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莲明心志,爱廉表真情

2014-07-09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6期
关键词:周敦颐爱莲说衬托

胡善恩

莲,是中国文人骚客笔下的心爱之物,原因何在?这其中与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不无关系。该文以区区119字,描绘了莲之高洁、脱俗、洁身自好的志趣和美好情操,寄予的却是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折射出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一起看莲那卓尔不群的窈窕风姿。

资料助读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汉族,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成年后曾任公职,屠奸剪弊,如快刀健斧。离职后在江西创办濂溪书院设堂讲学,收徒育人,因而自号“濂溪先生”。他研究《周易》,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有《爱莲说》、《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写作背景

周敦颐酷爱白莲。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任南康知军,在星子开凿爱莲池,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参经悟道,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写下了这篇文章。一年以后,周敦颐因年迈体弱辞官而去。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晚辈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该文因而得以广为流传。

美点赏读

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小品,《爱莲说》借助冰清玉洁的莲花表述心志,寄寓情感,言简意丰,脍炙人口。具体分析,本文有以下美点:

一、结构之美

本文虽短,仅119字,但结构却极为严谨。文章以一个“爱”字贯穿,开篇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起全文,然后以菊和牡丹作为衬托,引出所爱之物“莲”;接着作者具体展现莲的清姿素容,说明了爱的原因,并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接着作者以花喻人,点明莲的内涵,即以君子比拟,点明莲的象征意义;最后以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社会现象的感慨收束,慨叹有德之人甚少,追名逐利的世风浓厚。全文步步推进,以“莲”为主线,菊、牡丹衬托,变化中见精巧,结构十分严谨,很能显示作者构思的匠心。

二、形象之美

作为一种花卉,莲有其清雅不俗的外形特点。为更好地说明莲在心中的地位,作者工笔细描莲的风姿,展现了莲之千古形象。作品先从莲的生长环境写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接着再写莲的干、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确定莲的外形特点和仪态;最后以花香渲染,“香远益清”点明了莲花的内在美。短短七句话,作者就将莲的清姿素容描绘得宛如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为下文议论做好铺垫,更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感,营造了清雅韵致的意境。

三、意蕴之美

作品脍炙人口,不仅美在荷花的外形,更美在作品有深刻的意蕴。作者描写莲花,并赋于莲花以君子的形象,写莲花就是赞君子。“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香远益清”,正像那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胸怀磊落、行为端正、卓然自立、德惠远布的君子。作者句句描写莲,实际上是句句写君子,赞美君子的高尚品格。作者就是通过借对莲花性状的叙写与评论,借花喻人,阐述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另外,作者爱莲之“独”,也折射出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的日盛,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与之同流合污的志向,而这,正是本文艺术魅力之所在。

四、手法之美

作品最典型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物”自然指“莲”,“志”,即君子。君子的品格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但用莲一比,便把君子的品格具体化、形象化了。这样写,既形象又含蓄,盎然有趣。另外,文章还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作者为突出莲的形象,还用菊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的主题得以加深,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在语言上,作品文笔洗练,骈散结合,读起来顿挫有致,朗朗上口,也是作品能长久流传的原因。

知识把握

1.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作动词。蔓:生藤蔓;枝:长冗枝)

2.重要句式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

3.重要词语

(1)可爱者甚蕃(多)

(2)亭亭净植(立)

(3)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试简要说明三次列举的不同作用。

5.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6.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7.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

8.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是什么?

9.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写法呢?

拓展阅读

因为有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成了君子表述心志、谦卑为人的代言词。社会是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做到这一点,还真是不容易。不信?让我们来读读新版之《爱莲说》——

爱莲说

谢素军

“爱莲说”是一幅图,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其寓意大家心知肚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单位一向的宗旨。我要讲的故事便从这幅图开始。

我是八月份来的实习生,就在我来的那天,那幅“爱莲说”大概是年代久了,掉了下来。恰好地上有水,所以,图毁了,墙上一下子空了一块。

我们是一个很民主的科室,虽是小问题,但科长还是很和蔼地征求大家意见。我看了一眼墙壁,图掉下来的地方很怪异地显出白白的一块,与整个科室的颜色很不协调。有人建议买个新图挂上,但像“爱莲说”那种图,如今的市场根本找不到了。有人提议粉刷整个墙壁,科长反对,说工程太大,领导肯定不同意。大家七嘴八舌,最终还是没能达成一致。

我仔细看过那空白的一块,图脱落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界限,那是灰尘铺盖与一尘不染的界限,图里图外完全是两个世界,在灯光照耀下,那块白色菱角摇晃颤抖,像是正在被周边的颜色吞没,倍显诡异。

爱莲说的脱落是小事情,按惯例,争论无果通常就是不了了之。可是单位接到紧急通知,上级领导要下来视察,科长宣布几项重要工作后,大家便忙开了。

我是学美术的,我的任务是画一张本市旧城改造的结构图,科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画图很有讲究,有些原则必须遵守,不懂的地方跟小刘商量,说完便走了。

小刘其实不小,在我们科室年纪最大,据说已经待了十几年。画图的时候我便开玩笑问他,刘叔,在科室待这么久不闷呀!他看我一眼,苦笑一下,说,赶紧画吧。

我怎么也不明白,城区那片历史遗迹为什么不在图上标明。刘叔见我追问,甩了甩手很不耐烦,叫你怎么画就怎么画,年轻人问这么多干嘛!

我是瞒着刘叔把所有该标的图标上去的,然后直接交给科长,老师曾教我们,做图来不得丝毫掺假,这是一个美术生最基本的人格。

你们一定认为我闯了大祸是吧!如果是那样,我心里或许还好受些。领导视察那天,我亲眼看见自己那幅图挂在阅览室,科长正激情昂扬地介绍其中的细节,但我分明看见那些标记已被一扫而空。

领导走后,科长兴冲冲地在科室宣布,今天的工作很辛苦,很成功,局里要犒劳大家,晚上一起去新华大剧院放松一下,说完,便给大家发入场券。

入场券恰好少一张,科长抱歉地对我说,马上去找一张回来,然而,他却一去不复返。

我知道祸根就是那幅图,但我没想到,自那以后,科室的人好像都躲着我一样,不愿多跟我说话。我觉得很委屈,常常一个人坐在办公室发呆,看着墙上那白白的一块,只得安慰自己,实习就要结束了,再忍几天吧!

关于爱莲说那幅图,如果只是这么结束,就不能称之为故事了。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我突然发现那块不协调的白色消失了,走近才发现,有人用灰尘刻意洒在上面,使整个墙壁变得和谐了。

这个办法的确简单奏效,只费吹灰之力便大功告成。但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要认真观察,白的地方没有被彻底掩盖。

我决定用自己的方式结束这段实习生活。那个晚上,我画了一幅图,它的名字叫爱莲说。我把图挂在科室的那面墙上,悄然离去。

(摘自《天池小小说》,有删节)

读后一思

生活不是画画,图里图外完全是两个世界。图里,是出淤泥而不染,图外,真实的生活里这句话却需要认真的琢磨、反复的思量。“我”坚守职业道德,没能拿到生活的“入场券”,但我却没有丢下“我”的人格,因为我始终把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作了自己的人生格言。试想,小说意在批判怎样的社会现实?

考题回放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

3.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知识把握

4.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

5.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6.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7.同:他们都有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异: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8.莲,花之君子者也。

9.爱莲;托物言志。

拓展阅读

示例如:批判表里不一、言不由衷的社会现实。

考题回放

1.D2.C3.D

猜你喜欢

周敦颐爱莲说衬托
周敦颐的岭南诗踪
早春
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爱莲说》微课教学设计
周敦颐:左手莲花,右手阴阳鱼
学会衬托
场面描写“六衬托”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周敦颐《爱莲说》创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