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止血治疗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2例分析

2014-08-01谭家泽

当代医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缺乏性发型母乳喂养

谭家泽

立止血治疗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2例分析

谭家泽

目的 探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立止血治疗的32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止血敏治疗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29例,遗留严重并发症3例,临床治愈率为90.63%,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立止血治疗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

我国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高发地区,认识该病历史还不长,20世纪80年代见诸国内文献,90年代中后期见诸经典儿科书[1]。农村地区在家分娩新生儿未补充维生素K,母乳喂养率高,维生素K缺乏常见,故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在基层医院多见,该病又以颅内出血多见,起病急,以颅内高压、贫血为主要症状,缺乏特异诊断手段,容易误诊误治,造成死亡,残废。现将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61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32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在家分娩19例,外院分娩13例。母乳喂养26例,混合喂养6例。发病年龄<4个月,其中<2个月20例,2~3个月10例,>3个月2例。初发症状:腹泻19例,发热10例,咳嗽3例。主要症状:呕吐14例,抽搐10例,发热8例,昏迷6例,呼吸急促9例,嗜睡3例,打针处流血不止1例。白细胞>10×109/L 18例,40~100×109/L 14例。血色素90~110g/L 21例,60~89g/L 8例,<6g/L 3例,前饱满15例,瞳孔不等大2例,肌张力增强8例,肌张力差3例。凝血功能检查11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9例,凝血时间延长8例。15例血小板正常,12例CT报告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硬脑膜下出血6例,脑叶出血2例,脑室出血3例,3例腰穿有血性脑脊液。

对照组29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在家分娩16例,外院分娩13例。母乳喂养27例,混合喂养2例。发病年龄<4个月,其中<2个月16例,2~3个月10例,>3个月3例。初发症状:腹泻16例,发热8例,咳嗽3例。主要症状:呕吐15例,抽搐9例,发热8例,昏迷5例,呼吸急促10例,嗜睡4例,打针处流血不止1例。白细胞>10×109/L 16例,40~100×109/L13 例。血色素90~110 g/L 18例,60~89g/L 8例,<6g/L 3例,前饱满16例,瞳孔不等大2例,肌张力增强8例,肌张力差3例。凝血功能检查11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9例,凝血时间延长8例。16例血小板正常,21例CT报告颅内出血,2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者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2组均给予:(1)降颅压:用止血药后用脱水剂20%甘露醇0.25~0.50 g/kg,每天3~4次,地塞米松0.5~1.0 mg/(kg·次),2次/d,连用3d,根据病情加用速成尿1mg/(kg·次),硬脑膜下出血患儿常规作硬脑膜下穿刺,巨大血肿行清除术。(2)镇静、抗惊厥治疗:烦躁、惊厥者可选用安定0.25~0.50mg/(kg·次),缓慢静注或苯巴比妥钠首次10~15mg/kg。无效可临时加用安定,或苯巴比妥钠8~10mg/kg或水合氯醛40~60mg/(kg·次)稀释保留灌肠。(3)控制液体量、液体张力:液体量100~120mL,液体张力1/3~1/4张,发热、呕吐、腹泻、呼吸快可酌情增加液体量。急性出血1~2d,无胃肠并发症,可鼻饲或母乳喂养。(4)脑细胞代谢剂:常规能量合剂,ATP辅酶A,细胞色素C。出血用止血剂2d后,给胞二磷胆碱0.125g稀释后静脉滴注单用或合用脑活素2~5mL稀释10~20倍静脉滴注,1次/d,10~14d为1疗程,2~3个疗程。

表1 2组人群一般情况对比

1.2.2 止血治疗 观察组静脉推注维生素K110mg,1次/d。立止血250~500 U/kg静脉注射,1~2次/d。止血敏0.125g静脉注射或稀释静脉滴注,2次/d,止血药物连用3~4d。对照组给予均予维生素K11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5d;止血敏 0.125~0.25g/d静脉注射,1~2次/d;维生素C 0.5~1.0g/d静脉滴注,1次/d。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29例,其余3例遗留严重并发症,临床治愈率为90.63%,住院平均时间9d。对照组临床治愈27例,遗留严重并发症5例,治愈率为84.38%,住院平均时间12d。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由于维生素K在母乳中含量少,含量15mg/L,仅为牛奶的1/4,小儿大脑发育快,脑室周围毛细血管丰富,且易出血,故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多为单纯母乳喂养、未补充维生素K,以颅内出血为主[2-3]。有学者指出,凡采取预防性用药补充维生素K措施的国家消灭了大部分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病例,我国尚无统一的预防方案,其最佳预防剂量尚有待探讨,有采用母亲每日口服维生素K1,通过提高母亲乳汁维生素K含量,也有采用给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1,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产妇自分娩之日起,每日口服维生素K1片剂5~10mg,连服3周或给出生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11~2mg,1~3d。

观察组32例患儿,其中有发热、白细胞增12例,有的伴有腹泻、咳嗽等症状,极易误诊为颅内感染。儿科医师,特别是基层医院儿科医师要加强对本病认识。临床上凡遇1~4月小婴儿,部分可伴有腹泻、发热、单声咳嗽患儿,突然出现颅内高压症、贫血,要考虑该病,头颅CT、腰穿、凝血功能等检查,可协助诊断。血清凝血酶原体蛋白(pivk-Ⅱ)是反映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4-5]。

治疗宜采用综合治疗,良好的护理,控制出血,降低颅压,镇静止惊,支持治疗。本研究采用维生素K1+立止血+鲜血,对止血取得较好的疗效。立止血又名凝血酶,起效快,静注5~10min起效,20~30min作用强,半衰期3~10h。止血敏能促使血小板聚集,稳定毛细血管。维生素K起效慢,持续时间长,且可对因治疗。鲜血可起直接补充凝血因子,纠正贫血,四药联用可起到相互补充、协同止血的作用。用止血剂后再用小剂量甘露醇可避免降低颅压加重出血。控制惊厥可避免惊厥加重脑细胞缺氧,减少脑细胞进一步损害。采用立止血综合治疗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邵启民.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44例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7,12(3):222-223.

[2] 黄必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52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学院学报,2008,30(6):1035.

[3] 李桂花,冯琦云,宋凯.立止血佐治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2001,16(5):314.

[4] 张会丰,阎华,田秀巧,等.新生儿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8):498.

[5] 秦秋霞.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1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101

广东 518118 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谭家泽)

猜你喜欢

缺乏性发型母乳喂养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浅析政府投资项目超概(预)算成因及对策
好别致的发型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干预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不同药物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