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换生成语法视角与命题作文审题

2014-07-26唐冲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作文题目状语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形式化表现手段具体到汉语来说,主要是短语结构的语法分析和句子成分的符号化标示。短语结构主要包括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正补短语、主谓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方位短语、能愿短语、量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而对于句子成分,主语用双下划线标示,即“ ”;谓语用下划线标示,即“____”;宾语用波浪线标示,即“ ”;定语用圆括号标示,即“()”;状语用方括号标示,即“[ ]”;补语用尖括号标示,即“< >”。以上的符号标示使得一个短语或者句子的表层语法结构能够清晰的展现在研究者眼前,形成一种可视化效果,有助于学生在命题作文的审题过程中明确题目本身包含的语法结构,找准题目的侧重点和考查点,从而更好的进行形象思维和逻辑判断。

近五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命题作文仍占有很重要的比重,甚至有成为部分省市高考作文命题主角的趋势。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就其表层结构来说,要么是句子,要么是短语。纵观近七年来各省高考命题作文题目,以短语为多,但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可以对其表层结构进行语法分析。命题作文表层语法分析实际上就是对作文题目中的各个词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别解读和综合解读,从而确定作文的叙述视角、选材、情感、结构、手法、文体、时态等。例如,命题作文“原来你也是一道风景”中,拆开来看,“你”是主语,决定了文章的叙述视角是第二人称;“是”为谓语,是一个判断词,要求文中尽量不用“仿佛”“好像”“犹如”等词语;“风景”是名词,作宾语,广义上说除了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之外所有人能从中感受到美的都可成其为风景,这就为文章的选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原来”是状语,强调的是情感上顿悟式的再认识,“也”也是状语,强调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挖掘出美,甚至从丑中见美。所以,结构上的欲扬先抑、手法上的“美丑对照”就有很大的考查倾向性。“一道”隐含了风景是独特的,强调写出人物的个性。综合来看,“原来你也是一道风景”是一个判断句,决定了时态上多是一般现在时态,而它对文体的限制性较小,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甚至抒情散文,但更多的倾向于写人类记叙文。这种对作文题目的拆分解读和综合分析就使得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明晰化、具体化,且具有可操作性和直观性。

基于以上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分析,本文根据历年高考题目的整合分析提出了两种比较实用的转换生成语法下的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一)成分分析法

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性形式入手,对短语或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或者从句子结构的关系意义特别是显性意义入手,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地位作分析的方法。

例如: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这个题目是一个动宾式短语,其中“怀想”一词是心理活动动词,这就要求一般作文中需要出现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天空”是人物名词,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如人生的天空、文学的天空、文化的天空、教育的天空、环保的天空、体育的天空等,这就提示了作文中可以用到象征、虚实结合等手法:这样对题目进行成分分析之后就能够在选材和写作手法上得到一定认识。其次要做的是结构分析:“怀想天空”是动宾结构,补充其主语若是第一人称,也就是“(我)怀想天空”,那么就倾向于写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若补充的是第三人称,则多可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当然也可以独辟蹊径补充第二人称。

又如: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与上例相较,这个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对其作成分解析如下: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其中,“我”这个主语就限定了写作视角是第一人称。当然,“我”可以是实指的我,也可以是泛化的我。如果是实指的我,那么多要写记叙文或散文;如果是泛化的我,也可写议论文。本题目的宾语是“翅膀”,“翅膀”一词本义是鸟类和昆虫的飞行器官,明显的在这里是取其比喻义和引申义,也就是为“我”提供庇护、平衡作用或动力的东西,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本年度高考满分作文中就有考生把主题定位于书籍、坚持的精神、“站起来,别趴下”的一种信念。这也刚好呼应了本题目中的定语“隐形的”,即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心中有重要地位或对“我”有重要作用的。本题目另一个定语“一双”原则上限定文章的主题要单一、集中,比如要是在文中论证自信的翅膀、勤奋的翅膀、坚持的翅膀就有失偏颇。当然,可以把“一双”理解成“两个”,即“左翼”和“右翼”,从而使文章拥有并列式的两个主题。本年度高考满分作文中就有一篇把主题定义在昆曲和历史这两大中华文明上。

再如:2012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材料中的“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对其作成分分析如下:

[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其中,“不用时”是状语,限定了动作发生的条件是“使用完毕之后”,“请”是标示祈使语气的状语,意为提醒、要求、警告。有考生扣住这个词,挖掘委婉提示语的妙处,如《语言的魔力》,“梯子”是宾语,在作文材料中是实指,在写作中可以虚指。“横放”是谓语,“将”是辅助性谓语,“横放”一词与“竖放”相对,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从这个角度出发,有考生写《从“请将梯子横放”说起》《突破定式思维》等。若引导考生思考“横放”的目的,这样就很容易得出“防患于未然,不如除患于未然”的主题;当然也可以从“横放”这一动作本身得出“精益求精”(如满分作文《要么竭尽全力,要么干脆放弃》)、“注重细节”(如满分作文《在细节上下工夫》)的主题;此外,还可以根据“横放”这一做法的性质提炼出“尽职尽责”“关爱他人”(如满分作文《90°的换位思考》)等角度。

(二)转换分析法

转换分析法是指显性形式即线条式的次序的转化以及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之间(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转化。转换分析的具体规则有移位、删减、追加等等。“许多转换规则必须有极其复杂的限制,否则就会出现不符合语法的句子。”(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所以此种方法与前一种方法相比,缺少一套完整、科学的程序,并且在高考命题作文题目中也很少有可以用此种方法的语料,现就本人教学过程中接触到的一些命题作文题目来进行分析。

例如“门没锁”这个题目,对这个句子进行追加成分操作,则有以下两种情况:①“门(上)没锁”,方位名词“上”的插入就使得题目指向明确、意旨鲜明。例如有一位学生以“敞开你的心灵”为题作文。②“门没锁(上)”,此处的“上”在句子中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为题目提供了另外的解读角度,也就是“细节决定成败”或者“得饶人处且饶人”等等。

又如“母亲的回忆”这个题目,可以直接对题目进行成分插入,即“(对)母亲的回忆”,这样就得到了写作的叙述视角为第一人称。当然,也可以首先对其进行成分移位,即“回忆母亲的”;再进行成分删减,变为“回忆母亲”;最后进行成分插入,即“回忆我的母亲”。这样一来就可以从亲情、母爱角度着手。对于这个题目,还可以首先进行成分删减,即“母亲回忆”;再进行成分插入,即“母亲回忆(往事)”,这样就可以从追忆历史、家庭教育角度入手。

再如“成功要功夫”这个题目,对其进行不同的成分插入,就可以得到不同的两种写作角度:①成功要(花)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②成功要功夫(深)——从“浅尝辄止”到“登堂入室”。

历来研究命题作文审题的方法颇多,如3“w”法、发散思维法、象义相生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就命题作文中的某个字眼或词语进行的审读,本文基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通过分析命题作文中的各个语素来完成对题目的解读,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适合高中生的思维习惯和理解能力,也便于教师进行讲解和演板。然而,这种运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命题作文审题中对转换分析法的运用还是简单而粗放的,缺乏系统性等。

参考文献:

[1]邢福义:《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3]邢福义:《现代汉语》,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徐林:《最新3年高考满分作文真卷范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2年。

[5]慧琴:《阅卷组长:历年高考满分作文9个欣赏点》,凤凰出版社,2011年。

[6]蓝莓作文:《最新五年高考满分作文》,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

[7]朱庆和:《高考满分作文快递》,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

唐冲,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房县。责任编校:左晓光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作文题目状语
初三
初三
你眼中的我
状语从句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命题作文“过程的魅力”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