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体育兴趣与体育课程内容疏离之探讨

2014-07-17丁红兵

关键词:体育课程中学生

丁红兵

摘要:在关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中,笔者发现了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本文拟从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与体育课之间出现的疏离现象出发,反省疏离背后的原因,尝试澄清理念理解的种种误区,意欲寻找消除这种疏离的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36-1

一、疏离的若干表现

为客观了解体育课程的基本现状,在考虑了调查对象性别、年龄构成和地区等的平衡前提下,笔者于2011年9月至12月,在六合区6所初中不同年级共计424人(县城中学2所,乡镇中学4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以中学生、体育课程、教师为调查对象,内容包括对中学体育课程现状的评价,对课余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课程关系的认识,课程观念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对运动兴趣与课程相互渗透的感受和看法等多方面问题的问卷调查。

1.表现一:体育运动爱好与课程喜好的反差。

697%的同学“喜欢”或“非常喜欢”体育;647%的同学“喜欢”或“非常喜欢”体育课。统计显示,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运动却明确表示“不太喜欢”或“不喜欢”体育课。可见,中学生在生活中爱好运动却不太喜欢甚至非常不喜欢体育课的反差现象突出。

2.表现二:体育职业向往与课程喜好的反差。

709%的学生选择“希望”或“非常希望”从事体育教育事业,但其中167%的人却同时表示“不太喜欢”或“不喜欢”体育课。

3.表现三:课程喜好与乐趣感受的反差。

85%的同学觉得“有点乐趣”或“乐趣非常多”。同时有63%的同学原本“喜欢”或“非常喜欢”体育课却认为现在的体育课“完全”或“基本”没有乐趣可言。

4.表现四:对体育课看法的反差。

只有209%的学生表示最希望进行体育基本身体素质练习,而教师的估计高达792%。学生对贴近生活项目的选择(例如球类)占352%,高于教师的估计近3倍。而师生在课上有多方面看法差异显著甚至高度显著,642%的人觉得课程内容“包含了生活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的内容,而持此种看法的教师占到792%。还有近3成的学生对此看法模糊。相应检验表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生活连接的认识程度差异显著。

5.体育爱好和体育课程的反差。

458%的教师对体育运动会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置可否,而676%的学生对此持“可能会”或“一定会”的较肯定态度。总而言之,种种反差值得关注,更有待归因,以求得到对疏离现状的深层认识。

二、疏离的归因分析

1.观念认识的误区。

在传统教育“重文轻武”的观念一直沿袭到今天还没完全颠覆:体育课被挤占、忽视师资力量的作用、减少场地器材的配备等现象见怪不怪。这种现象与学生日益高涨的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了解层次,以及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带来的视觉冲击必将产生矛盾,在学生心目中“体育”与体育课之间的代沟将逐渐拉大。

2.普通体育教育过于专业化的弊端。

从参与调查的教师30人中有14人用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最高达70%)进行知识技能教学,这个比例是其他内容望尘莫及的(其他环节的最高比例不40%)。也就是说,整体上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广,学生缺少足够的运动和体验的机会,把体育课程学习视为痛苦的过程,把这种痛苦与日常对体育运动的体验和爱好所获得的快乐对立起来,从而加深对疏离的感受。

3.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

其一,如果新课程的思想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花哨的形式只是肤浅的热闹,并非体育与运动技能生活化的真正意义的融合。

其二,将教学中的民主绝对化,出现课堂里七嘴八舌、南腔北调,教师仍然尴尬鼓励的状况。

4.实现体育课程与运动兴趣连接所面临的局限。

很多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够,发展很不均衡。即使资源条件足够支撑,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也面临挑战,教师目前尚未完全具备综合课程的素质要求。可以说,各种条件的局限是体育课程无暇开展丰富活动,展开与兴趣连通的现实原因。

三、建议和结论

1.建立体育终身化的课程理念。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指向体育运动的终身喜好和乐趣享受显然更有价值。与日常体育生活契合,走向生活的课程魅力才能充分散发出来。走向终身化的体育课程观,将是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课程从疏离达到融通的理念起点。而理解走向日常生活的体育课程的独特之处,显然有助于深入认识这一课程观的丰富内涵。

2.提升体育兴趣与体育课程的连接水平。

体育兴趣与体育课程的连接水平的提升仅靠教材设计的突破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寻求基于学生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校本课程开发,将他们对某个运动项目的喜好作为宝贵的资源加以利用,构建体育与体育课的共同体,通过正在进行和将要展开的行动是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课程走向融通的必要途径。

3.推进基于学生体育生活的校本课程开发。

经过调查,笔者感受到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对克服运动兴趣和体育课程之间的种种疏离有着重大意义。校本课程正是他们观察、反思才孕育出的,适合具体情境下具体学生运动兴趣和需要的课程。体育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首创热情,通过引进丰厚的日常体育生活为课程增添生机和活力。校本体育课程可以也应该成为日常体育生活和课程学习之间的桥梁,在满足主体需要和愉悦的同时,优化课程配置,给学生带来整体的运动体验,而不仅仅是支离破碎的运动项目。

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