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高考题解答策略

2014-07-24杨琳

甘肃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考新课改历史

杨琳

〔关键词〕 历史;新课改;高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87—01

作为最后一批普及新课改的省份,我省在去年迎来了首次新课改下的高考,虽然老师和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从高考后的反应看还是显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究竟该怎样应对高考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的放矢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考什么”和“怎么考”。就卷面分值分配而言,分值分配没有变化,这点符合新课改历史高考“在平稳中过渡”的指导思想。但是从命题角度分析的话,新课改更注重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和从资料中摘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这两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在非选择题里还会多一个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例如: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

(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是C。这道题不难,主要是对宗法制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要在不超过一分钟内完成,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能够做到学科内综合和有效提取材料信息。而如果是非选择题的话还会多一个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这一点在新课改里被强化了。近三年的新课改高考卷中有一道固定的题是完全以论述的方式来完成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史论论述,主要考查三点,综合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趋势看是在逐年强化,明白了这些,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其实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及应对策略。

第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提升。这个夯实基础知识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而是活学活用。我们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学科内综合能力差,这就好比一张渔网上的一个结,出题的人要通过这一个结带动整张网,而我们的学生就只看到一个结根本看不到一张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要学会通过一个知识点带动该点涉及到的整个体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有一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考题中出现的一些答案要点我们的学生是知道的,但就是想不到,导致失分率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体系很自我地割裂开来,单独记忆,单独学习,考试的时候就只能想到其一,而不能融会贯通。其实,这个误区或多或少有我们老师自己的教学盲点,也就是我们平时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综合,那么,就会造成学生们对知识体系的割裂。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往综合的方向前进,不然他们就不可能有“长远的目光”,只能“鼠目寸光”。

第二,强化理解能力,训练提取题干信息的能力。现在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亟待加强,考试过程中对题目的理解出现偏差、误差、歧义,甚至读不懂的比比皆是,这主要是阅读量太小造成的,这个是可以恶补的,当然单指应对历史高考。那么,怎么恶补呢?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看到考题中出现的历史信息点时大脑神经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不是麻木不仁。那么,我们就要从平时的课堂抓起。可以将课本知识点整合成各种各样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来慢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

第三,强化语言表达能力。高考历史考卷中有三分之一是依靠考生的书面表达来最终拿到分数的,表述的准确度和思路是否正确是非选择题得分高低的关键,而书面化的表述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困难。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们思路的正确和表述的书面化呢?思路的正确要靠前面我们讲过的第一和第二点来完成,而表述的书面化就要多看多记课本语言逻辑来完成。笔者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传统的写,写什么呢,就写课本的知识点,这个问题是和前面解决理解能力的问题相配套的,也就是提出问题后的回答问题,让学生自己整合课本知识点来答题,通过这样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新课改历史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历史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