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4-08-01许拥军

当代医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影像学

许拥军

CT与MRI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许拥军

目的 探讨CT与MRI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选取检查方法、提高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8例,均行MRI、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检查结果资料,比较影像学诊断与术中病理诊断符合度情况,据此评估MRI与CT检查在前列腺癌患者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纳入研究组的患者术中病理证实,A期前列腺癌患者5例,B期16例,C期24例,D期23例;在21例A/B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MRI诊断出11例,而CT仅诊断出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C/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MRI诊断出40例,CT诊断出3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在CT/MRI等影像学表现上均表现出一定特点,均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检查手段,在A/B期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MRI检查较CT检查更具有优势,而对于C/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两者在其诊断中则无差异性。

前列腺癌;CT检查;MRI检查;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

前列腺癌在我国发病率高,可以达到9.92/10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近些年来更是显出逐年递增趋势[1]。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繁多,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均能为确诊提供一定的依据。尽管前列腺癌在上述列举的这些影像学检查中有相对特异的表现,但病理学检查仍是确定诊断的金标准[2],但病理诊断实施难度较大,往往在术中才能完成。故选取一种确诊价值更大的检查手段是必要的。笔者回顾分析收治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MRI检查、CT检查),分析前列腺癌的CT、MRI影像学上的表现,比较影像学诊断结论与病理学诊断符合度,MRI检查、CT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8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为(64.8±5.1)岁。入院后均行MRI、CT检查,并最终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其中31例患者出现了血尿。临床分期依照Jewetl分期:(1)A期:5例,癌肿局限于前列腺组织中,临床上没有症状,只是在病理学检查时发现;(2)B期:16例,癌肿只局限于前列腺组织内,直肠指检可以摸到,一般没有淋巴结转移,血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可升高;(3)C期:24例,癌肿已经侵犯到前列腺包膜之外,局部淋巴结也有转移,尚无远处转移;(4)D期:23例,常出现了骨骼及其他器官的转移。依据相关的影像学选取不同分为2组,即MRI检查组和CT检查组。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相关检查(MRI、CT)均有职业资格的技师完成,所有的检查操作均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程。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均有职业资格的影像学诊断医师完成,并最终由影像学诊断主任医师最终审核确定。

1.2.1 CT检查 检查系统:Philips 64排螺旋CT,由飞利浦(中国)公司生产。基本的检查步骤:(1)嘱患者在行CT检查前2h内饮水800~1000mL,使其患者胃肠道饱满、膀胱充盈适度,形成良好对比;(2)嘱患者仰卧位,行CT平扫检查,扫描范围为耻骨联合下缘到双侧髂前上嵴连线水平;(3)再进行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入造影剂碘海醇80~90mL,注射速度为5mL/s左右,序贯性注入造影剂,使其显色良好,同时进行再次扫描,扫描范围同平扫时。

1.2.2 MRI检查 检查系统:siemens Trio 1.5T,由西门子(中国)公司生产。基本检查步骤:(1)嘱患者在行CT检查前2h内饮水800~1000mL,使其患者胃肠道饱满、膀胱充盈适度,形成良好对比;(2)行MRI检查前,确定患者身上无金属携带;(3)嘱患者仰卧位,行MRI平扫检查,扫描范围为耻骨联合下缘到双侧髂前上嵴连线水平;(4)再进行MRI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入造影剂Gd-DTPA35mL,注射速度为3mL/s左右,序贯性注入造影剂,使其显色良好,同时进行再次扫描,扫描范围同平扫时。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例A/B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MRI诊断出11例,CT仅诊断出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7例C/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MRI诊断出40例,CT诊断出3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前列腺癌CT、MRI检查诊断比较[n(%)]

3 讨论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除了体积扩大或侵犯邻近器官,造成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也可能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尤其是骨头和淋巴结,预后极差。前列腺癌是世界性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呈现高发病率,发病年龄上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3]。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常见的癌症,因而丧生的人数仅次于肺癌,在我国也高居第6位。

前列腺癌早期多缺乏特异性的表现,大多是在例行的健康检查或抽血筛检发现,发现时候往往已是晚期,临床治疗疗效差,生存期短[4]。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而在整个治疗方案选取前,肿瘤的早期诊断无疑具有极大的意义。对于前列腺癌的确诊依赖于病理活检,但是临床穿刺活检率还是相当有限。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检查,这些检查主要包括彩超、CT、MRI等。前列腺癌在CT、MRI检查上均展现出了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前列腺癌在CT上表现为局部低密度病灶,结节型隆起,可以出现周围器官组织变化或前列腺的增大,对于早期癌灶结节与正常组织差别小,不易区分,平扫时可以为等密度,增强后可以表现为低密度或混合密度影[5]。

综上所述,CT检查对于早期的前列腺癌患者诊断率较低,而MRI则可以很好的作为补充,T2加权像(T2WI)上表现为典型的高信号周围带内出现低信号病灶[6]。

[1] 宋吉清,张成琪,王春霞,等.MRI、MRS及11C-胆碱PET/CT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8,28(1):49-54.

[2] 程紫琚,赵阳,白玫,等.MRS诊断前列腺癌准确率与病理切片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12):860-863.

[3] 高升平.CT与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4):203-204.

[4] 黄高贤.前列腺癌中CT、MR诊断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0,31(4):529-531.

[5] 郑岗,任蓬程,肖香佐,等.CT与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2):37-39,43.

[6] 潘浩云,刘振荣.前列腺癌在CT及MRI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4):1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060

湖南 427000 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许拥军)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前列腺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前列腺良恶性肿瘤应用DCE-MRI鉴别诊断的作用分析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与前列腺肥大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