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鳗鲡白仔养殖技术

2014-07-09刘细清

吉林农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日常管理养殖技术

摘要:白仔养殖是鳗鱼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技术含量及管理要求较高,白仔养殖的好坏直接影响鳗鱼的养殖周期,进而影响鳗鱼的经济效益。作者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和探索,就白仔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供养殖人员参考。

关键词:欧洲鳗鱼;养殖技术;白仔;红虫处理;日常管理

中图分类号:S965.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51-2

近几年,我国鳗鲡养殖业迅速发展,养鳗技术也渐趋成熟。从养鳗的全过程看,白仔阶段的养殖成活率最低,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可以说,白仔阶段的成活率关系着整个养殖阶段的成活率。如何提高这个阶段的养殖技术,是当今养鳗业探讨的主要问题。

1池塘条件

白仔池的面积一般要在60平方米以上,池顶用黑色塑料薄膜遮盖,池底最好为三合土或细砂底,满足白仔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较弱的需求。在池塘的一侧设置饲料台,使饲料台紧贴池底,在上面放一块网布或硬板,防止饲料流失。在饲料台的上方安装一盏15瓦的灯泡,电灯上方用灯罩遮盖,使料台周围的光线暗弱,达到吸引白仔集中到饵料台的目的。在饲料台的对侧安装上增氧机,使增氧机的叶片刚刚接触水面,减少搅动水的流速,保证池水的溶氧量,满足高密度白仔养殖的需求。

2清池消毒

一般在白仔苗投入前一个月,要用消碱进行浸泡,再用20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注满水浸泡一周后,将水排干,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重新注入清水,再用2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消毒,投苗前1~2天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同时将各种培育用具放入池中进行消毒。

3苗种选择与投放

3.1选择

白仔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生产效益,鳗苗最好选择健康、活泼、透明、规格均匀、体表无明显的色素的欧洲鳗苗,不要购买“白身苗”及肝脏呈灰白色的鳗苗。最好在元旦前后进苗,因为这期间的鳗苗质量较好。选择规格在2800~3600 尾/公斤为宜。

3.2投放

鳗苗在投放前,应先调整好水位、水温及盐度。由于欧鳗苗种捕捞时水温较低,再经长途运输后,体质变得较弱,在投放时如果水温变化较大,将会导致大量苗种死亡,影响培苗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培育白仔,要设置调温池,投苗时白仔池水温与苗袋水温相差在5℃以内,将鳗苗袋在池内网箱中打开,让鳗苗主动游入网箱内,既保证了池水的水温,提高了白仔成活率,又有利于其正常摄食、生长。白仔苗放养密度最好控制在600~700尾/平方米。鳗苗放入池内后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有的白苗入池后可能由于温差太大、pH值太高或水质不良等原因,不能自由游动,这时应及时查找原因,找出对策。

4升温训饵

在白仔苗入池一天后,开始给池水升温,每天升温2℃~3℃,正常情况下,经4~5天可升温至26℃~28℃。在鳗苗入池36~48小时后采取每日30%的换水量进行换水,换水时要注意避免水位变化太大,换水速度也不宜过快。3~5天将盐份彻底去除干净。当水温升至26℃时,可用红虫浆进行训食,在泼浆前一天用福尔马林15毫克 /升+ 呋喃唑酮1~1.5毫克 / 升进行消毒,大约全池泼浆一周后,逐步缩小泼洒范围,最终将白仔引诱到饲料台附近。

5红虫处理

红虫进入养池内后,经过2~3天的漂洗暂养,投喂前用10%的盐水将红虫浸泡15~20分钟后冲洗干净,再用3~5克碘剂不断充气消毒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直接投喂。因为采用了碘剂充气浸泡消毒,红虫不会因缺氧而死亡,并定期用鳗康素或红虫净内服预防,确保红虫在投喂前干净、新鲜,从而降低了鳗鱼引发肠炎病的可能性。

6日常管理

6.1投饲

当水温升到26℃左右时,就可以投喂绞碎的红虫,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一般控制在30%以内,确保每条鳗鱼都吃到红虫浆,使其生长均匀。前3~5天应全池投喂红虫,一周后红虫泼洒的面积逐步缩小,最后集中到饵料台,尽快培养鳗鱼上饵料台的习惯。投喂红虫前要关掉增氧机并开启饲料台上的灯,达到鳗鱼集中到饵料台的目的。红虫投喂养殖25天以内投喂白仔鳗配合饲料,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适当延长红虫投喂天数。在转饵过程中,按红虫与饲料3∶1、2∶1、1∶1、1∶2、1∶3比例逐渐转化,以减少三类苗或僵苗的比例。投料后要逐步提高鳗池水位,20天左右水位达到50~60厘米,同时不断加大增氧机叶片数量和叶片吃水深度。

6.2水质管理

鳗苗培育池为水泥底,池子小,密度大,饲料散失较多。随着白仔鳗摄食量逐步增加,排泄物逐渐增多,池水中氨和亚硝酸氮也急剧增加,导致水质恶化,只有通过排污换水进行调节。从投喂开始,每天需换水3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30%~40%,排换水时要求温差应控制在1℃以内。每次投喂后2小时清扫池底,清理残饵及粪便。水位根据养殖阶段与白仔规格、养殖密度适当调整,养殖初期,水位一般保持在30厘米,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最终保持在60厘米左右。在养殖过程中,要3~5天检测一次养殖池的水质,如果水质太差,可利用水质改良剂或采取大换水加强排污进行调节,尽量使水中各项理化指标在适宜范围中。每天投饵后2~3小时要将粪便彻底排到池外并将池底、池壁及饵料台清理干净。排污时,根据不同池水条件及养殖过程来确定排水量。待气温变冷,水温下降时,在池顶加盖塑料薄膜来保持水温稳定,并及时进行换水,达到减少浮游生物密度和沉积有机物的目的,避免由于水温升高加速有机物地分解,引起水质恶化。

7病虫害防治

欧鳗白仔在饲养期间会出现小瓜虫病、拟指环虫病、爱德华氏病、烂尾病等症状。由于白仔在规格和体质上与成鱼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样的病害在防治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7.1小瓜虫病

小瓜虫主要寄生在白仔的体表及鳃部,繁殖适宜水温为18℃~26℃,当水温达到30℃以上,小瓜虫则失去生存能力。春冬两季是小瓜虫病的流行期,在投苗前10天,用瓜虫灵或敌百虫+杀虫灵进行预防,一个月内发现有少量小瓜虫,可用瓜虫灵或敌百虫+杀虫灵治疗。一个月内发现有大量小瓜虫,用福尔马林+痢特灵治疗。如果一个月后还有大量的小瓜虫,可提高水温,用食盐+戊二醇反复多次治疗。

7.2拟指环虫病

拟指环虫是鳗鲡养殖中为害较大的寄生虫之一,近年来,由于指环虫的抗药性增强,养殖户不断提高使用剂量,这就需要选用毒性低的杀虫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可将0.2~0.3毫克/升的敌百虫晶体全池泼洒,每次间隔2~3天。同时投喂甲苯咪唑5片/公斤饲料,一周后用复方甲苯咪唑0.6~0.8毫克/升药浴1~2天,即可治愈。

7.3爱德华氏菌病

在白仔鳗投喂红虫的过程中,容易流行此病,发病严重的死亡率达到50%,所以在投喂时,红虫需经过严格的消毒,同时用三氯异氰脲酸消毒剂泼洒全池,连续3~4次,同时内服抗菌药物配合,连喂7天,即可治愈。

7.4烂尾病

苗种选择及转运投放时应小心操作,防止皮肤受伤,过池投放时应把病死鳗除去,防止病鳗带菌到新池,鳗苗转投新池前要用呋喃剂或2%~3%食盐水、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

8结语

鳗鲡白仔的养殖直接影响到整个养殖过程,在养殖过程中,要从日常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池排污、预防病虫害等环节加强管理,掌握鳗鲡白仔的养殖技术,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水波.养殖欧洲鳗鲡拟指环虫病的防治[J].齐鲁渔业,2010,(02).

[2]田田,袁重桂.欧洲鳗鲡生态式健康养殖[J].福建水产,2010,(04).

[3]杜承宇.浅谈鳗鱼的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J].科学养鱼,2012,(10).

作者简介:刘细清,大专学历,三明市农业局牧渔良种试验推广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技术。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常管理养殖技术
农区舍饲羊规模化养殖技术
优质肉鹅规模化养殖技术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以特色活动开启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新模式的初探
大型冷库日常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