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析论据的类型及方法

2014-07-26李敏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志存高远人生目标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有人说,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界限鲜明,截然不同,极易辨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众所周知,事实论据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而道理论据则是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而引用的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材料。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不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它们都是为了充分、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

那么是不是所有文章中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都做事实论据,都是证明中心论点的呢?下面列举两个实例:

【例一】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2010年沈阳《积极面对无奈》)

问:选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列举人生中的种种无奈,提出(引出)本文的论题,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述。

【例二】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2010年襄樊《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问: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引出中心论点“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②这两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两段都列举了一些事例,但是这些事例并不是都做事实论据的。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例一中列举的从“刘翔”到“残疾人”等六个事例,只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人生中有数不清的无奈,引发读者思考的,而不是做事实论据的。在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既然是列举事例,就一定是事实论据,可以证明中心论点,结果被扣分。而例二中列举“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就是事实论据,因为这两件事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由此可见,在议论文中,看到列举事实就认为是事实论据,这是一种误区。那么同样的情况,在议论文中并不是看到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材料就都是道理论据,都能证明中心论点。

【例三】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点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贬居江湖,仍然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2010年 娄底《说真诚》)

问:第④段中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作用是什么?

答: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点热情奉献”的观点。

因此,对于论据,我们不能单纯地从定义上简单的判断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一定要把论据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李敏,语文教师,现居辽宁沈阳。责任编校:左晓光

猜你喜欢

志存高远人生目标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食堂火了
感恩母校志存高远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常洗头可以增强自信吗?
周持:书法学习重在“志存高远”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
100个疯狂的“人生目标”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