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航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表现与思考

2014-07-19胡泳周庆华

世纪人物 2014年5期
关键词:马航失联网络媒体

胡泳 周庆华

3月8日,载有154名中国公民的马航MH370失联,媒体对其关注报道几乎贯穿整个3月份且持续至今,尤其是网络媒体第一时间跟进,积极主动挖掘信息,展开实时播报,并对碎片化信息进行专业、深度的整合,在此次事件的舆论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影响。除却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网络媒体的动作也体现出其与传统媒体的隐形较量。

本文将对3月8日至3月28日这三周内,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对此事件的信息挖掘、内容生产与传播报道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思考信息传播与传媒行业显现的趋势。

一、马航事件中网络媒体表现总结与点评

3月8日上午7点24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对外发布第一份媒体通稿,宣布马航失联,由此拉开了媒体将近一个月持续关注报道的大幕。从信息论的角度,信息可用以消除和减少不确定性。然而,此次马航事件事实极度稀缺,官方信息源反复无常。从3月8号MH370失联,到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失联MH370坠毁无人幸存,事件至今仍未简单地尘埃落定,如此长的战线,考验着媒体自身的实力与“智力”。

(一)网络媒体表现可圈点之处

1.迅速反应、滚动报道、全面整合、创新展示

3月8日上午马航发布新闻稿后,8点20分,法新社发布消息,称马航一架载有239人的飞机失联。9分钟后,新浪新闻中心微博账号@微天下转发法新社新闻,微信默认订阅号“腾讯新闻”也迅速推送失联新闻。失联新闻旋即在微博、微信两大新闻入口传播开来。

失联客机乘客大部分为中国公民,搜狐、网易、腾讯预见到事态的严重性和新闻的重要性,立刻将马航失联推向首页头条代替两会专题,新浪网随后亦跟进。除此之外,多家网络媒体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前往一线,并开始紧密策划,推出报道专题。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印发、播发周期则限制了其时效性。

2.独家、深度、专业信息内容的挖掘与制作

采编权的不足是网络媒体内容生产的一道坎,另外信息源的复杂多元也使得网络媒体信息呈现碎片化与鱼龙混杂的特点。但此次事件中网络媒体在努力突破自己的短板。

首先,网络媒体大胆整合前后方采编资讯,力争第一、独家。

其次,网络媒体对碎片化的最新节点进行二次加工,综合梳理,及时呈现。

3.自我纠偏与自我反思能力

马航事件信息传播的一个特点在于,谣言、阴谋论往往都只是昙花一现,难以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这体现出网络媒体强大的自我净化能力。此外,这种纠偏机制不只是净化了网络,还对一些急于抢时间而疏于核实的传统媒体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

马航事件引发讨论与反思的不仅限于航空安全、国家实力、政权机制等话题,媒体本身也在接受着来自各方的点评,这些都推动媒体必须时刻进行自省,调整报道逻辑与报道方式。

(二)网络媒体表现的不足

让家属情绪失控的“围攻轰炸”式采访在马航事件之初遭到舆论谴责,此次事件中采访到底是对家属的打扰还是对诉求的传达?记者到底应不应该到场还是仅仅采访方式上欠妥?是个别媒体的行为还是整个传媒行业都存在的现象?诸多问题决定了不能脱离事件本身,仅仅从道德层面进行批评或说教。

1.缺乏信息核实的责任意识,加速了谣言与阴谋论的传播

信息发布的速度与准确度上如何平衡?如果说传统媒体还能以印发、播发周期限制来腾挪出时间进行把关,那么网络媒体的24小时无间隙传播的特点使这一平衡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2.信息上的跟风心理,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的非理性声音

跟风是网络媒体的另一大缺陷。马航失联事发,前几天几乎是满屏的煽情、祈祷与蜡烛。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被视作煽情代表而遭到网友的批评与嘲笑之后,这种毫不费力不深入思考的无效信息发布才有所收敛。

二、马航事件留给传媒行业的思考

(一)网络媒体在努力增强独立自主性

众所周知,目前,除了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队”,大多数网络新闻媒体还没有独立的新闻采编权。一直以来,网络新闻媒体采编权的缺失首先使得传统媒体占据了传播信息的渠道红利,以独家、专业、深度优势自傲“内容为王”,网络媒体则沦为“新闻搬运工”,更多只能做简单的转载、汇总或在产品技术与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这种区别对待也使得官方、企业、团体组织习惯与传统媒体打交道,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对网络媒体人才资源的浪费。

然而,随着公众的新闻信息消费量急剧增加,单纯靠传统媒体相对有限、静态、滞后的信息呈现已远远不能满足公众需求,尤其是突发事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时,如果不能及时传递动态信息,舆论场很可能被各方的揣测与杜撰填充。有需求就有市场,网络媒体如果一直甘于只做转发、简单汇总的“媒介”,只会被同行中的事实挖掘者与内容生产方淘汰。

如果说在以前,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压力与挑战,但是离开了传统媒体自己也不好活,那么现在网络媒体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依赖性,让自己独立自主地活。无论是新闻网站还是社交媒体,都对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与发布方式形成极大的挑战。“传统媒体=权威、独家、专业、深度,网络媒体=新闻搬运工、小道消息发布平台”的观念或许正在转变过程中。

(二)公众将对真伪信息并存的网络媒体认识更为理性

“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做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谣言的迅速传播并没有让事实更清晰,反而让人们更加迷惑不清。马航事件就印证了这一点,甚至还不需要12小时,关于失联客机的各种谣言就开始出现。

应当看到的是,尽管传统媒体一直在呼吁着“不造谣、不传谣”,但由于此次事件的复杂性、信息源缺乏稳定统一性,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主流传统媒体也边呼喊边中招。可见,虚假信息并非只是网络媒体的“特产”,信息技术与社交媒体平台本身并不制造谣言,但它们成为了谣言的放大器——使其迅速扩散。

值得欣慰的是,社交媒体本身也反映出强大的自净与反思能力。马航事件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很多看似权威的媒体或个人发布消息后,随即与另一些同样权威的媒体或个人所发布的消息相互印证,谣言不攻自破,生存的时间和传播的链条都越来越短。

(三)互联网新闻业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网络媒体迅猛的发展势头塑造并培养了公众对其形成依赖,而公众对舆论生态的理性认识以及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又进一步推动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舆论将继续改变中国传统的媒体传播及信息分享格局,互联网新闻业或许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调查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另外,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虽然较上一年无论用户规模还是使用率上都出现大幅下降(用户规模减少2783万人,使用率降低9.2个百分点),但是用户基数依然庞大,而且昆明事件、马航事件等使已渐式微的微博再次受到关注与探讨。

在3G网络进一步普及、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发展风头正健。CNNIC发布的报告中,2013年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媒体平台的变革。不过,这也意味着,未来新闻入口的争夺将更为激烈。

总的来看,目前网络媒体在互联网技术、产品、资源等方面都较传统媒体有着更大的优势,如果采编权这一体制的束缚得到开放,媒体之间的较量或将上升到更为市场、公平化的层面。

三、结语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无论什么媒体,能够挖掘到有价值的、深度而专业的信息,能够适应或塑造公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并使其形成媒介依赖,就将成为未来中国信息传播的主力。马航事件尚未尘埃落定,但由此事件,国内媒体除对国内外媒体实力、新闻伦理与新闻专业主义、谣言与阴谋论等进行反思之外,也应看到中国媒体格局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希望所在,并进一步思考应如何从体制、市场、行业组织等多方向入手,真正提升中国传媒整体实力。

猜你喜欢

马航失联网络媒体
火星突然失联,成了“孤独星球”
找回和失联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手机“失联”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马航MH370空中搜救力量
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