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家引领同伴相助

2014-07-17陈迎春

关键词:成功经验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陈迎春

摘要:感知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借鉴大师们的成功经验,加强身边老师之间教育方法的交流、学习,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笔者努力寻找最适合“我”的学生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教育思想;成功经验;同伴交流;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9-2

众多教育名家在教育方法上的成功经验影响、指导了一批又一批立志做好教育的老师们,我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不仅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对“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理解和感悟也越来越深。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陶行知先生认为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成为许多学校的校训。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从中认识到: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是没有用的。本领越大,学问越高,可能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大。在以德治国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教育学生从小建立人格长城,建立人格防线,建立公德和私德,树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学生一起追求真理学做真人。

我曾近距离地感受过名师的风采,聆听过专家的指导。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松、静、匀、乐”思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人要高高兴兴地活着,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人的苦乐观,快乐要自己找,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做事情,才会事半功倍。而有些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或遇到一点挫折便自寻短见,因为一点不合意并动刀舞棒,不能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心灵脆弱,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同伴。若能让我们的师生都有“松、静、匀、乐”平平常常的心态,那么生活定会更加和谐、美好和快乐。他的“民主和科学”的班级管理方式、“多学习,少批判”的教育方法对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养成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全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曾向学生提出了十点要求: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总结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调整了教育心态,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学生不管哪方面出现问题时,不再抱怨学生,首先我们会审视自己,我们的教育方法是不是有问题,学生的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激励我们会去探寻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尽我们所能,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全国优秀班主任,现担任《人民教育》编辑的教育专家任小艾有句名言:“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正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我们在借鉴、运用中认识到:平等、理解、尊重、信任就是师爱的真谛,教育没有爱不行,光有爱也不行,爱要讲科学,爱要有技巧。

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促使我不断地学习、践行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探寻如何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关注身边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观察、学习、总结中,感受到许多老师是在潜移默化地借鉴了一些名师的成功经验,在结合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我就介绍两例我身边的教育案例,看看她们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的。

案例一:结合特点,寓实验于教育

针对班里一位骄傲自满的学生,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拿一只大敞口杯、一瓶水、一袋石子、一袋沙子。然后开始往敞口杯子里放石子,等到石子都堆出杯口时,我问他:“杯子满吗?”他很爽快地大声回答:“满啦。”这时,我抓起细沙小心翼翼地往装着石子的杯子里填着,几分钟之后,那一小捧沙子都被装进了杯子。我又问“杯子满了吗?”他小声回答:“满了。”于是,我又拿起一瓶水往杯子里轻轻地倒,渐渐地,水开始往外溢。我再次问“杯子满了吗?”这时,他不敢回答了。借此机会我告诉他:这回杯子才确实是满了!看到了吗?当你说“满”的时候,杯子总是不满的,而当杯子真满了的时候,你就会不再说“满”了。一个人的潜能也是巨大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汲取各方面知识充实自己,才能逐步完善自己,不能对取得的一点成绩感到自满,甚至骄傲。这时候他心有所悟,从此不再骄傲自满了,对自己也提出较高的要求,踏踏实实的学习。

巧妙运用故事和实验开展切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由此及彼,在感知中自悟,避免了正面教育可能出现的表面说是,心有不满现象,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

案例二:做智慧的班主任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懂得要做好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诚心,更应该是智慧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因材施教很重要。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家是农村的,父母在她一年级时带她到县城来上学,她性格内向,自卑,说话声音特别小,不合群。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到她,上课时我鼓励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和她交流谈心,让班里的女生们主动找她一起玩。渐渐地,她有些自信,上课敢于举手发言,也主动参加班里举行的各项活动,在班级讲故事比赛中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甚至勇敢地参加了班长竞选。看到她的变化我很欣慰。四年级时她的父母都到外地去打工了,只留下年迈的奶奶照顾她和妹妹,我对她的关心就更多了几分。一天中午放学看她独自一人留在教室里,得知她奶奶病了,准备吃点方便面就不要回家了,我就把她带到了我家,吃了午饭,和我的孩子一起玩耍,她特别高兴,久违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可今年初,接连几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在不断下降,课堂上也不举手了,连我和她讲话也带理不搭。思前想后,我决定找她好好谈一谈。交流中她竟然说她不想学的原因是老师不喜欢她,同学瞧不起她……听了她的话我吃了一惊,突然意识到我平时对她可能太过迁就,因为她性格内向,我就以为对她应该只有表扬;因为她自卑,我就认为我不应该直接指出她的错误。教育方法有问题,才让她对自己的退步有了种种借口。我当时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她,把她为自己找的各种理由一一推翻,让她意识到她所说的一切都只是借口而已,不是老师不喜欢她,不是同学瞧不起她,是她自己瞧不起自己,甚至只有她才瞧不起自己在城里当建筑工人的爸爸妈妈,而老师是特别尊敬他们的。那天谈话以后,她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上她重新举起了手,下课时又重新回到了同学们身边。从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历程中,让我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有时需要涓涓细流,偶尔也少不了急风骤雨,我们应努力寻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启蒙阶段,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德育对少年儿童具有定向和奠基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重视他们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更要致力于他们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培养,做好正确地引导工作,用自己的智慧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做最好的教育。

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功经验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湖北省各地市县未成年人优秀阅读案例成功经验分析与启示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凝心聚力,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浅谈香港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湖南当代戏剧编创纵横谈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