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现代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2014-07-26王晓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现代文古诗文素养

“现代”是与“当代”有着明显区分的一个时间词。在文学史上,“现代”指的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的时间段,俗称“现代文学三十年”。而“当代”则指的是1949年之后一直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并且还在不断延续的这一时间段。而我这里所谓的“现代文”并没有这样区分,只是从高中语文课本出发,区别于古诗文,包括小说的一种称谓。

提到现代文,就不得不提到古诗文,高中语文课堂历来重视古诗文的教学,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二:一是高考默写篇目青睐;二是高考有古诗文阅读。有人不禁要问,高考也有现代文阅读题,可学生为什么就是不重视教材中的现代文呢?这里就要进行一个比较了。首先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古诗文有固定的实词虚词用法,固定的文言句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有规律可循。考试的内容也是万变不离其宗,许多文言词语以及用法都出自课内的经典文章,这就使得学生很重视课内的古文。古诗也是一样,诗有诗家语,同时课文中所选的名家作品有可参考性。其次,教师的重视,古诗文的课堂会给学生厚重感,能彰显出老师的水平,考试又是重点,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课时的安排上将大量时间派给了古诗文。反复练习古诗文使得学生在试卷上分数大增,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那么现代文呢?从考试的角度看,课改区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的一直是传记阅读,学生认为不用课内的现代文熏陶一样可以掌握答题套路,科技文都是选择题,也需要在练习中磨练,课内更是帮不上忙。况且都是现代文,不存在语言障碍,能读懂就能答题。其次,课内的文章都是距离他们年代甚远的经典著作,由于时代的距离感,他们很难去理解作品蕴含的深刻内容,失去了对文本探究的兴趣。综上,尽管现代文有着语言上的优势,但是在语文课堂却丝毫没有优势可言。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觉得,现代文不仅对考试有着重要意义,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甚至对人生价值的理解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换句话说,现代文教学的意义甚至超出了语文学科本身。

首先,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很多同学做题时会发现自己很难融入文本,读了几遍依然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被理解得支离破碎,这就是因为对课本的现代文重视不够。我们分析一篇文章,首先要把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表达出主要的中心。高中现代文教学恰是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提高学生自我分析文章、把握文章的能力。此外,古诗文的理解也与现代文的学习有着紧密的关系,再容易的古诗文我们都要把其化解为现代文去理解,也就是说,现代文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这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也是关键。此外,现代文的学习更关乎到写作能力的提高,我们课内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他们对语言的体悟和灵活的运用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写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细微的,但却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整个试卷中的各种题型几乎都与现代文脱离不开干系,从考试的角度来讲,现代文学习是整张试卷的关键。

其次,从语文素养的角度来看,语文这一学科是一个很重视语感的学科,要求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但又不可一日无功。积小流方可成江海,小流从何处获取?日常的积累便是关键,临阵磨枪对语文学科是不适用的。新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有这样的阐释和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它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这种能力从哪里获得?就是从阅读上获得的,当然,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课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类别芜杂,不系统,课上有目的性的规范应是关键。我们分析鲁迅,才能知道“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证明她是个活物”的肖像描写是如何的入木三分;我们看过《雷雨》,才了解了话剧中如此激烈的矛盾冲突,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品评《边城》,才享受到那世外桃源般的湘西美景,那不惊天动地却撩动心弦的爱情故事……这里是语文的一场盛宴,这里是语文的一顿饕餮大餐,我们不一定全部消化,但那种回味足以让我们享用一生!我们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的品评文章中得到了升华,并让我们受用终生!

最后,我想从教育意义来谈谈。为什么经典离我们的学生愈来愈远?为什么经典文章不能入学生的心?读经典绝对不因为它是经典,而是透过经典的包装下面的厚重,是内容,是语言,是作家的心灵……,是我们对生活的共鸣。读经典不是任务,而是生活的必需。我们不能想象一群未来的孩子只知道英语,时尚,新潮,数字,公式……而缺少温情。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上的现代文教学,也许它关乎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而是学生的未来,包括他的人格,人生价值的选择!我们需要感性,我们需要对生活的感性的理解!我们不是麻木的动物!读鲁迅我们能感受到那字字见血,笔笔是泪的哀怒;读巴金我们感受那个时代命运的不可左右,人尚且不能自保,更何谈动物;读郁达夫我们走进那个夹杂着苦涩的清秋……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些作品无疑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也许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课程——终生受益。

那么,现代文教学到底应该怎样重视呢?首先我们要加大现代文教学的课堂比重,经典文章决不可匆匆带过,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深刻的、自主的理解,充分品读透彻文章。同时,我认为除了必修课本之外,选修中一些优美的散文,经典的戏剧、小说也可选入课堂,加大现代文内容的比重,丰富教学。其次,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是让文本能够贴近学生,贴近他们的生活,在学生知识允许的范围内达到充分的解读和阐释。教师一定要在讲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足了功课,不仅要有一桶水,最好是一缸水。例如可以采用现在正在实行的导学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解决。当然,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得当,问题的选择要合适。用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去思考答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最后就是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课内的很多作品都是节选,可以建议学生课下去读完整的作品,以加深印象,也有利于对作品内容的深刻理解。比如《雷雨》的序幕还有尾声就很值得学生去看看,《边城》也很适合学生去读完全部章节。还有许多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他们的代表作,老师可以推荐一些名家的经典文章让学生课下阅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量,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巴金的《家》,曹禺的《日出》,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去读读这些作家的传记,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这样,现代文教学也许就不那么枯燥费力了,在提升学生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语文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限于语文学科,更不仅仅限于高考的应试,而应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是非观念,尤其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发表自己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的独立观点,不盲从,不趋之若鹜,不人云亦云,也许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要重视并敢于去尝试,去实践。

当然,我这里所谈的重视课堂中的现代文阅读并不意味着对古诗文地位的轻视,古代的经典经历的年代更为久远,沉淀的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同样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关键。两者并不矛盾,语文课堂可以百花齐放,我只是提醒切不可因为国学而忽视了我们当下的经典品读。应试中离不开高考这个指挥棒,课堂上同样离不开教师这个指挥家,期待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奏响和谐的乐章!

王晓玲,语文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市。责任编校:老 猛

猜你喜欢

现代文古诗文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