采用新的措施与手段,更好地保障和提高少儿图书的质量。

五、低俗化倾向:“令人战栗”与“前赴后继”

近年来,少儿图书有浅薄、恶搞,追求奢靡、拜金,参杂色情、暴力等低俗化倾向。

2010年12月,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童书”因充斥色情、暴力等内容,受到众多媒体和读者的谴责,出版方因此受到停业整顿的处罚。这样一本格调低下、低俗荒谬的作品,在其出生地日本,是被视为成人消遣读物的。在中国,不仅改头换面,以童书面目混淆视听,而且十年之间三换出版社,如此前赴后继、接踵联翩地跟进,令各方人士惊诧不已。这一借低俗化、浅薄化和娱乐化图书谋求经济利益的极端案例,反映出市场大潮冲击下,文化理想被有意无意忽略,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正面临“从中心到边缘”的惨淡景观,值得反思和警惕。⑤

(余人,河北大学教授;袁玲,河北大学讲师)

注释:

① 肖东发.文化强国与全民阅读[J].编辑学刊,2013(7)

② 甘琦.出版业:向美国学习,还是从美国的错误中学习——记美国独立出 版人安德列·西弗林[J].读书,2011(6)

③ 6种少儿图书不合格 被责令全部回收[EB/OL].人民网,http://edu. people.com.cn/n/2013/0922/c1006-22994302.html

④ 吉玲.中小学教材频出错,“追惩”才能遏浮躁[N].新华每日电讯,2013- 10-25

⑤ 贺圣遂.过分逐利让出版滑向娱乐化 应发掘传播优秀文化[N].人民日 报,2011-03-15

猜你喜欢

成人化娱乐化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幼儿舞蹈成人化教育之弊端及对策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幼儿园绘本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及对策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