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4-07-17朱芹

关键词:激活指导语文课堂

朱芹

摘要:语文教学要强化素质教育,首先应该转变旧教学观念,把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摆到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摒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主动地去学习,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

关键词:语文课堂;激活;兴趣;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53-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展现生命的活力。

一、不“以书本为中心”,搞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我们之所以形成自学能力,是因为语文这个工具,真正地使用它不是在课内,而是在课外。叶圣陶先生说:“学生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自己去读巨著以及其他的章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的学习范围一定要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课外现实感、生活感强的优美篇章、文段文句、有的甚至是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这些内容能反映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或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若感同身受,与所学课文对比映衬,评析欣赏,其热情高涨了、兴趣上来了,从而也就自然从愿学、乐学转变为自觉学了。

语文教师不仅要合理处理教材,不拘一格地教好课本,而且要指导学生多读课本以外有用、有必要的书籍。书读多了,知识增长了、视野开阔了,各种素质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例如,我们可以发动学生积极订报、订杂志,力求每人一种,尽量减少重复,以便交换阅读。同时,作文要指导,如:浏览概要、品味佳作、摘录妙语、欣赏消化、借鉴引用。我认为学生会从大量的阅读中找到兴趣,形成习惯,自觉找课余时间读更多有益的书,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二、不“以考试为中心”,既教书也育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个费时多、投入多、收效甚微的状态。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考什么,讲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师生们每天泡在题海里,研究试卷的题型、答题的技巧,把一篇内容广泛、感情丰富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意义。教师对语文全程教材要有全面的把握,要对每册课文、每个单元、每篇课文进行梳理剖析,发掘出其中最突出的德育因素、美育因素、情感因素,然后找出与教学重点、教学课程最佳的结合点,各方面兼顾,全程全册统筹安排。使可渗透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具体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做人之道。

从课本出发,深挖内涵,教学生学会书本上有的、要考的,也教他们学会书上没有的、不考的。

三、不“以教师为中心”,授之以渔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要要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究竟怎样做,才算“导”得高明呢?我认为主要看其是否导得“适时”、“适量”、“适度”。“适时”是对教师的“导”在时间上的要求。一是在学生写之前的“导”,主要是“导向”,是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学习重点,这里的“导”,要明确、简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二是在学生读过课文,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的“导”,即“导拨”。学生在遇到问题、受到阻碍时,教师给予点拨式的解答,以便使学生的思考继续进行和更加深入,这里的“导”,要精、要准,要具有针对性和递进行。“适量”是对教师的“导”在语言数量上的要求。一般说,话的多少,要根据导的内容决定,但要尽量少,话要少,还要说到位、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要准,不能无限发挥,离题万里。也不能说得太多太透,那样会代替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度”是对教师导的程度的要求。导的广度、深度要依问题的性质而定,研讨依学生的情况而定。学生认识、思考的深度广度有所不同,教师的导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益。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诱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追溯根源,综合分析,探求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较好方法。教师坚持这样引导下去,学生形成了探求规律解决问题的习惯,也就增强了想办法多快好省地做好工作的能力,才会有独立创造的可能。

语文的学习运用是要以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的,但是我们却发现这方面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引导学生探求一些词语学习的规律,我曾将一册课本要求掌握的一百多个生词和自己搜集使用频率较高的易读错、写错、用错的词语一百多个,合在一起打印出来分发给同学们,让学生查阅《词典》,加深理解和记忆,之后启发讨论、辨析,总结音形义的关系,以形考义、语境考义、对举考义;以义定音、词性定音;以义索形等识词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大多能自觉运用这些规律,他们反映效果好而又免除了死记硬背之苦。

至于词性分析、短语类型、病句检查、文言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出看意义、看组合、看位置、看功能等规律,并绘出简图帮助理解应用。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变通一点,观念更新一点,课堂开放一点,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活指导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