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2014-08-07朱俊丽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物流

【摘要】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高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地方经济服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59-0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鼓励、推动大学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全面合作,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服务的力度”。高职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高地,必须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注重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发挥自身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达到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相契合的良性循环,就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明确专业建设方向,注意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的紧密联系,形成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双向耦合。本文拟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一、物流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必然性

《贵港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宗教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到201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50 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构建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中心;加快规划建设十二个物流园;着力打造十个专业市场;积极报建综合保税区;持续改善物流服务环境,增加交通、信息、口岸等物流设施投入,继续抓好贵港信息服务中心等信息平台建设,培养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不断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培育一批大中型现代物流企业。”这表明,物流业在贵港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贵港市唯一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应从自身院校专业特点出发,深化教学改革和特色专业建设,切实适应广西和贵港市物流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和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为贵港市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4年7月开始招生,2007年11月被确定为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重点专业,2008年11月被认定为学院“十一五”期间第一批立项建设的校级特色专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日益重视,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把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高技能型人才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当前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专业特色不够突出,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高职院校要走特色办学之路,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目前确实形成了以内河港口、连锁物流为主要就业指向的专业特色,但还存在特色不够突出、专业定位还不够明确、专业课程建设成果难以形成体系等问题。同时,尽管充分认识到了校企合作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本专业与地方行业、企业互动不够,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校企联合比较松散,不够深入。

其次,“大师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少。随着专业的发展,师资队伍的基数不断扩大,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尽管本专业师资队伍中人员的职称与学历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总体水平不高,与区内示范、骨干、特色校的差距非常明显,以“高职称”“高学历”“双师”教师为代表的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非常少,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及为社会、企业服务的能力还比较弱。

再次,实训室建设有待加强。近两年来,物流管理实训室通过设备修购途径,明显改善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设备不足的局面,但苦于实训室面积不足,大量实训设备集中在一个相对比较小的空间,十分拥挤,不利于开展专业实训教学,而且对于许多仓储、装卸搬运设备的维护使用极为不利。

三、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策略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方向,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针对性

1.根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通过对贵港市21家物流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报告进一步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状况,修订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优化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的要求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专业的技能要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及课程内容,改变重基础理论、轻技能训练的现状,强调“应用已知”、避免“探索未知”的知识结构。选择成熟的教学模块,参照国内物流企业作业要求及行业资格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衔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统一。

2.站在专业前沿扎实做好教材建设。一方面,根据贵港市经济及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为了将现代企业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及时反映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与行业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深度合作。定期开展活动,吸取专家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的意见和建议,与合作企业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开发实践性强的课程教材,同时与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指导书,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更贴近,努力实现让企业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达到双方共赢与良性发展,为贵港市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以“强调实践,选编并重,突出特色,稳步提高”为目标,强调选用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高职教材,并鼓励教师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3.根据职业能力本位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一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的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选取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物流从业人员要求相适应。二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综合能力的训练。课程实践教学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完成,通过物流市场调查、模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社会服务等途径来完成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三是吸收现代企业生产最新科技成果,针对职业、岗位设计相对独立、功能不同的课程模块,实现一门课程多种功能的目标。

(二)加大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专业建设重点,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性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的适应性。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促进教师学历和职称提升的同时,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企业,让专业教师通过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业余兼职等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拓展他们的社会服务领域。针对目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高职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较低及“大师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少的情况,应建立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首先,短期内可以通过引进一部分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来及时补充专业教学团队;其次,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或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为兼职教师参与相关课程的教学;最后,要注重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企业专家、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水平,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今后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培养出“大师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

endprint

2.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高职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教学不能没有实践基地。实践基地通常由学校实训实验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及实习基地三部分组成。目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创设了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建立了现代化的物流综合实训室,同时与校外多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协议,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践性,物流管理专业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一方面,对于校内实训基地,既要重新合理布局现有的实训场地和设备,还要尽可能拓展基地场所的空间,以添置存放与专业技能技术应用、创新能力训练相关的精、大、贵设备,切实提高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让学生对现代生产的前沿技术有所认识,同时也提高学院在部分领域的区域性领先地位;另外,可以在原有物流综合实训室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或购买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软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实训室资源,对专业实践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将教学中大量的校外实习转向由网上实践教学基地平台来承担,减轻校外实践基地的压力。另一方面,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新增一大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既使得学生有充足的实训场所,也使得实践性强的课程的实践教学得到保障。还可以通过订单、委培等办学形式与委培、协作行业企业“协建”实习基地,以满足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

3.完善校企深层合作,提高适用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经济的需要,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关系,但数量上还不够充足,而且由于没有相应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企业的用人机制以及绩效考核标准使得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都仅停留在实习场所的层面上,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还有比较大的距离。2011年10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下转第71页)(上接第60页)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项目资金,在资金使用建设期内要充分利用专项资金深化原有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开展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建设工作,通过签署校企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订单培养、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管理等方面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从而实现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使毕业生迅速适应企业要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总之,从广西工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改变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理念和强化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凝练专业特色、增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能力,可以更好地为贵港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为贵港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雷久相.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

[2]赵海鹰.关于广西高校如何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J].广西教育,2012(23)

[3]史晓英.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的途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4]胡松雨,王国棉,侯江博.强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07)

【作者简介】朱俊丽(1971-),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责编王一)

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物流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