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美丽的歌词中找到写作感觉

2014-07-26谭森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高三天空

浙江卷高考作文曾引用流行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中的一段歌词,让考生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北京高考也有一道作文题和流行歌曲有关,题目是这样的: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由此可以看出,高考已逐渐关注流行歌曲,进而关注生活。作为教师,可以在写作实践中尽量引导学生在歌词中找到写作的感觉,用他们喜爱的流行歌曲打通作文的梗阻。

一.歌词题记,提纲挈领。

写作难在开篇之笔。若能以一句优美的歌词作“引子”开篇,无疑能使读者倍感亲切,也有助于下文自然引出中心,且具有吸引力。如第二次申奥时,有位同学以《再回首》为题,开头就以“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作为题记,然后回忆申奥历程,表达国人对奥运的渴望与追求,给人的印象就很深刻。

二.启发思维,打开思路。

在作文时,一时思路展不开被迫停笔的事也是常有的。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紧张慌乱,静下心来想想,是否有你熟悉且与此篇作文有关的歌曲,或许你会由歌词触发,引起联想,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如刚进高三,抒写对现实的感受和对未来的畅想,是常写的题目。学生通常开篇之后东想西想,不知如何展开正文。有两位高三学子是这样写的:一篇直接以曹方的《比天空还远》作为标题的文章,分别引用五位歌手的歌词:1.“回到最初最晴朗最开阔的天空,搬走摩天楼别挡住彩虹”(蔡淳佳《回到最初》)2.“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范玮琪《最初的梦想》)3.“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梁静茹《一千零一个愿望》)4.“当孤单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习惯到我已经不再去想该怎么办,就算心烦意乱就算没有人作伴,自由和落寞之间怎么换算”(刘若英《一辈子的孤单》)5.“路途比天空还遥远,一个人会不会寂寞,漂泊的心一直辽阔,就算世界只留给我一天”(曹方《比天空还远》)用这五首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文章主体部分的五个段首句,把进入高三以来复杂的心理感受,与他所喜欢的几位歌手的歌词所产生的共鸣,一一呈现出来。在作者笔下,心灵如被手术刀解剖一样,真实的高三生活对作者思想产生了年轮般的影响。另一篇直接以阿信的《盛夏光年》作为标题的文章,通篇只引用了“让盛夏去贪玩,把残酷的未来狂放到光年外”“天天都漫无目的,偏偏又想要证明真理”两处歌词,却也让作者文思如泉涌,下笔左右逢源,叙写出初进高三的学子面对压力而迷茫、彷徨时,用阿信的歌声来舒缓;面对青春的悸动时,用一颗坚强的心来调节、平复。细腻地写出了进入高三以来的真实感受,格调虽不高亢昂扬,却很“立体”,让读者感受真切,感觉到一个真实的存在。

三.歌词点睛,升华主题。

如果能在文章结尾卒章显志之处用上一句或几句歌词,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升华主题,一定能够克服结尾空洞疲软的不足,获得自然贴切的效果。如《跌倒之后》的结尾“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再如,写经过一番艰辛努力后终于做成某事的文章,引用《真心英雄》中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结尾。这些结尾,歌词与全文内容协调一致,恰当的引用使文章锦上添花。

四.串联材料,结构明晰。

歌词不但在作文局部可以借用,而且也可以用在整篇的构思上,使它成为串联作文材料的线索,使整个故事在歌声的伴奏下展开。如大家最熟悉的题目《母亲》,有位小作者这样写:“《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又在脑海中回荡,泪水也已溢出眼眶……”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时侯……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病魔残酷地改变了现实,从此后……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作者由歌词的触发引起联想,把思想中的材料用歌词串联起来,使文章更显条理化,主题更突出。

总之,流行歌曲能给你纷乱的情感体验一个定型,给你痛苦而又枯涩的构思一种启发,给你茫然不定的选择一些灵感的润色,使你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又有流动感,在美丽的歌词中找到写作感觉。

谭森,语文教师,现居湖南株洲。责任编校:秦晓燕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高三天空
左手右手一起抓
天空之镜
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高三·共鸣篇
一和one
天空之舞
我把高三写成诗
天空之门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架起流行歌曲与严肃音乐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