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实习模式对急救中心门诊实习护生心理的影响研究

2014-07-17薛素梅平风娟董正惠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新疆医科大学护生急诊科

薛素梅, 平风娟, 董正惠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乌鲁木齐 830054)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护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并形成专业态度。急救中心门诊涉及多方面的业务,作为急诊护士,在急救中心门诊抢救和诊治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抢救能力、与病人的良好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有研究表明,急救应激条件下,护生社会支持与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身心症状呈负相关,主观支持与客观均与抑郁呈负相关[1],提示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理解支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等主观支持,以及稳定的家庭、朋友、老师和不稳定的社会联系等客观存在均会影响个体的健康水平。社会支持作为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因素,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并与应激引起的身心反应呈负相关。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独立发挥作用促进健康[2]。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实习模式对急救中心门诊实习护生心理的影响,本研究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门诊实习护生160人进行SCL-90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门诊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而且愿意参加本试验。纳入标准:(1)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门诊实习的护生;(2)遵守指令。排除标准:(1)不愿意配合带教实习计划的护生。(2) 不可抗因素中途退出带教实习计划的护生。分组:根据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轮转表,以2010年8-11月分配急救中心门诊实习护生80人为对照组,以2010年12月-2011年3月分配入急救中心门诊实习的护生为试验组。两组护生年龄、人口学特征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习模式对照组按以往的常规实习模式,即入科由相应的老师带教,随老师的班次一对一实习至本科室实习结束,科室实习结束前进行一般资料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试验组在进科前先安排培训,根据带教内容集中安排8个课时的学习,以讲解、示范、操作训练为主,操作训练中以小情景为主,模拟急救操作。随后分配至相应带教老师,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实习,随老师的班次一对一带教至本科室实习结束,在实习过程中每周一小结、一授课、一培训,时间为2~4 h。出科前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3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实习护生的年龄、族别、班级、学历等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对2010-2011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护生在实习前发放量表做基线调查,共发放问卷188份,收回180份,回收率95.74%。对问卷漏项达20%的问卷予以剔除。基线调查有效问卷153份,有效率85%;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门诊实习的护生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操作考核时统一发放量表,了解其不同实习模式实施后其心理状况。模式实施前后各发放问卷80份,均收回,回收率100%。对照组收回有效问卷75份,有效率93.75%;试验组收回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81.2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数和标准差(-x±s)描述实习护生的年龄,其他基本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数进行描述,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实习护生预实习2w后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2010-2011年度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护生女生147人(81.67%),男生13人(7.22%),年龄17~24岁,平均(20.68±1.70)岁,预实习2 w后发放SCL-90量表,各因子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实习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分, -x±s)

2.2两组护生SCL-90各因子分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护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其他、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I-90)又称为90项症状清单,由Derogatis编制(1973),80年代引入我国。SCL-90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较准确反映患者的自觉症状、病情变化及其严重程度等优点,使用范围很广泛。原主要用于衡量神经症、适应障碍等各科心身疾病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现今既是心理咨询门诊中应用最多的自评量表,也是国内开展成年群体心理卫生研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心理测评工具,由90个项目组成。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各个方面入手,可包含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可反映常见的症状;每个项目后按0-4(或1-5)5级选择来评分;评定指标:包括单项分、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阴性症状均分和10个因子分。根据总分、阳性项目数、因子分等评分结果情况,判定是否有阳性症状、心理障碍,或是否需进一步检查。因子分越高,反映症状越多,障碍越明显。

表2 两组护生不同实习模式实施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x±s)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护生心理反应较对照组稳定,在新的带教模式中护生除精神病性、躯体化外,各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新的带教模式干预下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对照组。面对急诊纷杂的临床工作和陌生的医疗环境,护生容易产生郁闷、紧张、焦虑等情绪[3],甚至畏惧感;急诊科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操作风险高,突发事件多;急诊科患者病情危急,病因复杂,变化快,而且患者及家属求医心切,容易对实习护生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实习护生操作时由于生疏或失败被埋怨和责怪。另一方面由于护生缺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也容易遭到患者的不满。因此,护生们面对患者常常会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不安[4]。急诊科有许多抢救仪器和设备,护生对其功能、使用方法及报警等不熟悉,危重患者的病痛和死亡以及复杂的救治手段和紧张的工作节奏会使护生感到恐怖和压抑,促使其一进入急诊室整个身心就处于一个高度的应激状态[5]。大量研究表明, 在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 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变化[5-6]。长期的影响会使机体内环境失衡, 也会产生焦躁、抑郁、情绪波动等现象[7]。

传统带教模式使护生学习内容少且感性认识差,仅为一次性认识,不能较快掌握急救知识并学以致用。新的实习模式可以让护生用经验去评估处置病人,因而适应能力强,能使护生尽快进入抢救角色。以往抢救病人,带教老师感觉学生不能和自己配合,不能充分利用,而改进带教模式后,学生能尽快进入抢救角色,分担抢救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现场每一个人的潜力作用[8],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能理解并支持带教老师的工作,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9-10]。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每周一小结时,根据新的带教理念,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克服压力,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出色完成实习任务。护理教学模式的改变及心理学教学在护生教学中得到重视[11],护生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的提高, 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趋势。总之,新的实习模式能有效降低急诊实习护生在急救中心抢救室实习时的心理反应,利于急诊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陆红,周涛,周佩如,刘燕清,等.急救应激条件下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6) :617-619.

[2] Saito E,Sagawa Y,Kanagawa K.Social support as a predictor of health status among older adults living along in Japan[J].Nuts Health Sci,2005,7(1):29-36.

[3] 戚晓华,安珍玉,陈梅,等.新护士岗前培训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3):50-51.

[4] 孙萍,李晓红,吴融,急诊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源与干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811-3812.

[5] 刘光雄, 杨来启, 许向东, 等. 车祸致伤者的心理测评及白细胞介素、皮质醇测定[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6):382 -383.

[6] 李建中, 吴爱琴, 吴彩云. 肿瘤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免疫功能的测定[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6):386- 389.

[7] 陈昌惠.神经病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82- 94.

[8] 朵燕 林蔼云.急诊科新聘护士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6):228.

[9] 李蓉花. 对不同学历不同实习阶段的实习护生的带教体会[J].全科护理,2008,12(6):3281-3282.

[10] 李峥. 专职教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角色[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79-680.

[11] 刘冬霞,王立勤.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259.

猜你喜欢

新疆医科大学护生急诊科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欢迎投稿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欢迎投稿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欢迎投稿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liefs and Strategy Use of Transl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