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文本翻译之我见

2014-08-07陈百芸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词典景点原文

陈百芸

【摘要】针对南宁市青秀山网站景区介绍英译上存在的大量误译和死译现象及译文篇幅过长、结构混乱的不足,提出应做译文文体上的修改,减小译文篇幅、增强译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关键词】旅游文本翻译误译死译译文文体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32-03

青秀山风景区是广西南宁市规模最大的4A级风景区之一。景区的英文网站是对外展示南宁迷人风光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译者水平有限、勘误不严、翻译文体过死等原因,这篇译文依然不能让来自英语国家的读者满意。笔者试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分析该英译本在一些词语和短语翻译上所存在的不足,结合这些不足对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英语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翻译勘误与改进

(一)误译

译文中存在着较多的用词错误和搭配不当的情况,这些错误轻则会曲解文意,重则会传达出错误的信息,影响景区的整体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用词错误的现象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误用词语和漏写词语两个方面。译文第二段的“Today there are left with only some poems”(现在只留下一些诗句)中,“there are left with”是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明显错误,应改译为“Only some poems remain today”;同一段的“It is the highest point of Nanning urban”(它是南宁城区的最高点)中,urban不能作为名词使用,更不能翻译成“城区”。根据《汉英大词典》(吴光华主编,上海交通出版社,1993年版)的解释,“城区”应译为“Nanning city proper”;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Both governments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and Nanning City have attached great emphasis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Spot since long”,“since long”应改为“since long time ago”,笔者怀疑译者漏写或误删了最后两个词,实乃低级错误;译者在的最后一段将“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区”翻译成了“national first AAAA Scenic Spot”(国家第一个4A景区),与原文意思不符。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官方译文,译文应改为“one of the first AAAA 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搭配不当是译文最突出的问题。译文第一段“Featured with South Asia tropical plant landscape, the Scenic Spot is endowed with rich negative oxygen ions”(独具南亚热带雨林特征,景区有着丰富的负氧离子)中的“feature with”就是一个例子,笔者查阅了多本词典,均未发现feature 能与with搭配的证据,正确的译文应为“Featuring South Asia tropical plant landscape, the Scenic Spot is endowed with rich negative oxygen ions”;第二段的“is 289m in altitude”(海拔289米),笔者亦未发现有相关用法,应改为“at an altitude of 289m”;根据习惯用法,最后一段的“With years of recover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经过多年的修复、发展和建设)中的“with”应为“after”;另外在最后一段,原文为“南宁发展最快的A级景区”,而译文为“Grade A Scenic Spot in Rapidest Development of Nanning”(南宁最快发展中的A级景区),也不符合英文的习惯表达,应改为“Grade A Scenic Spot with the Fastest Speed of Development in Nanning”。

文中有的误译甚至错误传达了原文信息,造成的影响更加恶劣。译文第一段写道“Qingxiu Mountain Scenic Spot lies in the heart of Nanning downtown”,意为“青秀山位于市中心(商业区)”,这与中文原文“青秀山位于南宁市区东南方”相去甚远。这样的错误违背了翻译最基本的忠实原则,严重影响了译文的整体素质。

(二)死译

除了误译,译文中还有大量死译的例子。文中个别词语和短语虽然符合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但翻译或囿于原文形式甚至逐字对译,或表达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令读者读起来感到晦涩生硬。在一些情况下,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外国人甚至无从知道译文的意思。

在译文第二段,译者将“炼丹”译为“refine alchemy”。首先,根据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解释,alchemy的意思只有“(中世纪)炼金术”、“神秘力量”、“魔力”等,和refine(提炼)根本不能构成规范的英语短语;其次,就算目标读者能猜测出这个短语包含“炼金”的意思,他们也很难联想到中国的“炼丹”,因为alchemy的含义与炼丹有很大的区别。从《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可知,alchemy在英语中指的主要是中世纪的炼金术,即“attempts to convert base metals into gold of find a universal elixir”。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的解释,中国的炼丹指的是“道教徒用朱砂炼药”。综上所述,译者没有注意词语的具体含义和短语的习惯搭配,也没有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理解问题,犯了中式英语逐字翻译的错误。翻译“炼丹”应该采用释义法,将“丹”的具体含义明晰化。参考《汉英大词典》的解释,“炼丹”应译为“make pills of immortality”。

在同一段,“园林建筑”被翻译成了“park structures”。在译文中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组的时候笔者根本没有想到“园林建筑”一词,而联想到的是“青秀山公园的构造”。要不是下文出现了龙象塔、白云精舍等例子,外国友人恐怕也难以猜测这个词的意思。在这里,译者不仅照字面意思死译,而且用词极不恰当。虽然park包含“园林”的意思,但structure不能独立表达建筑的意思,只能说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或a stone/brick/wooden structure。根据《汉英大词典》,“园林建筑”的正确翻译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或“garden structure”。

在第三段有这么一句:“Totally 4516 varieties of plants are built here, including 72 kinds of national Grade I protective plants”。首先,根据《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built”没有与“种植(植物)”相关的选项,属于搭配不当,应改为“plant”或“raise”。其次,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译为“national Grade I protective plants”也不妥,根据《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protective意思有三个:capable of or intended to provide protection;having or showing a wish to protect sb/sth;protection of domestic industries from foreign competition,这些均与原文的“保护植物”,即“受保护的植物”无关。笔者参考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官方译文,认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应译为“Plants under national first class protection ”。

二、译文文体修改建议

(一)减小译文篇幅

青秀山网站景区介绍英文版的字数多达548个,文章分为4个自然段,远远多于九寨沟风景区英文介绍的195字、庐山公园的159字以及海德公园的129字。从文体特点考虑,景区简介属于信息类文体,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目标读者传递有用的景区和旅游信息,然而译文中存在着过多的无用信息;从目标读者的角度考虑,游玩心切的游客也不愿花太多时间阅读如此长的篇幅,冗长的介绍也与景区倡导的简约、休闲和轻松的氛围格格不入。篇幅过长的原因在于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译文中保留了大量有中国特色而不符合西方文本特点的内容。

总结起来,汉语景点介绍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汉语的景点介绍“写景抒情性强,多引用名人歌赋、诗词及典故”。中文景区介绍往往辞藻华丽,多使用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如青秀山景区介绍中就出现了大量“群峰起伏、林木青翠、泉清石奇”等四字词语。其次,汉语景点介绍“重视人与景的统一”。如青秀山景区介绍的第二段提到了金代道士罗秀曾在此炼丹,意在突出景区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蕴。最后,部分景区介绍为了突出其地位,还加入了领导人的题词和来访纪录,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而英文景点介绍则重点突出、语言简洁,语言朴实无华,重在客观介绍景点的概况,极少出现中文介绍以上所述的主观性内容。青秀山景区介绍的译者也应该从以上三个角度入手,调整原文和译文的内容和结构。

首先,青秀山景区介绍中有许多只为了增加文采和语势的句子,而译者基本没有删减这些内容,造成译文中出现了大量内容空洞的句子。如在第三段有一长句“The Scenic Spot today enjoys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sceneries; attractions here interact to each other, making the Scenic Spot the most beautiful landscape of Nanning.”且不说“interact to”是不规范的用法,这句话根本没有给予读者有用的信息。读罢此句,读者还是不知道为何青秀山是“南宁最美之景”。又如后一句“It is really an ecological tourist area integrating sightseeing, tourism, relaxation, entertain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可以宣称自己集“观光、旅游、放松、娱乐、科研和科普为一体”,这句话根本没有体现景点的与众不同,也应该删去。

其次,为了进一步介绍道士罗秀,原文第二段中介绍了景区内近十个古代建筑,而译者不加选择地将它们罗列在译文中,如Dugu Temple、Baiyun Abode、Sanbao Shrine等。这样处理看似彰显景区的悠久历史,却是外国游客的灾难:由于缺少相关注解和历史文化背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罗列的项目的具体所指和文化内涵,甚至不知所云。其实这些景点在网站的“景点介绍”已经有生动翔实、图文并茂的介绍,完全没有必要在景区介绍中占用篇幅,应该删去。列举项目过多的情况还出现在译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在第一段出现了三个青秀山的“头衔”:“the mountain is not high but graceful, the water is not deep but clear”、“Emerald of the Green City, Phoenix of the Zhuang Region”和“Green Lung of Nanning”,最后一段又列举了多达五个青秀山的所获奖项。这些昵称和荣誉本是青秀山的“名片”,却淹没在译文冗长的文章中,造成目标读者的阅读困难。参考庐山景区的英文简介(见图1),笔者建议青秀山景区应把这些荣誉提取出来,用表格等形式整齐排列在网页的醒目位置。这样重要信息就一目了然了,表格和文字的综合展示方式也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图1庐山景区英文简介

最后,译文中还保留了一些政治涵义强烈的词句,一句出现在译文的第三段“Both governments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and Nanning City have attached great emphasis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Spot since long.”另一句出现在最后一段“State leaders including Hu Jintao,Jiang Zemin,Jia Qinglin,Wu Guanzheng,Wu Yi and Hui Liangyu have visited here too.”这些内容对目标读者来说不仅不能提供有效信息,还会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不同造成不好的影响,在译本中应该删去。

(二)增强译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研究和比对译本和原文的过程中,最让笔者犯难的地方是译本和原文的来源不统一,译文在很多方面与中文原文不一致。笔者搜索发现译者将网站的中文版景区介绍和另一段来源不明的景区介绍杂糅在了一起,译者这样做的本意可能是为了取二者精华,却造成译本的部分段落主题不明。比如,译文用了整个第二段讲述了青秀山的历史,却又在第三段开头继续介绍景区的历史沿革:“The Scenic Spot was originally the Qingshan Forest Farm. In 1984, Nanning peoples government decided to develop and re-construct Qingxiu Mountain Scenic Spot.”一方面,笔者建议译者重新整合相关信息,保持译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在尽量不改动译文的内容特点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将译文重新分类、分栏并加上小标题,这样可以让读者快速找到有用信息。参考英国海德公园网站的公园简介(见图2),笔者建议将景点简介划分为概况(Overview)、建筑(Architecture)和园林(Landscape)三个板块。

在Overview部分,译者应该删除译文第一段的无用信息,如“The Scenic Spot has numerous peaks rising high and low, green and prosperous trees, quiet rocks and steep cliffs,clean springs and rare stones.”等,并提取对游客最重要的信息,如景区位置、园区面积、海拔等。同样在Architecture和Landscape版块中,译者应该删除译文第二和第三段中的过多罗列项目,仅保留介绍性文字。

总之,旅游文本的翻译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不仅要求译者忠实原文内容,还要使译文有感染力。著名翻译家曹明伦曾告诫译者,尤其是年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晓其文、译其意、传其神”,然而青秀山网站景区介绍的英译本不仅在内容上纰漏百出,在形式上也杂乱无章。别说传达出原文的韵味,译文连最基本的“通晓文义”的要求都没有达到。青秀山风景区正在努力申办5A级风景区,然而这篇译文与国内其他5A景区的英文介绍仍有较大差距。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翻译工作者对南宁市景区介绍翻译的重视,向海内外游客展示出南宁积极融入世界的良好风貌。

【参考文献】

[1]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曹明伦.晓其文·译其意·传其神——首届榕树下“《英语世界》杯”翻译竞赛参赛译文评析[J]. 英语世界,2010(12)

(责编何田田)

猜你喜欢

大词典景点原文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