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不需要“标准答案”

2014-07-25郭麦香

现代家长 2014年6期
关键词:标准答案奥数皮皮

郭麦香

在许多家长看来,学龄前儿童蒙昧无知,只知道吃喝拉撒、玩耍闯祸,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必须及早灌输科学知识,否则孩子的童年就荒废了。这样的看法看似负责任,其实很容易踏入误区。

这样的早慧很可怕

暑假后开班第一天,幼儿园邀请家长陪孩子一起上一堂公开课。说是公开课,其实是集体做游戏。我给中班的孩子们讲了一个启发想象力的童话故事。

故事大意是:在冬天的一个寒冷的夜晚,下了一整夜的大雪。第二天清晨,天晴了,大雪将原野覆盖了起来,非常美丽。小白兔和大公鸡等小动物都出来散步了,它们在雪地上留下了各自的脚印,就像漂亮的图画:小白兔的脚印像一朵朵梅花,大公鸡的脚印像一片片竹叶……

故事讲完了,我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小花蛇和小青蛙没有出来散步呢?孩子们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小花蛇和小青蛙爱睡懒觉,不乖!”

“小花蛇和小青蛙可能找不到鞋子了,睡觉前没有摆好。”

“小青蛙怕被小花蛇吃掉,不敢出来。小花蛇正在洞口埋伏呢,没工夫散步。”

“小花蛇和小青蛙身上没有毛,不穿毛衣出来散步太冷了。它们怕冷不敢出来。”

孩子们的回答充满意趣,我对每一个孩子都予以鼓励。家长们也对每一个回答报以掌声,孩子们被刺激得很兴奋。看大家都说完了,我问:“还有吗?还有别的答案吗?”我的本意是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给这个童话故事增添更多奇异的色彩,没想到聪聪的妈妈会错了意,她以为我对孩子们的回答不满意。

我看到聪聪妈附在儿子耳边说了一句什么,聪聪疑惑地扭头盯着妈妈看。在妈妈的一再怂恿下,聪聪不情愿地举起了手,站起来说:“因为小花蛇和小青蛙是冷血动物,在冬眠。”

掌声四起,但鼓掌的都是家长,孩子们则一起吃惊地看着聪聪——他们不知道冷血、冬眠是什么意思,更奇怪聪聪有如此高深的学问。

这时,家长们纷纷向聪聪竖大拇指,夸他懂得多、早慧,接着夸聪聪妈教子有方。聪聪不好意思地涨红了脸,而聪聪妈一脸得意,礼貌地谦虚着。

我感到很尴尬,事实上我很愤怒,家长们破坏了我的游戏!我不想恭维聪聪妈的作弊,更对家长们赞赏聪聪的所谓“早慧”惊讶不已。如果科学知识代替了童心,童年还叫童年吗?如果每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孩子们还会有想象力吗?标准答案式的学前教育,实际上是对儿童天性的漠视,是对儿童成长秩序的违背。家长对游戏急功近利地干预,让本应充满诗情画意的倾听体验和想象力的释放过程,沦为了狭隘的理性教学及知识灌输的工具,让儿童充满梦幻和灵性涌动的精神世界被肢解。这样的早慧实在太可怕!

记得聪聪上小班的时候就问过我:“老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对于我肯定的回答他半信半疑。还有一次,我朗读童话故事,他突然大笑起来,说山羊和狼都是动物,不会说话,还说我在骗人。他会背不少唐诗,背得字正腔圆,他甚至会背一半乘法口诀,在幼儿园早有“神童”之称。可以想象,他在家接受了怎样“务实”的教育。聪聪妈一定是害怕儿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教孩子抢跑,而不顾因抢跑犯规被取消比赛资格的风险,多么可怕!我不是在危言耸听,试想,一个不相信童话、视神话为骗局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吗?而没有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他该多么无趣。

这样的淘气应赞赏

学前教育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不是移植小学的课堂教育,而是游戏。游戏不单纯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精神。作为一种活动,游戏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一种精神,游戏是孩子成长的心理状态和体验方式。可以说,儿童的幻想与诗意、自由与欢愉、激情与冲动、活泼与灵性、好奇中的兴奋、天真中的幽默、对乡土自然的亲近、对童话世界的向往,无不是游戏精神的体现。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

当当妈告诉我,当当有一个坏习惯,喜欢大便的时候唱歌,唱得格外陶醉,至于唱的是什么,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当当妈干涉过几回,完全无效。我对当当妈说:“不要紧张,小家伙只是在游戏,由他去好了。”后来当当告诉我,因为又坐在马桶上唱歌,他被妈妈打了一顿。

皮皮妈告诉我,皮皮非常淘气,淘起来花样百出。妈妈让他学习刷碗,他就把刷干净的碗底对底、口对口地摞起来,像搭积木,不够了就把碗柜里的碗碟都搬出来。皮皮妈一进厨房,吓得一动不敢动,唯恐吓到皮皮,弄塌了他的“碗屋”。皮皮妈对我说:“您看这孩子,哪是刷碗啊,分明是在玩碗嘛!”我回答:“是啊,孩子就是在玩,由他去好了,大不了让他下次玩不那么容易碎的东西。”后来我问皮皮,最近在家刷碗了吗?他垂头丧气地说,妈妈不让他进厨房,进了要挨打。

当当坐在马桶上唱歌,自娱自乐,何罪之有?据说钢琴家郎朗演奏的第一首曲子,就是3岁洗澡时用塑料玩具在浴缸上敲出来的。皮皮能把碗碟摞得那么高,高到吓得妈妈一动不敢动的程度,可见其胆大心细,他可能对比了碗口的大小,靠感觉调整了碗的重力平衡,难道不该得到赞赏吗?但他们真正的早慧创举都被斥为“淘气”,被无情地打压,多么可惜。

我带孩子们给幼儿园的花浇水时,一个小姑娘一边浇水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喝吧,喝吧,快点长大。”这是她内心游戏精神的流露。另一个小姑娘与我近距离对视,发现我的瞳孔上有她的影像,非常好奇,对我说:“老师别眨眼,千万别眨眼,当心挤到我,等我走开你再眨。”逗得我哈哈大笑。这时候,我只想陪她欢笑,不会给她讲授光学原理,不会给她标准答案。我在心里说,玩吧,笑吧,体验吧,积累吧,等你上了中学,在物理课上学到光学那一课,或许会对映像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吧?那时,你的会心一笑就是对我这个幼儿园老师最好的报答。

孩子玩游戏不仅应该被允许,更应该被鼓励,因为游戏贯穿学前教育全过程,而且是学前教育的灵魂,也是评判早期教育质量的标尺。缺少游戏、被提前灌输了过多标准答案的孩子,其实心中已早早埋下了厌学的种子,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早教亏老本

让游戏精神成为学前教育的灵魂,实质是捍卫童年、呵护天性、善待成长,不是不讲科学,恰恰是遵循科学规律,那些提前向孩子灌输科学知识的行为反倒是背离科学精神的。但是,在许多家长看来,学龄前儿童蒙昧无知,只知道吃喝拉撒、玩耍闯祸,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必须及早灌输科学知识,否则孩子的童年就荒废了。这样的看法看似负责任,其实很容易踏入误区。

茉茉妈第一次跟我说茉茉在上奥数启蒙班的时候,我以为她在开玩笑,直到她向我出示了一道奥数题,我才知道她是当真的。

这道奥数题是:“30个小朋友排队去参观,平均分成2队,小华排在第一队,她的前面有3人,她的后面有几人?”

我惊呼:“这样的题对5岁的茉茉太难了!幼儿园只学数数儿,连加减法都不学。”

茉茉妈不以为然地说:“难什么难?奥数班4岁的孩子都会做。唉,茉茉启蒙得太晚了!”

自从上了奥数启蒙班,我发现茉茉越来越不快乐了,总说自己是“笨蛋”“蠢材”,玩游戏时明显自信心不足,很少举手回答问题。

我提醒茉茉妈,不可拔苗助长,如果茉茉的自信心和好奇心被摧毁,是断然学不好奥数的,即使茉茉以后喜欢上奥数,在幼升小、小升初的过程中占得先机,但赔上快乐童年这个老本也是划不来的。“要知道,童年过去就过去了,不可能重来,让孩子多玩一玩,多笑一笑,不好吗?”我语重心长地说。但是茉茉妈不为所动,她认为自己在对茉茉进行最好的早教,理由居然是幼儿奥数启蒙班的学费是所有早教班中最贵的。

像茉茉妈这样的家长为数不少。相比之下,艺艺爸这样的家长就显得凤毛麟角了。

艺艺是中班的男孩,长得又黑又瘦,说话有点口吃,经常被小朋友们取笑,但艺艺从来不恼。艺艺喜欢画画,爸爸就把他送到美术启蒙班。艺艺爸对启蒙班的老师说:“我儿子是来玩的,不准备以后参加艺考,您只要让他开心就可以了。”

艺艺对画画入了迷,回到家就在墙上涂鸦。艺艺爸心疼家里的装修,就买来白纸挂在墙上,引导艺艺画在纸上。艺艺把纸画满了,接着往墙上画。我去家访的时候,只见客厅1.5米以下的墙壁全被艺艺幼稚的笔触占领了,非常难看。

我说:“为什么不要求孩子画在纸上?”画在纸上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标准答案”那样理所当然。

艺艺爸幽默地回答:“是应该画在纸上,但为什么不能画在墙上呢?敦煌的画不是都在墙上吗?”

我说:“那也不能由着孩子胡来啊!”

艺艺爸憨憨地笑笑,说:“因为我小时候也这样干,没少挨爸爸打,后来我发誓再也不画了。我恨画画,它老让我挨打。”

“您是怕孩子像您那样放弃画画?”

“不,我怕他放弃快乐。”艺艺爸给我算了一笔账,“全家的墙壁重新刷乳胶漆,费用不超过1万元,对我来说不是小数目,但跟孩子的童年快乐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最后,他一板一眼地说,“我的切身体会是:童年的快乐是人一生的老本,亏不得。”

艺艺爸开明的早教思想让我非常佩服,他对孩子的包容心更令我感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艺艺在幼儿园那么快乐了,因为他有自信心,家就是他的自信心加油站,而爸爸给他加油的方式就是尊重孩子的童心,放手让孩子游戏,引导而不是约束孩子的探索欲。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标准答案奥数皮皮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丢失了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奥数是不是数学
标准答案的反思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二年级奥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