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柿花粽

2014-08-02宋殿儒

决策探索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甜香蜜糖娃儿

宋殿儒

前天母亲打来电话说,今年的柿花开得格外的稠密,到端午节做些柿花粽让娃们尝尝。母亲的一声柿花,忽然就把我引向了柿花一样苦而甘甜的多味童年……

柿花是一种在文人骚客中很少提及的一种花儿,她朴素平实,就像她的样子一样,即使把花开得香飘十里,也总是将自己娇羞而甜蜜的样子深藏在柿子的绿萼之中。然而,无论她的花朵藏得有多深,总是躲不过我们娃儿们那些馋涎口水的眼睛。

记得,当年的家乡,田野山岗,到处都长着高大粗壮的柿子树。每到五月中旬,村子周围的空气里就会荡漾着柿花的浓浓甜香。野蜜蜂会像交响乐一样,整日地围着柿树“嗡嗡嗡”地歌唱。往往这个时候,也正是大人们抓革命促生产的初夏中耕播种的时候,所以基本没有人来管我们这些娃儿们。我们只要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结团奔向柿子树下,去捡拾那些已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柿花吃。

柿花,刚盛开时,是深藏在硕大的绿色花萼中的,我们娃儿们常常仰着小脸去看柿花的样子,往往是只能偶尔看到一树星星一样的黄。有时候为了看清柿花的样子,也会千方百计地爬上柿树,去折枝看花。如果拨开柿花周边的花萼,花儿的样子就会暴露在眼前。家乡人叫柿花的另一个名字是“蜜蜜罐儿”。因为柿花的样子就像一个装满蜜糖的罐儿,是一种很少见的四方大肚罐儿样的形状。在“花罐”的中心,有几丝花蕊悄悄地探出头来,如果你将柿花的口儿对着鼻子去闻,马上就有一股蜜甜的味道袭来。柿花肚里深藏着很甜的蜜糖,那些采蜜的野蜂,会小心地爬到柿花罐儿的肚里采蜜。

柿花蜜在当年可是很金贵的蜜糖。我们的童年是一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平常人家是买不到白糖的。所以当年乡亲们每年吃甜食,包粽子总是拿柿花蜜和柿花来入甜味的。柿花蜜及柿花和糯米做出来的粽子,格外的香甜,是当年我们娃儿们最最喜爱吃的一种粽子。

柿花又是一种怀揣伟大母爱“带蜜落英”的花儿。当她把全部精脉都奉献给自己孕育的柿子果儿的时候,就会变成异常憔悴、干瘪难看的落花离开枝头,在风中飘然下落。柿花落到地上后,就没有了之前的那些苦涩,而且会变得格外的甜香,且回味悠长。柿花飘落,一般都在临近端午时节,这时候,也正是我们娃儿们采集柿花、享用柿花蜜的大好时候。我们会利用放学机会,来到柿树下边,拣吃柿花,吃饱后就把大量的柿花收集起来回家交给母亲,让母亲在端午节去做柿花粽子和柿花馍馍。

母亲在做柿花粽子的时候,会先将晒干的柿花揉得细碎,然后和泡好的糯米搅拌到一块儿,再添加些花生大枣,然后再用家乡河边竹园里的新笋叶儿包成粽子,放锅里煮熟,这就成了甜美的柿花粽子了。柿花粽子呈咖啡色,吃起来,味道很接近咖啡,甜香中略微有些苦苦的悠长味儿。

母亲说,柿花有消胀、消炎、败火,抑制头晕目眩等功效,是当年医疗条件较差的乡村的一味药膳。所以,每年的端午节各家各户都要设法包一些柿花粽子。

可是,后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众多老龄柿树因荫歇了田地就逐渐被砍伐。而新的柿树又正处于“冷淡繁育期”,所以慢慢地造成家乡的田野上很少能看见当年的柿子风采了。即使哪里的田埂上还摇摇晃晃地生长着柿子树,但那些孤冷寥落的面相再也不能浩荡起柿花的飘香了啊……

好在,我母亲一直还在责任田里护理着几棵百年树龄的柿树。前些年,乡亲们都劝母亲说,那么大的柿树,至少荫歇你二亩田地不长庄稼,每年最少要少打几百斤粮食,还是把它砍了吧。可是母亲说,柿树是前人栽树后人才能吃果的啊,它们没有几十年的生长,就不会结出满树灯笼一样的柿子。再说,没了柿树,我城里的儿女孙儿们每年的端午节,咋还能吃到我做的柿花粽子呢?就这样,母亲为了我们能吃到柿花粽子,硬生生地将自己田里的老柿树给“宠养”了下来。

去年,村里有人去给母亲商量,要母亲做些柿花粽子卖给他。这样一来,乡亲们就看到了柿子树的经济前景,因而今年春季,就开始有人栽植柿树了。

我想,母亲的柿花粽子也许就是抢救柿子树、重新大放当年柿树风采的一个契机。如果利用现代的科学栽植技术,我坚信花不了几年功夫,每年的五月,家乡的田园山岗,就会再次荡漾起柿花的迷人甜香。那时候,城里人也能吃到柿花粽子、享受到柿子蜜糖的美味儿了。

宋代文人黎廷瑞有一首七言绝句《田家》:“陌上青裙跣送茶,篱根白发卧看家。山禽不语檐阴转,一树轻风落柿花。”哦,柿花,那甜美的乡愁啊……

猜你喜欢

甜香蜜糖娃儿
古驿方言“娃”的用法探究
最甜的蜜糖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裹蜜糖的子弹 直击北上广现实
贵族们崇尚的“骚浪贱”
愿望塔
纸杯大变身
再痛苦的青春往事都能被时间洗成蜜糖
浅析襄阳方言称呼语“俩娃儿”
我替爹给娘许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