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伊犁HIV/AIDS患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影响因素分析

2014-07-17阿里木帕塔尔努尔比耶艾海提古孜力克孜阿布都克热木斯皮热古丽阿布都卡地帕热扎木木塔力甫阿迪拉阿力木古丽赛娜木艾合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安全套宣传教育知晓率

阿里木·帕塔尔, 努尔比耶·艾海提, 古孜力克孜·阿布都克热木, 斯皮热古丽·阿布都卡地, 帕热扎木·木塔力甫, 阿迪拉·阿力木, 古丽赛娜木·艾合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乌鲁木齐 830011)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破坏后,机体丧失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致死性慢性传染病。自1981年美国报道首例AIDS以来,全球累计7 000余万人感染HIV病毒,其中1/3的感染者已经死亡[1]。我国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截至2008年9月30日,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其中艾滋病患者8.5万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1985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疫情发展迅速,感染速度居全国第一,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2-3]。新疆AIDS发展蔓延的共同特点是患者主要为静脉吸毒者,又多为城镇无固定收入居民及相对分散、隐蔽、贫穷的人群[4],并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伊犁地区是新疆艾滋病疫情的高发区,感染者以维吾尔族居多[5],2009年底新疆艾滋病感染者27 703例,其中病人4 471例,死亡2 870例[6]。目前尚无预防HIV感染的有效疫苗和治愈的特效药物,所以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疫苗”。为了解新疆伊犁地区AIDS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的AIDS预防和干预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3年3月在新疆伊犁地区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新疆伊犁地区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总共调查149人,有效问卷147份,问卷有效率为98.6%。

1.2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面对面调查。调查问卷中设计16道艾滋病相关知识问题,每一道题回答正确的计1分,不正确或不知道的计0分,满分为16分,回答正确12道以上为知晓,12道以下为不知晓。对AIDS相关知识得分进行因变量二值化分类,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拟合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标准为α=0.05,剔除标准为β=0.1)分析其影响因素[7]。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特征、艾滋病基本知识、知识获得渠道、传播途径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

1.3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学分析调查问卷经统一编码,运用EpiData3.1软件双遍录入进行一致性检验,修改错误录入的数据,直到2个数据库达到一致。数据核对完毕后,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一般人口特征147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0.06±8.79)岁;男性85人(57.8%),女性62人(42.2%),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2.2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被调查的147名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6.7%。知晓率>90%的有3道题,占总知晓率的17.6%;知晓率>70%~90%的有11道题,占54.3%;知晓率为70%的有2道题,占4.8%。患者对非传播途径中拥抱、握手和咳嗽、打喷嚏、面对面谈话等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6.5%、91.8%。对同性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占33.3%,见表2。

2.3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被调查者通过医务人员获得知识的人数最多,为60.5%,其次是通过书籍(53.7%)、电视传媒(48.2%),通过网络、宣传资料、宣传广告栏、广播等渠道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例分别为10.2%、18.3%、11.5%、20.4%,通过朋友和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得的人数比例最少,分别为2.7%、5.4%。

2.4艾滋病相关知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作为回归方程的自变量,将得分为12分作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得1分)与否(得0分)的标准,设定得分≥12分者为1,得分<12分者为0,构成0/1变量,作为因变量,每个自变量进入方程的形式均为因变量,参照为各个变量的第一个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接受艾滋病教育次数,见表3。

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单因素Logistic回归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纳入方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和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越高。接受艾滋病相关教育次数越多,患者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越高,见表 4。

表2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表3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6HIV/AIDS患者的安全套使用情况147名HIV/AIDS患者中每次过性生活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者男性40人(47.1%),女性52人(83.9%),不同性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高于男性;经常使用安全套者男性23人(27.1%),女性3人(4.8%),不同性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于女性;偶尔使用和每次都用安全套者男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HIV/AIDS患者的安全套使用情况/例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新疆AIDS患者的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 76.7%,与陶小润等[8]的调查结果相比,AIDS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多,且正确率较高,表明新疆地区相关部门所开展的疾病防治方面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对个别知识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如对“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吗”、“目前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吗”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较低。李娟等[9]研究显示,当前艾滋病传播途径也发生了变化,如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49.8%)已经超过静脉吸毒途径(48.6%)。提示在今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工作中,应突出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知识内容为宣传教育的重点。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文化程度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与盛学文等[10]的报道结果一致。调查结果提示,以往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以全部患者为对象,而没有考虑年龄和文化程度因素来制定宣传教育方案,即对高年龄患者和文化程度较低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今后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和易感人群应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准备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宣传教育材料,特别关注少数民族文字的防病、治病相关的宣传材料,采用灵活多变的宣教方式加强宣传教育的频次和强度。

本次调查发现患者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范围较狭窄,艾滋病相关知识信息主要来自医务人员,这与徐世明等[11]和吕书红等[12]的报道一致。虽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来自医生,保证了其信息的相对正确性,但获得途径的单一性降低了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可得性。

尽管HIV/AIDS患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安全套使用率很低。本研究认为患者在安全套使用方面可能存在如下问题:对感染他人风险的认识以及对交叉感染的危害认识不足,还有可能患者存在侥幸心理[13]。提示在广大艾滋病患者和高危人群中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至关重要。只有真正有效地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才能保证尽快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蔓延和广泛流行。

综上所述,新疆地区对于HIV/AIDS患者宣传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艾滋病患者中开展,应在全社会开展,将艾滋病基本知识、发病现况、艾滋病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广泛的内容纳入到宣传教育的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公众的关注,让公众了解艾滋病预防工作的进展状况及其重要性,特别是加强对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或避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歧视,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艾滋病。

参考文献:

[1] Rachlis B, Brouwer KC, Mills EJ, et al. Mig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blood-borne infections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understanding the epidemiologic bridge[J]. Drug Alcohol Depend, 2007, 90(2/3):107-119.

[2] 倪明健,陈晶,张艺,等. 新疆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2, 27(2):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 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2, 18(1):1-5.

[4] 吐尔文江·吐尔逊. 新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医疗救治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1):100-104.

[5] 马玲,张曼. 2010年乌鲁木齐市艾滋病疫情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 2011, 33(5):298-299.

[6] 张建,李凡,李瑞兰,等. 新疆部分城市维吾尔族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知信行调查[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3(4):434-436.

[7] 梁淑英,赵二江,崔丹,等. 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7):1-2.

[8] 陶小润,张晓菲,傅继华. 山东省部分HIV感染者/AIDS病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需求状况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3):226-227, 252.

[9] 李娟.新疆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新挑战[J].新疆社科论坛,2006:(5):66-71.

[10] 盛学文,赵二江,崔丹,等. 艾滋病高发区HIV/AIDS患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8(7):542-543, 547.

[11] 徐世明,邝富国,杨明芳. 重庆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及行为因素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8):699-700.

[12] 吕书红,田本淳,程玉兰,等. 4省城乡居民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11):1326-1327.

[13] Anon J. Socio-demographic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I(HIV-1)infection in HIV-1-exposed but uninfected individuals,and in HIV-1-infected patients from a southern Brazilian population[J]. Rev Inst Med Trop Sao Paulo, 2005, 47(5):239-246.

猜你喜欢

安全套宣传教育知晓率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怎样戴安全套才能防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