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里昂老城遗产保护的启示

2014-07-09赵桅

中国名城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保护文化遗产

赵桅

摘 要:法国里昂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法国划定的第一个保护区。通过对里昂老城保护历史的追述,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些经验参考,学习其整体性保护原则、健全的保护法规、重视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的保护方法。

关键词:法国里昂; 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

Abstract:Old Lyon, France was judg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by the 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and it was also the first protection zone of France. By elaborating on the old town protection history of Lyon, some experience is provided for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China for reference so that China can learn from its overall protection principles, complete protection regulations and the method of emphasizing involvement of social groups and organizations.

Key words:Lyon of France;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social groups;social organizations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6-58(4)

法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也是在遗产保护方面走在世界前面的国家之一。里昂老城是法国设立的第一个保护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理念和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里昂老城存有古罗马的剧场遗址、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以及工业革命时期的丝厂工人宿舍以及小穿堂,较好地保留着12-16世纪风格的建筑,其中有200多栋保护建筑。1998年,里昂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其评价中这样写道:“里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于公元前1世纪由罗马人创建,曾是高卢的都城,在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里昂的城市建筑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精美古建筑生动诠释了它悠久的历史。”它被定义为城市型遗迹,符合人类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的第二条和第四条:“里昂是城市布局在两千多年的延续性体现的杰出范例。其地理位置在商业和战争战略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源自欧洲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诞生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整体。从里昂城市空间发展的特殊性来看,里昂因其千百年来,在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构想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杰出成绩而著名。”

然而里昂老城也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保护历程,保护意识和保护范围不断推进而逐步完善。纵观里昂老城的保护史,具有三点鲜明的特色:一是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健全,二是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介入推动,三是管理体制完善。

1 健全的遗产保护法律

在法国,关于文化遗产的认识有一个历史过程,从“文化遗产”这个词的演变便可看出。它源于拉丁文“Patrimonium”,最初指的是通过遗赠传下来的家庭财产。1880年编纂重印的《大不列颠法兰西百科全书》中第一次将其定义为“依据法律从父母处传承下来的财产,同时也包括那些具有传承价值意义的所有物,比如在某些学科内的发现物,那些属于所有民族国家的财产。”修订版中进一步具体化,将该词定义为“财产、属于某一群体或者国家的公共文化遗产、一种集体记忆”。[1]而法国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着对于“文化遗产”概念的认识深入而不断发展完善,突出表现在文化遗产法律的颁布。在法国,最初的遗产保护仅仅局限于那些属于国家的史前、古代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保护范围与类别不断扩大,延伸至所有的历史建筑,后又发展到历史街区、保护区,最后扩展到城市整体性景观(Paysage)。到今天,法国关于遗产的分类已经具体化,有文化遗产、工业遗产、自然遗产等等,并列入国家法定的保护范围之内;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关明文的法律、条例、规章制度等用于保护法国国内的各种遗产。据不完全统计,法国在近100多年的法制建设中,仅文化遗产法一项,便颁布过100多部。[2]

19世纪开始,法国国内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日渐成熟并付诸实践,在1830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了“历史建筑”的概念,并创造了关于历史建筑的监察负责制,历史建筑委员会也在1837年成立。[3]在不久后的1840年,颁布了法国第一部关于历史建筑的法律,后屡次修改,1913年又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最初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法律,并确立相应的分级保护制度。对那些具有很高历史、艺术等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重点和严格保护,属于正式列入名录的列级保护范围(Monument historique classé),相对比较普遍的则列入注册登记范围(Monument historique inscrit),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不同的保护措施。1930年法国颁布了《景观保护法》,对自然景观以及人造景观乃至城市中的特色街景等都依据历史价值等进行分类,实行不同保护措施。1943年开始关注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提出了以500米为半径,建筑物的周边500米空间范围都属于保护圈。这一观念在1967年新通过的《景观保护法》中也得到了体现,《景观保护法》对景观周边环境的保护也提出了具体要求。1962年通过了《马尔罗法》,它是法国历史街区保护最重要的法律,确立了“保护区”的概念,里昂也因此成为该法颁布后划定的第一个保护区。在这部法律中,它将保护定位为“保护一个历史街区需要同时更新其外立面和更新其室内。修复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保护街区的特有性格,并且对建筑物进行整饬,使得建筑物居住起来更加舒适更加现代。修复工作需要达到如下两个方面的目的,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改善法国人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4]1983年视角又有了新变化,新建了建筑、城市遗产保护区(ZPPAU),在市政厅的同意下,ZPPAU对于一些受保护地方可以建立特殊的区域都市化档案。1993年ZPPAU将关注点扩展到城市的全貌和全景发展,变成了建筑、城市和景观遗产保护区(ZPPAUP)。endprint

里昂古城的保护历程与法国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历程相一致,保护意识和保护范围随着每一次法律的完善而不断向前推进。里昂的文化遗产,一直都处于法律保护之下。

2 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介入推动

遗产保护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事情,更关乎每一个人。在里昂老城的保护历史上,不少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介入,身体力行。

里昂在1898年成立了老里昂委员会,旨在收集一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能反映从中世纪到大革命期间的一些风俗和传统的艺术品,这一行为成了日后历史博物馆的雏形。该机构在里昂老城的遗产保护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参与和推动了很多计划,切实做到了保护遗产。1903年老里昂委员会推动了一次大的遗产普查,并登记造册,对其价值进行了评估;在1912年在里昂城市扩展的计划中,又呼吁人们要重视城市的整体风貌,运用媒体和舆论等手段来宣扬古城保护的必要性。[5]

两次世界大战中老城受到一定的破坏,街区残破而肮脏,里昂老城的一部分居民渐渐开始搬出,老城不再是昔日的经济文化中心,而被视为不干净、不卫生的街区。面对这样的状况,一些人站出来呼吁恢复老城古高卢罗马的荣耀,改变脏、乱、差的形象。该提议获得通过,并在1946年成立了里昂老城复兴协会。正是在该协会的推动和干预下,打消了政府推倒老城重建的想法。协会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造老城,如借助灯节塑造新的城市形象。灯节是里昂的一个传统节日,为了感谢圣母的帮助和祝福,人们会在灯节当日自家窗户上燃点蜡烛,寓意给予光明,带来希望。为了改善人们对老城的观感,1959年里昂老城复兴协会广泛动员,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窗户上点燃蜡烛,组成图案,形成一个灯海。计划实施后,当年有十万多人在老城区漫步,使得老城重回公众视野。

1964年里昂老城成为法国第一个城市历史保护区。为了保护这个历史街区,相关社会团体协助政府,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加地区活力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先是对所有住宅进行整修,将19世纪的纺织厂及工人的住宅作为历史景观加以保护,按原样整修,外部加以粉刷,室内加建厨房、卫生间,通过改善条件使其可以继续居住,留住了原来的居民。然后改善交通,围绕老城区修环路,建停车场截留外来车辆,修建地铁,减少古城区的交通量,只允许居住在老城区的人开车进城;同时在老城区进行红绿灯控制,减少地面交通,在不拓宽旧有古街道的前提下,提高通行效率。而面对城市扩张和追求现代舒适生活与老城公共设施落后的矛盾,在各个民间协会的倡导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先后在60、70和80年代分阶段推行了一些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古城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使其能在新时期继续发挥功用,保持作为一个街区的完整性和让它焕发新生。比如从1982年开始推广改善住宅规划方案(OPAH),旨在改变人们宁愿卖出住宅,也不愿意投资旧住宅的修缮;同时也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政府承担了修缮的补助,整体修缮工程的50%—60%都由政府补贴。老城内部大约300户私人住宅修缮一新,政府持有的社会住宅也将租金控制在当地低收入居民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3 管理体制完善

法国的文化遗产是由文化部来管理,具体到里昂,针对遗产区域的管理,主要是里昂市文化管理处(Direction des Affaires Culturelles)。在这个机构下面,成立了专门的“遗产地事务办公室”(Mission Site Historique),专门从事世界遗产地管理的相关工作。此外,还成立有遗产科(Service du Patrimoine),负责事务主要是里昂市内所有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认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事宜。当涉及里昂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等决策问题时,机构会邀请文化遗产、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与市长以及市议会成员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遗产地管理和城市发展方面的重大决策。而对这些决策,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可以参与进来,提意见或者协助开展活动。可以发现,在里昂老城的遗产保护管理中,机构不多,层级明确,任务清晰,有效避免了政出多门造成的重复工作,有利于遗产地的管理。

此外,管理部门还不遗余力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推介遗产保护,普及遗产知识,进行遗产开发利用。在里昂,每年九月都会有欧洲文化遗产日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在欧洲遗产日当天,所有博物馆免费开放。里昂市旅游局以及一些机构经常会组织人员专门给游客讲解城中建筑和当时的社会生活,而那些从事具体工作的也是一批经过良好训练的热情极高的工作人员。另外,里昂遗产地事务办公室还不时推动一些有助于提升遗产价值的项目,比如对小穿堂(traboule)的修复,小穿堂是老城街道穿过建筑物的隐蔽巷道,历史上曾一度被封堵,里昂市遗产地事务办公室开展专项修复行动,提升其品质,并在旅游宣传中不断推广,凸显里昂特色。

4 结语

纵观里昂老城的遗产保护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显著特点:首先是遗产处在完整的各层级的保护法律当中,在遗产保护理念上强调整体保护,遗产地的历史价值与现实生活和谐统一,老城没有推倒重建,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周边建筑与老城保持近似风格。其次是遗产保护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再者,法国涉及遗产的各类民间社会团体和组织较多,并在实践层面不遗余力、切实推动遗产保护。因此遗产地虽也有旅游开发,旅游开发也带来人流的增加,但破坏遗产、损毁真实性的情况却很少。最后,今天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已不再局限于对那些具有国家象征和代表性意义的历史建筑的修缮,而是深入到日常居民的生活中,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再利用,致力于改善历史街区或保护区内的整体环境,使其能永葆活力,并在城市化进程中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是在国家政策立法,各级财政支持,各种社团协会的呼吁与协调,以及民众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入下逐步实现的。这些对于今天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经验。endprint

对比法国里昂老城的遗产现状,可以看到在制度层面,我国已经逐步完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条文不断细化、深入,我们有法可依,只是在执行上仍有差距。这种差别从深层次上来说,在于文化和心理层面人们的认知差异。单霁翔说:“城市文化遗产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一座古代城市的营建,包括宫殿、衙署、里坊、道路和水系等是一个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完整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城市中留存至今成片的历史街区和数量众多的传统民居,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又是今人生活的空间。它们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它们夜以继日地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不但可以了解许多令人难忘的城市故事,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生动的成长过程。”[6]在这个意义上,里昂老城遗产保护给我们的启示,便不是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简单地将旧城推倒重建,或者旧城外建新城这类模式上的改变,更多的是需要关注城市的人文精神,努力在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中保留地方特色,存留下城市的文脉和灵魂。

参考文献:

[1] Philippe Ch.-A.Guillot, Droit du patrimoine culturel et naturel [M].Paris : Ellipses,2006:3-4.

[2] 顾军.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J].江西社会科学,2005,(3):136.

[3] Maxime DELAYER, des sites historiques inscrits par lUNESCO et leurs politiques patrimoines: lexample de Porto, de Lyon et de Vérone [D].Lyon:Université Jean Moulin Lyon,2007:9-10.

[4] 邵甬,阮仪三.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发展的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2002,(3):59.

[5] Nathalie MATHIAN.Lévolution de la notion de patrimoine aux ⅩⅣe etⅩⅩe : Lexemple du Vieux Lyon[C]// ed par Renaissance du Vieux Lyon sous la direction de Régis Neyret, Vieux Lyon : 30 ans de secteur sauvegardé . Lyon : Imprimerie Chirat, 1995:25-32.

[6] 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2007,(5):10.

责任编辑:于向凤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保护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