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4-07-26董惠文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基础教育现状

董惠文

摘 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历来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传统艺术的发展。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同时,电视媒体也相继推出如“中国汉字书写大赛”“成语英雄”等栏目,旨在推广和普及汉字书写。然而,真正的教育实践中,书法教育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将对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育的现状进行初浅的分析。

关键词:基础教育 书法教育 现状 对策

熊秉明先生曾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书法课程的开设对于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书法教育作为基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关于书法教育的基本认知

古代的书法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至唐宋,书法成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标准之一。近现代社会,书法课程已被列为中小学语文课以及高中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作用更加倾向于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近年来,教育部发布一系列关于加强书法教育建设的政策文件,电视媒体也相继推出如“中国汉字书写大赛”“成语英雄”等栏目,说明社会各界也开始认识到传统汉字的重要性,推广和普及汉字书写。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也逐步得到强化。学校的书法课程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改进,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学习书法的队伍中来。书法教育基础阶段的空缺已慢慢被填补。书法教育尽管历史久远,但不可否认的是近现代社会书法教育的发展态势不尽人意。

二、小学书法现状及问题归因

目前,我国基础阶段书法教育还没有普及,教学体制也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书法课程设施配置缺乏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发展,教育资源融合性日益加强。书法课程作为艺术类学科,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器材的使用却没有真正起到表达书写过程动态的作用。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小学关于书法课程的配置资金投入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书法教室,即使有设施的配备,也没有真正的实际使用。

(二)书法课程师资力量严重缺失

专业的师资是书法教育的核心。现阶段,我国高校书法教育专业数量极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给书法专业毕业生的编制几乎为零,导致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书法专职教师非常少,大多由语文、美术教师兼任。现阶段,书法教育介于语文教育与美术教育之间,缺乏专业性。在教学过程中,相对于专业的书法教师,语文教师缺乏书写技巧的传授,美术教师缺乏文字知识的教授。因此,专业的师资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三)书法课程教学机制有待提高

在国家众多政策支持下,教育行政部门、校方、任课教师等书法教育的参与者重视书法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于书法教育发展的不成熟与课程的复杂性和交叉性,现阶段的书法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针对性。更有甚者,则是放任自由,缺乏有效的教学机制作为引导。

(四)书法课程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都能开设书法课外兴趣小组,然而现实情况是报名的学生寥寥无几。综合分析,原因主要有:其一,学校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开设书法课程大多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并没有将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素养作为目标;其二,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课外书法兴趣小组一般占用教师的业余时间,且不提供工作补贴,这势必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其三,当今社会,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相对于美术、音乐等课程的火热,书法课程仍然受到冷漠的对待。

三、加强书法课程的几点对策

当代社会,教育的主旋律,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美育教育,书法作为艺术门类的组成部分,理应发挥作用,现实情况是书法教育发展不尽人意,鉴于此,本人提出一些初浅的建议。

(一)清晰课程定位,重视专业师资

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提及,“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化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说明书法既是技能教育,又是素养教育、审美教育。其目标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总目标)。大多数学校对书法课的重视程度仅仅停留在写好几个字的阶段,没有真正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身心健康的影响。

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提及:“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现实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书法教师都是由语文教师或美术教师兼任,并非拥有专业背景和实践教学经验的书法院校毕业生。但目前我国高校书法专业设置数量少,专业师范书法毕业生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书法教师的编制寥寥无几。只有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才能让小学书法教育更加规范化,更加有利于书法教育的实施与推广。

(二)根据书法课程教育指导纲要,科学编写教材

现阶段,书法课程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没有正规的教材,各年级学生基本使用同样的教材。大多数的教师凭借经验授课,并且市面上的书法教材、字帖数量庞大,质量良莠不齐,盲目的、不科学的教材选择是非常有负作用的。因此组织专家、学者编著一套书法教材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教材要对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成绩考核等方面都作出明确、系统的规定,把书法教材作为艺术课教材来编写,体现书法的艺术学科特性,而不能拘泥与一本传统的字帖。一些学校更加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编著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并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三)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书法作为艺术课程,“示范、模仿、评价”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改变原先传统的书法教育模式为创新练习应为当务之急,教师在授课时应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书写过程等教学方式,由单纯的技法练习专项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汉字的魅力。现行的书法课堂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引导式学习,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与指导性建议,不断健全与完善书法教学模式。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书法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书法课程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互联网高速发展,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为普及书法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兴趣培养——教学情境——临摹练习——作品评析反馈,书法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在授课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把教学所需的语言、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快捷合理的展示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在作品评析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通过多媒体进行作品的欣赏与评析。

多媒体设施进入书法课程势在必行,对于改革书法课堂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更加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倡大力弘扬书法艺术,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发展书法教育,开设独立的书法课程,构建完善的书法教学体系。坚信书法教育的前景无限好。

参考文献:

[1]熊秉明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

[2]陈振濂 《书法教育学》[M] 西泠印社 1992.90.

[3]韩盼山 《书法艺术教育》[M] 人民出版社 2001.29.34

[4]王岳川 《书法的文化精神》[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4.10.

[5]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新版)》[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6]班 锦 《教育功能视角下的小学书法教育》[D] 西南大学 2007

(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学院 浙江绍兴)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基础教育现状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墨香满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