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循环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8-01周冬梅吴婷婷

当代医学 2014年27期
关键词:风湿性瓣膜置换术

周冬梅 吴婷婷

3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循环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周冬梅 吴婷婷

目的 分析观察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循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2013年间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将患者分为循环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n=30),统计2组患者心律失常、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等情况。结果循环护理组患者有1例(3.3%)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2例(40%)心律失常,无死亡案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常规护理组患者8例(26.7%)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1例(70%)心律失常,1例(3.3%)死亡,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差异显著(P<0.05),死亡差异无显著。结论 循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循环护理;疗效

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又称为风心病,其是指风湿性心脏炎症患者在炎症消除后,其在心脏瓣膜上遗存瘢痕,进而导致心脏瓣膜出现病变,引发心脏病[1]。目前,临床治疗风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心脏瓣膜置换术,该手术可以有效解除心脏瓣膜的反流和狭窄情况,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效应,提升患者的心脏功能[2-3]。由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也较为严重,加强术后护理干预势在必行。选取2012~2013年间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了术后护理干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3年间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循环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0例。循环护理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2∶18,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8.6±2.7)岁;常规护理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0∶20,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46.9±2.5)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14例患者为心功能Ⅱ级,25例为Ⅲ级,21例为Ⅳ级;心房纤颤37例。

纳入标准[4]:符合我国相关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确诊标准;年龄为30~80岁;患者均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

排除标准[5]:排除其他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行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置换16例,主动脉瓣置换18例,二尖瓣置换2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0例。60例病人共耗用械瓣膜74枚,生物瓣膜2枚。

1.2.2 术后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选用常规护理方法,循环护理组选用循环护理方法,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血流动力学检测护理:医护人员需严密检测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CV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有创动脉血压(ABP)等数据,并检测房颤患者胺碘酮治疗时心率情况,将患者心率控制在85~105次/ min。(2)低心排综合征护理:术前患者存在肺循环淤血、慢性心功能衰竭等情况,导致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术后患者将出现体外循环炎性反应以及缺血再灌注型心脏损伤,导致患者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因此,医务人员需给予患者正性肌力和扩血管药物,提高患者心肌收缩能力,降低患者心脏负荷,提高心肌恢复速度,改善组织灌注情况。如患者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可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各4~7μg/(kg·min),以及米力农0.3~0.5μg/ (kg·min)改善患者病状。(3)心律失常护理: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需严格检测患者心率、心律,并与术后1、3、6、10、18h时抽取患者动脉血进行检测,以防止出现低钾血症。由于术后36~48h,患者心肌水肿情况最为严重,因此需借助临时起搏器调整患者心率,保证患者充分灌注,同时检测起搏器效用是否实现。统计2组患者心律失常、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循环护理组患者经过术后循环护理后使用呼吸机时长为10~24小时,患者ICU停留为48~96h;常规护理组使用呼吸机时长为15~30小时,患者ICU停留为55~108h。同时循环护理组患者有1例(3.3%)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2例(40%)心律失常,无死亡案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常规护理组患者8例(26.7%)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1例(70%)心律失常,1例(3.3%)死亡,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和死亡情况对比[n(%)]

3 讨论

重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循环护理干预应以血流动力学检测、低心排综合征护理、心律失常护理以及用药护理为主[6-7]。该护理模式可及时预防和发现患者术后并发症,并有效的检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8]。本次研究中,循环护理组患者有1例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2例心律失常,无死亡案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常规护理组患者8例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1例心律失常,1例死亡,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循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加快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1] 魏冬梅.9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 5(20):125-126.

[2] 郑秋霞,刘森军,周勇清,等.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12例的术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7(3):352-353.

[3] 郭俊雅.33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200-201.

[4] 俸献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9,10 (1):35-36.

[5] 李文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6(21):147-148.

[6] 王兰.浅谈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00-101.

[7] 魏玉荣,周俊娣.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29例围术期的护理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22):1180-1181.

[8] 何伟兰.监护室护士术前访谈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9):119-119,1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7.089

广东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 (周冬梅 吴婷婷)

猜你喜欢

风湿性瓣膜置换术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美托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