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话题类议论文写作技巧谈

2014-07-26吴俊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博学反省项羽

有一类议论文题,往往作为一个话题出现,其主题内涵比较迂阔,本身不存在是非对错的问题,不需要作者对其观点进行论证,而需要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深入探讨话题的主旨内涵,这种话题类作文的写作与一般议论文写作不同,在写作中需要在论证深入上下功夫,在语言形象上讲技巧。本文就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谈,高中生应该如何面对这类作文的写作。

一.巧妙引话题

话题类议论文写作,因为话题本身是固定的,不需要作者就话题本身再去立论,其是非对错是很明显的。比如“论自省”这一话题,其论点是明确的,“自省”作为主要论题,其延伸出来的含义肯定很多很复杂,但是其大方向是确定的,就是“自省”是应该的,是正确的,而我们的文章主题就是要谈对这一话题理解的深度,比如对自省内涵的认知,对自省意义的理解,对自省方式的掌握,对不能自省后果的认识,等等。因此在文章写作一开始,应该善于巧妙地引出话题,即通过引出话题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论点,也就是表达自己面对话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论自省》一文中,作者开头这样写道:

“人们总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人们总有一张利口,能指责他人的过错;人们总有一双能指点江山的手,能精准无误地指点出旁人大大小小的错误。可是人们却偏偏把鉴赏力都用在别人身上,为何不用在自己身上,若是能用在自己身上,那自己不就减少犯错的机会了吗?这就是反省的魅力所在!”

作者没有直接来论述“反省”的内涵,而是从一些常见的现象入手:人们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指出别人的过错,但却对自己的缺点、过错视而不见。通过这一常见的现象,指出了一类人,即不善于自省的人,而这类人如果能够自省,也就能够减少犯错的机会。在作者看来,这就是自省的魅力所在。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话题,同时也使得论题更加有现实针对性,可谓一举两得。

二.形象释论点

话题类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深刻形象,因此必须对论点的内涵进行深入地解读。然而纯粹地理论说教难以让人信服,如果能够采用引证、类比等方式进行形象阐述,那么自然会使得论点的解读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在文中,作者就形象深刻地对“反省”的内涵进行了揭示:

“反省自己就是要能够向他人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能够自省的人,必然能够不光是看到他人的不足,更是能看到他人的长处。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又能反过来促使自己省察自身。然而我们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以至于我们总是离成功不远,却又怎么也达不到成功,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不善于反省自身。”

在作者看来,反省不是孤立存在着的,不是对着自己苦思冥想,而是有着他人作为参照物的,因此他将反省定义为“就是能够向他人学习”,当然这个学习是学别人的长处、优点,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毋庸讳言。作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让读者理解自己的观点,引用孔子、韩愈的名言来进行阐释,同时进一步结合我们自己来深入解读反省的两层含义:“能够自省的人”,既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又能反过来促使自己省察自身”,这样就使得“自省”不仅仅是对内在自己的反思,更是外在对他人长处的学习,对“自省”含义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三.正反举例证

对话题的解读,最直接、最鲜明的还是具体例证。由于话题本身对错很明确,我们在采用正反对比例证时,其目的不是分析对错,而是在借助具体形象的事例证明论点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剖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这样我们的例证才更加深刻,正反对比才更加鲜明。如文中写道:

“还记得‘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吗?六国君主不知自省,被秦王统一六国;一统天下的秦王遗忘了对手的教训,也不能有所反省,还奢想什么‘直至万世而为君,最终也落到二世而终的结果。因为身居高位,目中无人,骄傲自满,不要说‘日三省吾身,就是偶尔的反思都很少,陷入自以为是、自取灭亡的境地自然可想而知。”

在这一段例证中,作者对六国君主和秦王的论述,在对比中得出人的地位、性情是不能自省的重要原因,同样在接下来的例证中,作者继续深入剖析其中原因:

“想当初,‘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竟然输给了区区亭长出身的刘邦,功败垂成。乍一看,觉得意外,但细细想来这确属必然。项羽至死都没有反省自己的过失,而是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把过错都归到了天身上,这难道不可笑吗?反观刘邦,他却是能够深刻地反省出自己的不足,‘夫运筹帷帐之中,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正是善于自省,他才任用贤良,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可见,自省是认识自己的关键一步,更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这一段作者将项羽和刘邦面对失败、面对他人长处的不同做法,得出反省在成功征途中的关键作用,从而由因到果,进而得出自省对个人以及人生成败的意义所在。在正反例证中,通过对比分析,就能够深刻揭示论点的真实内涵和实际价值。

四.深入点主旨

按照议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大论述方向,话题类议论文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或者关键处点出具体的做法,使得文章主旨更加深刻,更加有现实意义。在具体写作中,对主旨的深入,既可以是结合现实现象指出的具体举措,也可以是延伸开来形象地对话题进行评论,让读者站在更高角度来看话题、析论点,如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能够做到自省,还需要博学来提升自己的修养。所谓‘博学就是要有广博的见识,广泛地学习。一只井底之蛙,从不曾见过外面的大千世界,又怎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进行自省呢?倘若一个人从不曾入过芝兰之室,他又怎么会觉得自己身处鲍鱼之肆是多么不堪呢?自省也就无从谈起。正如荀子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照镜子而正衣冠,人自省而改不足,唯有不断自省才能真正认清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从而迈向成功。”

文中作者看似游离话题,不谈自省而去谈博学和修养,其实这正是更加深刻地站在一定高度来谈“自省”,因为没有博学的知识,又如何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自省呢?没有良好的修养,又怎么会愿意自陈错误去反省自己呢?所以这里其实是对自省必须具备的素质进行论述,也是对自省话题的延伸解读,起到了对话题画龙点睛的妙用。

总之,话题类议论文写作需要紧扣话题本身,对论点进行辐射式地解读,在深入阐释内涵的同时,明确表达自己对话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吴俊,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扬州。责任编校:王 玲

猜你喜欢

博学反省项羽
记事簿
项羽虞姬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见贤思齐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
“博学”的鹤先生
博学不是智慧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周恩来“一”字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