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盘活一方教育生态

2014-07-24杨宏杰

甘肃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庆阳市校长读书

杨宏杰

清晨,随着清脆的铃声走进庆阳市实验小学,便听到铿将有力的朗诵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每天下午2:00到2:30是庆阳市宁县早胜小学师生“雷打不动”的午读时间。这个时间段教师不带一本教科书,学生不读任何一本课本,他们可以自由的阅读小人书、连环画、古典名著。

“教育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更需要一种激情和坚守……”庆阳五中每月“读书沙龙”活动中老师们正在畅谈《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一本杂志传递的是一方教育决策者的办学理念,引领着全市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注重杂志的思想内涵……”在庆阳市教育局定期举办的《庆阳教育》编读恳谈会上,老师争先恐后地为杂志发展出谋划策。

……

这便是庆阳市教育系统开展的“无功利读书”活动,8年时间过去了,读书活动并没有像更多人最初担心的那样成为“一阵风”,反而在全市如火如荼地进行。

从“无用书”开始读

2005年之前,老师、学生也读书,不过老师读的都是教科书和教参,学生读的都是状元速成、作文诀窍或者教案解读等,而经典名著和与考试分数无关的的书,学校不提倡,教师不推荐、不阅读,学生自然不去读。当刚上任的卢局长看到这种现象,便大声疾呼:“教育系统要开展读书活动!”。读书,读什么书?教师和学生每天不是都在读书吗?“经典是文化之根,教育就要把根守住,看似无用的书其实大有用处!”这是当地教育管理者向全市师生发出的号召。读书先从“无用书”开始,于是教育系统倡导教师读古典名著、人文、哲学等与教科书无关的书籍。组织大量的人力,历经一年多时间,以《论语》、《孟子》、《老子》以及诸子散文、唐宋诗词、元明散曲为主体,对经典古诗文进行了严格的选编,一套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诞生了。庆阳市教育系统“无功利读书”活动正式启动了。

局长带头读

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理解的卢局长自然明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让大家读书,首倡者必须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他不止一次说过:“一个领导不读书,就不是称职的领导;一个校长不读书,也不是称职的校长。”于是读书活动先从市教育局开始,教育局有一份名叫《读书文摘》的内部刊物,文章是从书籍和报刊中选摘的,文章后面注明推荐者姓名,局领导或科室干部轮流推荐。经常会看到卢局长推荐的文章,在一期《中国教育报》《学生的思想究竟从哪里来》的推荐文章中他写道“‘读什么决定了学生想什么,‘想什么决定了学生说什么和写什么;学生的思想质量和写作质量,取决于他们阅读的质量,也决定了他们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学校的语文教育要有档次,要高而雅,要培养学生有不同于流俗的君子气。”读书活动先从局机关开始,所有干部同读一本书,定期召开读书沙龙活动。刚开始大家都不适应,慢慢随着主题深入,大家发现这样的读书活动不仅能拉近同事之间距离,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受到启迪,更多的原定一个小时沙龙,往往进行了三四个小时,大家还余意未尽。

《人民教育》2014年第2期刊登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柳袁照老师的《每一个教师都是校长》。卢局长便亲笔向二十几位校长写信推荐,在校长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一直认为作为校长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学校管理,这样才能更好推动学校的发展。

市教育局除了创办《读书文摘》外定期有读书交流活动,局长和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探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局长带头读,为局机关创造了良好读书环境,如今很难看到干部上班时间喝茶、聊天,工作闲余时大家都在读书或看报。

校长带领教师读

几年的坚持,读书活动已被更多的校长所接受。走进庆阳市各学校,校长不仅带领教师读,而且读书读出了特色,读出了创新。

宁县早胜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条件艰苦,但郝校长是个爱书如命的人,他上任伊始就把读书活动作为头等大事推广。在开展读书活动以来大力推行新教育实验,把构建理想课堂,师生共写教育随笔,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改变学校现状的突破口。几年时间学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很多人感到惊奇的是,一所农村学校竟然成了全市新教育的样板学校;更让家长惊奇的是,孩子最高兴的便是到学校上学,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很多家长背井离乡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外校很多老师不明白,以前这里老师总想法设法调动进城,如今很多老师更愿意呆在农村。郝校长解释道“读书让老师们有了精神底气,让校园弥漫着浓厚的育人文化,让学校更像学校,教师更像教师,学生更像学生。”

庆阳市一中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但读书活动并没有因为高考而耽搁。为了搞好读书活动,学校每学期花费一万多元根据教师的需求购买书籍,并且成立了“读书社”,有专门的场地、有专人负责。以前读书活动,学校曾强行规定过,但效果不好。自从成立了读书社,学校定期邀请社会名流,校长带头,教师自愿参加,一杯咖啡,一本书成了老师们最好的精神享受。“好几次我们读书沙龙从下午一直延续到晚上九点多,我们的老师还不愿意离去。”窦校长自豪地说。

教师领着学生读

清晨走近庆阳市东方红小学便听到孩子们童声朗诵:“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孩子们个个摇头晃脑,极其投入,原来语文老师带着一年级一班小朋友读《三字经》。学校启动了“六年读100本书”的读书计划,每天分几个阶段老师带着孩子们读,这里的孩子都沉浸在幸福的阅读之中,很多同学因为读书也爱上了写作。

庆阳市齐家楼初中地处城乡结合部,条件稍好的学生都进城读书。留在这里更多的是学习差、贪玩、爱打架的学生。学校立足读书改变学校风气,改变学生,不仅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在学生宿舍、楼道,还将《弟子规》改编成了课间操。读书让这里的孩子打开了眼界,不仅变得懂事了,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变化都感觉吃惊,竟然有许多城里的家长争着抢着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假如只有一个梨你会让给其他小朋友吗?”在庆城卅铺小学校园笔者随机问一个小朋友。

“会”回答声音特别响亮。

“为什么不自己吃呢?”

“老师讲过孔融让梨”。

读书,激活一方教育

随着读书活动的逐步深入,很多学校把经典诵读与语文、体育、艺术课程及大课间文体活动有机整合,总结推行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诵读经典、书画经典、表演经典、践行经典等活动方式,使经典伴随学生的晨读暮诵,快乐体验,不断渗入心灵。

如今,读书已成为庆阳市各所学校的常态,伴随着师生们每一天的生活。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了读书计划,晨诵、午读、暮省必不可少。每天清晨,师生们手捧古诗文读本,用经典诵读开启一天的生活。午后,课前半小时,是学生们阅读中外名著的时间。傍晚放学前15分钟,全校师生拿出日记本,反思一天的读书学习生活,以写促读。很多老师把读书和音乐、体育表演有机结合,完美上演了一部永远没有结尾的师生共读、共写大戏。

读书,让老师拥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具备了高贵、优雅的气质,老师之间谈论最多的是谁又读了哪几本书;读书,让孩子们不再沉迷于网络,走出了“坐井观天”的小天地。读书,让校长走出了只抓成绩的怪圈子,把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办学的目标。

一场教育系统的读书活动为希望播下了一粒种子,如今已经形成了局长带校长读,校长带老师读,老师带学生读,学生带家长读的喜人景象。读书,让庆阳的教育生态得到重建,如今已经走上了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庆阳市校长读书
中秋节
我爱读书
庆阳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初探
庆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北海道黄杨在甘肃庆阳市的引种观察及繁育技术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