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袱

2014-07-03

汽车之友 2014年13期
关键词:卖车包袱汽车行业

近来汽车行业的风头的的确确已经被来自IT行业的大佬们抢去了,就算我想刻意绕开这些热点话题,却也难以找到来自于汽车行业本身的重大新闻。日复一日耕耘细分市场的传统汽车大佬们,要多想想诺基亚高层离场前说过的话了:“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从新闻上粗线条地梳理一下,可以看到这一年来,和汽车行业有关的重大新闻好像都不是由传统车企书写的。从地图的并购和免费,到打车软件大战,到整车电商肉搏,再到租车软件易到巨额吸金,最新的是特斯拉开放专利,一幕接一幕的大戏令人应接不暇。每一个故事都在重新书写着历史,也让使用者们身临其境。这种营销方式是传统制造业没有驾驭过的,临时起意学着玩玩也有难度。日复一日地推新车,已经有点让人疲劳,除非是i8这样的颠覆车型,否则难以入得法眼。但即使宝马的i8,也不似特斯拉那样天生地充满了传奇色彩。

是车企真的变得平庸吗?不是。是他们遇到了更会讲故事的掘墓人。

技术爆炸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巨大的幸福,从历史维度上看,我们大概是享受着最多老天恩赐的几代人了。不但可以被大自然宠爱,也可以用科技改造我们不喜欢的部分,让一切都围着人类转。而技术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技术本身不再神秘,因为他们太容易经由网络实现交流。人们的兴趣转到了更加不可预测的领域——商业模式。看看上面提到的故事,其实都是对已有行业的重新塑造,并且都是以服务业为主。尽管没有直接侵蚀到制造业的传统领域,但你不觉得么:汽车制造业就快要变成他们的打工仔了!

一辆车被造出来,几年才会被卖一次;但使用却是几乎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所以用车相关的产业注定要比造车和卖车更受关注。这是汽车发达国家已经成熟、我们正在转变的规律:从重销售到重服务。用传统的眼光看,这不过是收钱的环节后移,卖车不挣钱了就靠后市场来赚呗!可要真是这么想未免太简单,因为这二者的差异大到不可想象,在思维方式的起点上就完全不同。

同样处在重资产领域的制造业大亨海尔张瑞敏有句话说得尖锐:“自杀重生,他杀淘汰”。企业不会内生出创造力,必须依靠壮士断腕般的决绝,才可以杀出一条血路,从而在惯性的悬崖边苟活下来。电动车的旗手特斯拉就常玩这种让对手绝望的把戏,他不依靠砸下大笔资金就被广泛传播这件事已经够招人恨了,这几天竟然公开宣布,要把自己在电动车领域所拥有的大约几百项专利全部公开,供竞争者免费使用!有人评论这是特斯拉为扩大行业规模而玩出的一招,他们不会把真正的核心技术拿出来的。也许这话说的没错,不过一夜之间所有的技术宅们都站在了特斯拉的肩膀上,你真的敢忽视他们未来的可能性吗?车企们已经玩了一百多年依靠专利独享美食的好日子,现在玩法突然被特斯拉改变了,赶快居安思危补补互联网思维这一课吧。

IT转型过来的企业普遍采用轻资产的思路,尽量做资源整合而不在重大物资上做投入,以求快进快捞。传统车企属于重资产行业,他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务实沉稳的行事风格,做汽车这种产品方面,老牌车企还是稳妥些的,更值得信赖。但关键在于技术爆炸衍生了一种“跨界竞争”的状态,相信你已经耳熟能详了。于是所有过去的成功都突然变成了包袱,特别是针对制造业,步履蹒跚的他们难以和精干小巧的搅局者缠斗。

在关于未来的汽车技术领域,自动驾驶是一个明确的趋势。沃尔沃高调地投身其中,并朝着2020年阶段性愿景——“零伤亡”的目标前行。87年历史的沃尔沃敢于鲜明地拥抱新技术,表明了他们至少在头脑中没有任何包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也说明未来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除了电动车,还有太多的机会等待着我们。那些还在背着包袱寻找归途的车企,祝你们好运。endprint

猜你喜欢

卖车包袱汽车行业
空包袱
直播卖车,到底行不行?
卖一辆二手车后的思考和总结
保时捷 平稳卖车稳中有升
莫让批改作业成为你的“包袱”
汽车轻量化材料及制造工艺研究浅析
汽车行业供应链审计探讨
中国汽车年度盛典隆重开幕