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头流动采血车中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方法研究

2014-08-01向维娜

当代医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丙氨酸不合格率初筛

向维娜

街头流动采血车中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方法研究

向维娜

目的 探讨街头流动采血车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经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的30000名街头来流动采血车血液样本,将其与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未经初筛直接采血的30000名采血车血液样本进行比较,分析街头流动采血车中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方法。结果 初筛后初复检不合格率远低于初筛,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2012年组的不合格率略低于2011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感染方面,2012年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2011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筛选检测法能够有效提高血液合格率,降低报废率和合并感染率,值得在街头流动采血车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街头流动采血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成效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ALT)[1]在人体的各类结构(如骨骼、肌肉、器官、组织等)中是蛋白质新陈代谢的一种参与酶,能够有效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的体内转化速度[2]。通常情况下,人体血清中的正常ALT含量为:女性8~41U/L,男性9~51U/L[3]。本研究对经过ALT筛选检测后采血的献血者30000名和未经筛检进行采血的30000名献血者血液情况进行比对,分析2组血液的各项指标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血站街头来流动采血车进行义务献血的献血者30000名,并在经过ALT筛选检测后采血。选择同期的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本血站街头来流动采血车进行义务献血的献血者30000名,不经筛检直接采血。

1.2 方法

1.2.1 2011年组 只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常规的初复检法进行检测。在进行检测时,可采取速率法进行计算[4]。

1.2.2 2012年组 对献血者进行初筛+初复检法进行检测。即:采用荷兰威图公司生产的Micmlab30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并选用宁波美康公司生产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进行检测。初检复检的方法同2011年组相同[5]。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3.0软件对2组献血者的血液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2.1 采集血液初筛和复检情况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显示,在初筛的30000名献血者,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的人数为4125名,不合格率为13.75%。初筛后的25875名献血者经过初复检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的人数为630名,不合格率为2.43%。初筛与复检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种血液检测情况分析 经过统计比较显示,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30000名流动采血车献血者在经过初筛和初复检后,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不合格人数为4755名,不合格率为15.85%。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30000名流动采血车献血者在经过初复检后,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不合格人数为4909名,不合格率为16.36%。两种检测方法之间不合格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采集血液初筛和复检情况比较

表2 2组血液检测情况比较

2.3 两种检测方法的合并感染情况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显示,抽取的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200例血液样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合格数为148例(占74.00%),不合格数为52例(占26.00%)。其中,ALT有8例(占4.00%),梅毒有9例(占4.50%),HIV有4例(占2.00%),HCV有18例(占9.00%),HbsAg有13例(占6.50%)。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200例血液样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合格数为129例(占64.50%),不合格数为71例(占35.50%)。其中,ALT有10例(占5.00%),梅毒有13例(占6.50%),HIV有5例(占2.50%),HCV有23例(占11.50%),HbsAg有20例(占10.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一般情况下,应用初筛方法有利于降低不合格率。有研究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在街头无偿献血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初筛之后,极大减少了单项ALT不合格血液的程度。

本研究中,经统计,初筛后的血液初复检不合格率(2.43%)远远低于初筛不合格率(13.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筛+初复检方法的不合格率(15.85%)略低于初复检不合格率(16.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感染方面,初筛+初复检的不合格率为26.00%,明显低于初复检不合格率(35.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街头流动采血车中采用初筛+初复检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采血的合格率,降低报废率,并减少ALT合并感染率,因此,应该在流动采血车中予以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1] 陈平,赵丙全.干化学法检测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2):80-81.

[2] 甘萍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5):199-200.

[3] 翁远桥,苏德信,廖惠容.干化学试纸法筛查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3,20(4):186-187.

[4] 朱燕霞,钱宝华,查占山,等.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血液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10):126-127.

[5] 郝彦开,杨玉巧,郭皓,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在街头流动采血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19(6):3006-3007.

[6] 王珍.流动采血车的人性化服务[J].当代医学,2011,19(5):24-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124

湖北 445000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血站 (向维娜)

猜你喜欢

丙氨酸不合格率初筛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2017-2019年湛江市不同职业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情况的比较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