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科普文的教学策略

2014-07-24潘珍西

甘肃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重要意义误区

潘珍西

〔关键词〕 科普文;误区;重要意义;改进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43—01

一、科普文章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深层意义

科普类文章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在语言上来说,科普文章以普及新的科学知识,传播新的科学理念为己任,因此它除了准确严谨以外,往往还具有趣味化,形象化等特点;在结构上来说,多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等方式排列,中学生阅读此类文章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将大有裨益;在中心意思上,科普文章往往具有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学道理和科学规律的功能,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扇窥探科学世界的窗户。而对于教师来说,因为语文老师大多数都是文科出身,对于涉及理科知识的科普性文章的教学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备课和教学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因此,搞好中学语文中的科普文章教学对于教师和中学生来说有着长远而深刻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改进之我见

第一,以语言训练为本位,兼顾科学。语文教学,不论何种文体,不论何种课程类型,其教学的核心都在于“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对此,近现代以来的多位语言大师都对其进行过精辟的论证,于漪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多年来我一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这是当然之理,语文课是教育的一部分,怎么能不顾到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学生时期打下的基础至关重要”。因此,以获取科学信息、探究科学原理为主的科普文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来说是脱离语文教学的核心的教学行为。因此,在科普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整体的眼光看待科普文,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作品来看待,引导学生感知文章中所弘扬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工作的人格魅力,同时分析科普文章本身所具有的布局严谨、遣词精准、语句晓畅、表达生动朴实等特点,带领学生进行一场别样的语言之旅。而科普文最大的营养元素——科学知识则只有在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整体感知,玩味鉴赏,充分汲取。可以说,把鲜活的文章分割离析成为一条条干巴巴的科学信息,伤害的不仅是文章,对于学生求知欲望的削弱和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削弱才是其更大更深层次上的伤害。

第二,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在科普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课堂生动,使文章的科学知识更加鲜明直观,于是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展示相关知识。课堂上,借助于多媒体教具的使用,一张张色彩鲜亮,构图精致的图片不断地冲击着学生的眼球,学生在惊呼之中陶醉,在陶醉之中感慨,情绪高涨,讨论之声不绝于耳,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然而,笔者在使用这一方法教学中发现,看似热闹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收获却乏善可陈,大家在大饱眼福的之余却不知道学到了什么,毫不客气地说,除了被花花绿绿的图片冲击眼球之外,学生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少之又少。教师借用多媒体教具进行辅助教学虽然不能说是舍本逐末,但是最终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多媒体教学法还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使用,具体做法应该是回归文本,潜入文本,在对文章的感受、把握之中、通过听说读写等途径来获得对语言的敏感度、精准度,从而锻炼逻辑思维方式,升华阅读感受。离开了文本本身,单纯依赖画面、音响在进行语言训练,语感培养,则是“无根之木”。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拓展课外阅读。语文是一门艺术,对其进行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语文研究也没有现成的路途和方法可遵从。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阅读方法,就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学生们应当是那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一千个读者。课堂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这已经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于科普文而言,这个理念尤其适用,尤其重要。比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学生的收获不仅仅在于课堂,大家可以走出户外,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对近日的天气进行判断和验证,同时还可以向有经验的老人询问相关的知识,兴趣浓厚的学生,还可能去借阅相关读物和观看视频资料等获得更深层次的科学知识,从中体验科学的无尽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要意义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两学一做”对于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看病常有四个误区
当前我们对军事体育认识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