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军事课教学的改革及军训模式创新
——以贵州大学军训教学实践为例

2014-08-06刘丽莉肖建宗朱灿平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国防生贵州大学军训

刘丽莉 肖建宗 朱灿平

(贵州大学 学生工作部,贵州 贵阳 550025)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作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军事理论学习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军训的实践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能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促使其了解到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涵、我国的周边环境安全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增强其国防观念和国家、民族意识。大学生军训是大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开展军事实践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人格魅力,对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良好的军事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生军训过程存在的问题

1985年9月开始在普通高校学生中进行军训试点以来,高校军训工作从试验到基本普及,在立法保障、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前,大学生军训已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较以往有较大变化,对待军训的态度不尽统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人力、物力等教育资源的相对紧张;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和长期和平的发展环境对全社会重视国防建设事业的态度有所削弱。近几年来,高校军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对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思想作风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军事素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学校对军训不够重视。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在训练的时间和经费上不能给予充分的保障,部分学校仅仅把军训当作是增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拓展训练,弱化了国防知识、国防兴趣、国防情感的国防意识的培养。部分高校军训期间的管理模式是完全依赖承训部队,与高校管理、教育发生脱节,不利于及时发现大学生军训出现的问题,导致学生自身对大学生军训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理解军训对自身成长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是吃苦受罪,不能自觉地全身心投入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

(二)军训教官需求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对学生军训教官的需求也愈来愈大。与此同时,新军事变革下我军编制体制的调整和军队任务的日益繁重,使得能为大学生施训的官兵数量和时间不断减少。根据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为698万。按照教官与学生人数比1∶100计算,普通高校需要军训教官7万人次,且大学生军训时间一般集中在9月初,使得军训官兵需求的供需矛盾极为严重。

(三)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压力。根据调查发现,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课堂课时压缩,导致讲授的课程内容无法有效进行,缺少系统全面的军事理论教学;二是大学生就业功利性心理,导致对与自己专业无直接关系的课程往往应付对待;三是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管理、考核和评价等工作不够规范,普遍存在以开设讲座的形式代替正常课堂教学的现象,降低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四是军事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职教师,教学能力较弱,导致军事理论课教学缺乏吸引力。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国之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田和:《司马法·仁本》。随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际战略格局的逐渐变化,以及高校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对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训教学的地位与价值逐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所认可,对于军训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先后三次制订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贵州省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的《贵州省国防教育条例》条例明文规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国防理论教育课时不少于36个学时,军训训练时间不少于2周*参见贵州省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的《贵州省国防教育条例》。。2012年1月,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参见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等7部门于2012年1月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近年来,贵州大学按照《大纲》和《条例》要求,学校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立足校内,在部队军官辅助下先训国防生,由国防生在部队教官指导下训练新生的路子,完善军事技能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并重的军训形式。自2010年开始,经过四年的研究摸索,贵州大学最终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军事理论专题模块式教学方式及在校国防生全面施训新生的新路子,形成了既适应形势需要,又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高校学生军训模式。

二、专题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实践

军事课包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军事技能训练也称军训),过去是军训为主,选修军事理论课程为辅。随着国家对国防军队及后背力量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把军事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教学时数为36学时。按照贵州大学近几年招生计划每年有近万余名大一学生,如果按惯例排一个学期的课将面对军事理论教师的数量不足,大部分兼职教师,授课能力较弱、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授课的质量较难保证等系列问题。

军事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是相对于现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诸多矛盾而提出的,它是以专题模块化课程内容为基础,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模块化教学资源为载体,动用所有教学要素,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模块化教学模式将实现军事理论课教学要素的优化整合,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

(一)军事理论课实行专题模块化教学的优势。模块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可简化教学系统,满足课程教学的多样化需求,提高课程教学系统的综合效益。军事理论课实行模块化教学将会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困境,促使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价值的整体发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其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有利于课程目标层次化要求的实现,提高其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二是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求知需求,将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及信息化战争作为重点,贯穿军事理论教学整个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大学生因就业功利性而产生的应付心理;三是有利于调整与重组军事理论课程内容,深化课程内容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发挥教学内容的综合效能,解决课时不足的难题;四是有利于整合现有军事教学队伍,提高军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人尽其才,提升教学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五是有利于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正能量的发挥与教育综合效能的大幅提升。因此,高校军事理论课实行模块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军事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结合近几年的军事理论课模块化教学实践,我们把时间和内容模块进行简要的介绍。从时间模块来看,军训时间为两周,将划分为两个时段,白天军训教官上实践课,晚上教授军事理论课,刚好有36个理论课时内容。从内容模块来看,我们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不同专题,每个专题由一位教师轮流在所有班级进行授课。下面以贵州大学军事理论课安排为例:

表1 贵州大学XX级学生军事理论课时间安排表

表1表明:以新生班级为10个教学班(C1-C10,每班50—60人)为例,安排了10位教师(T1-T10)进行专题授课,正好完成36课时的军事理论课教学。

军事理论课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实践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讲究教学方法的个性化与艺术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富有个性的认知主体。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动地获取知识和增长社会适应性技能的过程。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要承认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学生的个性化呼唤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促使教学方法个性化,展现其艺术性,推动师生间的互动与对话。如,把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叙利亚危机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热点引入课堂进行互动讨论、对话,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注重教学措施的多层次与多样化。鉴于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缺乏吸引力等特点,军事理论教学要采取多层次与多样化的措施,增强其教学感染力与吸引力。首先,借助集文字、影片、声音、动画于一身的多媒体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提供知识信息的多维空间,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实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其次,实行体验式教学。利用国防教育基地和武器模型展览中心,参观我军最新武器装备和图片、音像资料,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将抽象的军事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感知度。再次,开设军事选修课和课外国防教育活动,既能充实军事教学内容,弥补课时的不足,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第四,建设国防教育网站,开辟军事理论教学网络课堂,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军事理论课模块化教学的实效。贵州大学军训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组于2012年4月对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的共1200名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学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主要是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访谈、座谈等形式。调查问卷涉及15项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军事理论课整体情况、教材情况、教师授课吸引力情况、教学方法的丰富程度、授课内容与实践内容结合情况、考核方式等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95%,有效率94.11%。

表2表明,各年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整体教学评价差异已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2011级、2010级、2009级和2008级学生中选择好(满意)的分别为64.9%、56.2%、33.8%、33.1%,2011级与2010级对军事理论课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2009级和2008级,说明2010级开始实践的军事理论专题模块教学方式的应用具有良好教学效果是一个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事实。

表2 各年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整体教学满意度比较

表3 各年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各因素指标满意度比较

表3表明,各年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各因素指标满意度评价差异也较明显。其中对于教师授课吸引力情况、教学方法的丰富程度、授课内容与实践内容结合情况的差异较大。2011级和2010级学生对于以上三个指标选择满意的数量很多,比例较大,满意度在85%以上,而2009级和2008级学生对于教师授课吸引力情况满意度分别为66.5%和69.5%、对于教学方法的丰富程度满意度分别为62.3%和61.1%、对于授课内容与实践内容结合情况满意度分别为78.2%和73.8%。由此表明学生对2010级开始实践的军事理论专题模块教学方式认可度都较高,关于军事理论课程的六个维度的满意水平相差不大,都处于满意水平。同时,表明教师在专题模块化教学方式下更注重授课技巧的多种方式运用,授课内容吸引力增强,学生满意度提高。

上述调查分析的结论:军事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给合,增强了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成员普遍认为,专题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缓解军事理论课教师不足。其优点是:首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因为所有教师都只有一讲教学内容,分别在10个班级循环授课,这就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备课量,并且教师队伍中缺少专职军事课教员,此内容是每位教师根据其专长选定的,弥补减轻了因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不够完整而可能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风良好。由于每个教师在一个班级只讲一个专题,学生每两节课就会领略不同教师的教学风采,学习时就有一种新鲜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理论实践结合紧,实效明显。在理论教学内容中有关队列基础训练、轻武器射击技能和步兵战斗基本技能等内容,在实际技能训练中,制订相应的实训科目,让学生在摸爬滚打中感受累并快乐,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军训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开创施训新生的新路子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军事训练是大学生掌握必备军事技能的主要手段。面对当前军训教官需求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现状,如何创新军事技能训练模式,既可以有效地减轻部队的压力,也可保证学生军训的质量一直是我们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贵州大学是全国与部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高校之一。近年来,贵州大学通过选拔在校高年级优秀国防生,对其进行集中军事技能培训,在学校和军队的共同配合下,推荐综合素质较强的国防生进行考核后,选拔优秀者在教官指导下参与学生军训的教育训练与组织管理,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符合承训部队标准和要求的队伍。

(一)在校国防生全面施训新生的必要性分析

1.减轻部队承训压力的需要。以往,军训主要依靠现役军人,高校扩招后,对军训教官需求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如果让有着“准军官”身份的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并作为军训教官的主力,这不但减轻了部队承训压力,而且通过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军事理论的教学质量,又进一步提高了国防教育效果,达到国防教育的目标。

2.夯实国防生军政素质基础的需要。2010年初,教育部和解放军四总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国防生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对国防生的军政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军要“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引自据新华网2013年3月11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习近平在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培养好国防生工作正是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和改进军队工作重要指示的实际举措,是为实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输送高素质兵员的重大战略部署。如果让国防生承训便是促进国防生技能提高、夯实国防生军政素质基础、缩短国防生部队适应期的重要举措。

3.巩固军训成果的需要。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部队官兵军训结束后便离开了学校,后续影响有限。但是,国防生既是新生军训的教官,也是他们学习上的师兄师姐,这种亲切感是部队官兵无法超越的,军训期间或是军训结束后,大学校园里国防生训练的情景更能使他们切身体会到国防生的魅力,他们还可以同在一个校园同享一个梦想,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从而激发他们关注国防、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爱国热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有效促进国防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实现“在政治上可转化为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军事上可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达到巩固军训成果的目的。

(二)在校国防生全面施训新生的实践效果

根据贵州大学军训实践,2010年,学校选调46名国防生组成新生军训国防生教官队,与承训部队一起对万余名新生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2011年开始,学校探索实践了国防生全面施训万名新生的路子。

国防生施训新生

“这里,有汗也有泪,付出努力也收获友情和成就。”2013年军训被新生评为“最好教官”的国防生吴兴威感叹道。军训开始时,因“太严格”而挨了不少新生的埋怨。国防生教官们却不得不为学生着想:进度是否跟上、动作是否标准、如何与新生磨合而能高状态训练等。但在几天的接触之后,新生们渐渐接受和喜欢上了教官,拉歌、相互表演、讲述国防生和大学生活经历经验,使教官成了师兄。“我们教官很好,是个优秀的国防生”、“每一位国防生都应该是我们的骄傲,他们就是了不起。”……军训结束时,当自己所带的方块血气方刚地踏过阅兵台的红地毯时,国防生教官们都感到无比自豪和喜悦。

四年来,学校共选调386名国防生施训军训,逐步探索出一条在校国防生全面施训新生的新路子,成为成都军区国防生培养高校中唯一一家实践成功的高校。实践效果突出的主要表现是:军训教学实践中坚持学生军训由部队支持,国防生辅助的模式,减少了承训官兵的比例,不仅可有效地减轻部队的压力,也可保证学生军训的质量,充分贯彻《国防教育法》,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军训大纲和军训质量的落实。

结 语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现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充满爱国主义激情,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为了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军训成为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自2010年开始,经过四年的实践,贵州大学通过军训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大胆探索,基本实现了预期效果。减少了军训对部队教官数量的需求,培养了一批在军训中具有在教官指导下参与施教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国防生骨干;形成了一个能体现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21世纪学生军训课程体系;建立与完善了学生军训养成体系措施,并形成成果巩固制度,通过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军训与学校的平时管理相衔接。贵州大学积极开展新的军训创新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始终,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让学生在课堂和训练过程中思考和体验,进一步增强其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4-28.

[2]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文件).

[3] 国防大学军训办公室.国防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4] 李张兵.试论高校军事理论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07(18).

[5] 杨永佳,包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现状分析[J].当代经济,2009(8).

[6] 钞群英,徐水根.高校军事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国防生贵州大学军训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