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探索

2014-08-07龚蓓黄文华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龚蓓 黄文华

【摘要】阐述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校辅导员存在的问题,提出建构合理的辅导员专业教育体系、明确角色定位、增强辅导员的工作时效等,以实现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07-02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育者和管理者,也是大学生人生成长的导航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一言一行对大学生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加之,教育管理以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首要原则,这样,更需要把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提升到较为重要的地位。2006年,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会议上,教育部第一次提出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具有双重身份。然而一直以来,高校既没有像对待专任教师那样重视和培养辅导员,也没能让辅导员真正成为学校的管理者,辅导员俨然是学校因时因事而变的工作人员。

所谓职业化是指“普通群体有一定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逐渐符合职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职业地位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从事高等学校的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有自身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有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标准保障制度,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在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面临新形势下,必须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可以解决辅导员配备不齐、队伍不稳定、工作能力不高等问题,实现大学生管理专业化,以及提高高校服务管理水平。

二、高校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面大且广,辅导员疲于应付。高校辅导员除了需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学习督导、心理健康辅导、安全教育、就业指导、党团活动,还要参与催缴学费、宿舍协管等其他部门的行政事务。只要与学生相关事务,各有关职能部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找辅导员。因此,辅导员工作范围广、职责不明确,学校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模糊,导致这一岗位的人员难以长期坚守。

(二)理论基础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能力不强。当前,许多研究生毕业为了能留在高校工作,选择做辅导员。他们所学专业各种各样,而且各高校招聘辅导员对其专业的限制又较少,例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管理类专业等,甚至数学、美术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加入辅导员行列。不少辅导员在上岗之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毫无了解,对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无实战经验,这些都会导致辅导员工作上的不适应,产生较大压力。

如今,社会大环境在发展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也随之变化,现代化的设备和日新月异的手段也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作为辅导员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越来越多,如贫困补助金如何公平分配问题、考试诚信问题、学生就业问题等都摆在了高校辅导员面前。而一些辅导员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自身能力的不足,加之工作实践经验不足,尚需要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

(三)评价模式不够合理,工作绩效不明显。目前,在辅导员评价提拔方面,缺乏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提拔上过于注重辅导员的学历、职称、业绩,却忽视辅导员性格、能力、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评价上过于看重工作成果而忽视辅导员工作过程中的表现。

1.社会职业认同偏低。“所谓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也就是包括高校辅导员本人在内的社会成员对辅导员这一职业共同的、肯定的、积极的偏向。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是群体行为的基础。因此,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否直接影响着其行为结果。”现实情况是,社会、学校领导及普通教育从业人员都不太认同辅导员是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

2.职业待遇有待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不明显,学校一味强调奉献敬业精神,缺乏有效的物质奖励,期许辅导员不分昼夜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工作上忽视了他们对物质的需求,对私人时间的渴望。这样,缺乏有利激励政策,抑制了辅导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投入。

(四)自我成就感不高,前途不乐观。笔者针对辅导员职业化方面做了相关调查。就工作成就感问题,调研显示大多数男性辅导员感到没有成就感,女性辅导员成就感稍高于男性。“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在成就期望上,男女性别差异较大,社会和个人对男性的成就期望一般高于女性。所以,辅导员能够满足较多女性的成就期望,但无法满足较多男性的成就欲望。”就辅导员职业认可度问题,多数辅导员自我认为工作意义不大,常会出现沮丧情绪,以及迫切想离开这一岗位的强烈愿望。而针对辅导员的地位问题设计选题,在十年内是否会有实质性的提高,被调查者一致选择“不会”。不少辅导员还反映职称难走,辅导员系列没有设专门的系列,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一起竞争,前途不容乐观。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建构合理的辅导员专业教育体系。专业化是职业化最基本的内容,职业化必须建立在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上,人们在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条件下,能够有建设性地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因此,建立辅导员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平,是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步走向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必然要求。高效的专业教育必须有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与规划,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综合分析进行合理设置。

当下,高校辅导员普遍只经一两周的岗前培训或甚至有些因岗位变动,直接就开始从事专职学生工作。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教育,辅导员非专业化现象异常突出。高校应加强学科的知识支撑,从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中选留辅导员,从源头上解决辅导员专业化问题,避免缺乏实战经验,处理问题不够妥善,同时又能消除辅导员对荒废专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担忧。

1.专业基础教育。辅导员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学生群体,一切出发点均是为了充分发挥在非学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对于辅导员专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专业基础教育内容:一是在高等教育学下设立辅导员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点。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复合型的工作,工作中涉及的学科多样,涵盖大学生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基础学科知识以及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这必然要求进入专业学位点的学生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二是根据学生工作的复杂性,设置辅导员专业的课程必须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辅导员专业知识,包括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学生工作管理与领导、学生工作技能与方法,以及辅导员专业实践与实习等。

2.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教育。专业人员想要掌握获取完整科学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需要长期过程。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快速更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培训对于指导辅导员掌握基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更新理论知识以适应复杂烦琐的学生事务,以及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至关重要且必要。

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应遵循针对性、发展性和系统性原则。辅导员通过培训研修基地举办的系统培训、各高校举办的专题培训、学校内组织的技能培训等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使其职业发展目标更为明确,从而更好地激发职业潜能,提高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养。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日常培训和专题提高培训相结合,鼓励各高校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使有能力的辅导员长期自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成为专家型学生工作者。

3.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职业资格认证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则是社会对辅导员群体所承担的工作能力的职业认可。入职前,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知识考查,专业技能测试等项目的资格考证,是检验他们是否能成为辅导员的一个资格审查。

(二)明确角色定位,增强辅导员的工作实效。没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考评和奖惩。辅导员首先是一名教师,侧重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因而,辅导员培养学生独立性,让学生妥善处理好自身的事务,而不能包办包做,只需适当地引导以及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换言之,辅导员工作目标是指导学生在入职前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锻炼能力,拥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直至顺利踏进社会。

(三)职业考评。职业考评指标依据职责而定,工作职责需要考核评价予以明晰与确认。对于工作表现只有行文上的要求,而无考核评价,这无疑难以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1.明确责任的有效手段。对辅导员工作的表现进行考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学校与辅导员的共同成长。通过考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形成辅导员责任明确,职能清晰的教育与管理局面。

2.优化队伍的重要保证。通过科学的评价,督促辅导员积极上进,努力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嘉奖重用。经过考核评价,升降奖惩,优化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队伍合理流动,让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等方面的人才,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胡金波.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理论探讨[M].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79

[2]张淑梅.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谢小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下的职业倦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桂教科研[2012]10号)

【作者简介】龚蓓(1981-),女,硕士,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黄文华(1982-),女,硕士,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黎原)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