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与隐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014-07-25冷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英语水平英语专业隐喻

冷卉

(辽东学院,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与隐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冷卉

(辽东学院,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与隐喻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可以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为隐喻能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

英语水平;隐喻能力;相关性

1 研究背景

长久以来,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可分为三个角度:一是修辞学角度,二是哲学角度,三是语言学角度.这三种研究角度出发点不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修辞学家研究的是隐喻的修辞功能;哲学家研究的是隐喻对思维的影响;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研究则不可避免地与语言的组合、意义变化等联系在一起.

基于Lakoff和Johnson(1980)的理论,人们认定隐喻是人类在组织其概念系统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因此,把隐喻定义为“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束定芳,汤本庆,200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习得、产出、理解目的语中的隐喻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者Gardner和Winner(1978)把这种能力称为“隐喻能力”,此后一些学者将其称为“thethirdcompetence”,并把这种能力与Chomsky提出的“语言能力”及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相提并论(冷卉,2014).

认知语言学研究发现,隐喻的认知功能在促进语言学习者新知识的学习中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没有隐喻能力,语言学习就会失去其原来应具有的意义.隐喻能力具有多功能性,可以广泛应用于语言交际中,因此,研究隐喻能力,用隐喻的认知观来认识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外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多集中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探讨,如:Lakoff(2008),vanElk(2010)以及Yang(2010)等学者对概念隐喻工作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和解释;Monettaetal(2007)以及Metayardetal(2010)等人对隐喻的心理现实性的研究.隐喻理论在语言教学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语篇和语法层面,如:Wodak(2007)、Semino(2008)等基于隐喻理论在语篇分析方面的研究;Halliday(2010)对概念语法隐喻的研究.

国内学者近年来对隐喻理论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隐喻理论的进一步探讨,例如对Davidson的隐喻理论,对Goodman象征理论的思考;从康德的观点出发,研究隐喻和类比;探讨康德、布鲁门伯格(Blumenberg)、怀恩里希(Weinrich)对隐喻认理论的贡献;(2)隐喻理论在翻译中的作用(黄国文,2009);(3)隐喻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王衡,2009).

当前,隐喻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侧重于认知平面的隐喻理论研究;结合语言的神经理论进行研究;结合文化人类学进行研究(林书武,2002;王守元、刘振前,2003).从内容上来看,涉及隐喻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较少(Littlemore,2001),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存在一些争议.国内对隐喻能力与英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也比较少见.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我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的总体情况,探索隐喻能力与英语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使大学英语学习者认识到隐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3 研究问题及方法

3.1 研究问题

为了达到以上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是:

(1)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具有的隐喻能力的总体情况.

(2)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和他们的英语水平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3)如果他们的隐喻能力与他们的英语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是怎样的相关性?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辽东学院非英语专业的60名大二学生,男生和女生均为30名,且都参加了2014年6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研究对象的选择考虑到了以下几个因素:(1)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的数量上占绝大多数,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遍性;(2)大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意识到隐喻的性质和作用;(3)男女生的比例相当,能够排除性别问题对研究结果所造成的潜在影响;(4)参加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使得衡量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有了一个全国性的客观标准.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为Littlemore(2001)所制定的隐喻能力测试卷(MCT)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前者用来测试研究对象的隐喻能力水平,后者用来衡量他们的英语水平.其中,隐喻能力测试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用来测试研究对象找出隐喻意义的能力;第二部分用来测试研究对象对本体和喻体关联性做出解释的能力;第三部分测试的是研究对象隐喻创新的能力.三个部分的分值各为10分,总分共30分.研究中所得到的数据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

4 研究结果

测试结束后,通过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以解决研究伊始所提出的三个研究问题.

通过对研究对象隐喻能力测试结果的分析可知:第一部分的平均分为5.1;第二部分的平均分为4.3;第三部分的平均分为3.5,试卷总体平均分为13.9,也就是46.3%的正确率.结果说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具有的隐喻能力总体水平较低.

把研究对象的隐喻能力测试所得成绩与他们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统计,得到如下表格1:

表1 隐喻能力与四级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隐喻能力与四级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和他们的英语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为了找出研究对象隐喻的各种能力与他们的英语水平之间存在怎样的相关性,把他们的隐喻能力测试的三部分成绩与四级成绩用SPSS软件进行了相关性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隐喻三种能力与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对象找出隐喻意义的能力和对本体和喻体关联性做出解释的能力与四级成绩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隐喻创新的能力与四级成绩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5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整体偏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与英语整体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可以促进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找出隐喻意义的能力和对本体和喻体关联性做出解释的能力与英语整体水平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隐喻创新的能力与英语水平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该研究结论为我们探讨把隐喻能力培养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依据.

〔1〕Gardner,H.&Winner,E.(1978).Thedevelopmentof metaphoric competence: implications for humanistic disciplines.CriticalInquiry[J],Autumn,123-141.

〔2〕Halliday,M.A.K.,HuZhuanglin& ZhuYongsheng.Interviewing Professor M.A.K.Halliday byHu ZhuanglinandZhuYongsheng [J].中国外语,2010,(06):17- 24.

〔3〕Lakoff.G&Johnson,M.MetaphorWeLiveBy[M]. 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15.

〔4〕Lakoff.G,TheNeutralTheoryofMetaphor[A].InR. Gibbs(ed).TheCambridgeHandbookofMetaphorand Thought[C].Cambridge.CUP.2008,17-38.

〔5〕Littlemore,J..The use ofmetaphor by university lecturersandtheproblemsthatitcausesforoverseas students.TeachinginHigherEducation[J].2001,(06): 335-351.

〔6〕Semino,E.MetaphorinDiscourse [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8.

〔7〕Wodak,R.Pragmaticsand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A cross-disciplinaryinquiry [J].PragmaticsandCognition, 2007,15(1):203-225.

〔8〕Yang.F.Fuller,N.Khodaparasta&C.Krawozyka,Figurative Language Processing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adults:Apreliminarystudy[J],Neutropsychologia,2010. (48):1923-1929.

〔9〕黄国文.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9(01):5-9.

〔10〕冷卉.隐喻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临沂大学学报,2014(04):141-143.

〔11〕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和趋势[J].外国语, 2002(01):37-45.

〔12〕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02):1-6.

H319

A

1673-260X(2014)12-0238-02

本文为辽东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隐喻映射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部分成果(2014Q24)

猜你喜欢

英语水平英语专业隐喻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活的隐喻》
通道形式与英语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